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研究

2021-11-12汪勇刚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新生心理学

汪勇刚/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积极心理学的重点内容是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现,强调的是关注个体优点和积极方面,正确、积极解读人的心理现象,提高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愈加突出,需要教师以大学新生的普遍心理适应问题为出发点,使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和研究办法,分析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进而帮助大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一、积极心理学内容及发展进程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的内容是积极主观体验、人格特质以及社会环境,并且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获得了人性优点和价值研究、提出积极预防思想和兼顾个体和社会层面的贡献成果。积极心理学诞生于21世纪初期,人们对心理学展开了重新审视,成为了传统临床心理学的主要补充,如今又被应用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单薄,体系不完善,并且具有一定的积极话语霸权,研究对象也不够全面,需要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完善与优化,以此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实践应用的需求。

二、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

(一)大学集体生活不适应

大学新生在入学的时候,会接触到一个崭新的校园环境,与高中校园和家庭生活的环境具有很大的不同,新鲜感十足。同时,大学新生大多数是初次离开故乡,再加上大学新生来到一个地域文化、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不相同的地区,刚开始适应起来会比较困难,对于一些心理适应能力较差的新生而言,融入全新的生活,融入集体大家庭的生活是一项巨大且艰巨的挑战,心理适应问题频发。所以,在对大学新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到心理适应教育,帮助大学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与自己的同学、室友、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地域环境,进而促进大学新生学业和生活同步发展。

(二)专业学习模式不适应

大学新生在入学后十分容易遇到学习模式和氛围不适应的问题,高中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课时安排很紧凑,教师对于学生个体的关注也非常多,学生可以得到足够的帮助,时刻向教师进行提问,获得答疑解惑。但是进入大学生活以后,很多专业课都采取了上大课的模式,一个阶梯教室里可以同时容纳数百人,教师只会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教学,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得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大学新生进入了不同的学习阶段。大学新生如果不能及时转变自己的心理,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就容易出现听不懂、不理解的情形,导致考试成绩不合格,无法得到学分,甚至需要留级等,不利于学生学业发展,也容易造成学生焦虑和抑郁,诱发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人际交往方式不适应

大学新生在班级、寝室分配完以后,就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人际关系网络中,需要面对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陌生人,同学和室友之间的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社会背景以及兴趣爱好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同学之间还存在口音问题,说话听不懂,成为了人际交往的主要障碍。以上种种因素都可能引起大学新生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会在渴望交往的同时产生回避的心理,形成了自我矛盾,使得其很难融入到大学集体生活中,给人带去一种孤言寡语和不合群的感觉,慢慢就脱离了班级、寝室的小团体,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个人情感存在困惑

大学生年龄上已经成年,但是因为缺少足够的社会阅历和人际交往经验,又进入了生理发育的青春期,会对身边优秀的异性产生爱慕之意。但是由于缺少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情感的能力,会在面对异性和感情的时候产生冲动、矛盾、动摇的心理问题,会表现出对情感的迷茫,心理也不够成熟,无法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情感,进而出现异性交往困难、单相思等问题,引发严重的个人情感困惑问题。

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成因

(一)巨大的心理落差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种类较多,成因也比较复杂,其中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有过高的期许,对于大学校园的环境,生活、学习环境都进行了理想化设想,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向往。但是,由于大学办学规模和教育水平的差异,大学环境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有些大学校园占地面积很小,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完善,会对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造成不良的印象,与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不同,进而出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从而出现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

(二)缺少学习和生活目标

在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涯中,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出高分,考上好的大学,每天的学习压力都很大,基本上是在做题和上课的无限反复中走过来的。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和精力受制于繁重的学习压力,忙着学习和备考,对于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十分明确,学习也十分有动力。但是,在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学习压力一下减少了很多,教师也不会每天盯着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是那么上心,因为学生数量很多,并且是学分制,考核模式出现了很大改变。所以,学生容易缺少学习和生活目标,不知道自己上大学应该干些什么,产生困惑和迷茫的心理,造成大学生活适应困难。

(三)自我理解存在偏差

大学并没有高中生想象中那么美好,大学的竞争比高中要大的多,并且生活环境也变得复杂起来,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尤其是毕业前夕的职业规划和找工作,会成为很多大学生的“噩梦”。这种对于大学生活的理解偏差,是导致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主要因素,需要在高中阶段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减少理解偏差。

(四)自我控制和适应能力有限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其身份直接从“被管理者”转化为“自我管理者”,获得了足够的自由,没有了家长的管束和教师的督促,学生如果缺少自我控制和适应能力,就会难以快速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再加上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家长管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爱好特长上,容易分心,忽略学业,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四、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策略

(一)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完善教育体系

为了提高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效果,有必要创造一个积极的教育环境,并逐步完善教育体系,让学生可以在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健康以及和谐舒适的校园心理环境中进行学习与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大学教师和辅导员需要全面了解大学新生的性格特点、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等,有助于教师树立积极的心理适应性教育理念,尊重每一名学生,并且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的关注他们,将幸福感当做心理适应性教育的目标,不断拓展教学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价值观、幸福感等,完善心理适应性教育体系。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养成积极品质

大学教育除了要注重学科教育以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感恩的意识和能力,积极追求全新的大学生活,并且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学会积极面对生活,对待挫折,正视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及时改正。另外,在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适应性教育的时候,要兼顾智慧、勇气、公正、自制力、爱和卓越六大美德的培养,将大学新生培养成具有积极品质的优秀青年,塑造完善人格,实现生命的意义,完成大学育人教育的目标。

(三)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内容,提高育人效果

从多年的积极心理适应性教育活动开展上看,要想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将积极心理学的有关内容渗透到各个专业的具体学科中,深入挖掘出专业学科中的积极心理学教育元素,提高育人效果。另外,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活动时,需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以及当前积极心理学教育规律,从而明确教育目标和方向,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育,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并逐步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生活观点和心理素养,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解决心理适应性问题,促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丰富校园生活和学习活动,提升自我适应能力

大学校园好比一个小型的社会,其中包含复杂的人际关系、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需要将大学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融合在一起,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以此丰富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和业务生活,提升其自我适应能力。大学积极心理学教师需要根据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心理学适应教育活动,增长才干,了解社会实际,从而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培养其自我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大学新生心理自愈能力,在遇到困难、挫折和不适应问题时,可以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困难,具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具有非常高的育人价值。大学新生普遍初次离开家门,远离父母,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进行生活与学习,会存在巨大的心理落差、缺少人生目标、自我理解容易出现偏差和、自我控制和适应能力较差,会在集体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和个人情感等方面产生不适应感,制约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需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全面开展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心理适应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速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强大的个人意识。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新生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重获新生 庇佑
中国心理学会前身中华心理学会会刊《心理》封面
雷鸟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新生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跟踪导练(二)5
沙漠里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