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传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目的论为视角

2021-11-12黄小源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物传记归化连贯

■秦 恺 黄小源/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前言

红色文化背景下的人物传记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负载词。笔者对文化负载词相关的翻译研究进行检索时,发现对文化负载词英译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研究,却忽视人物传记文体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但人物传记中的文化负载词兼具文体特殊性及文化内涵丰富性的特点,要将其表达得通顺且贴切到位面临着不少困难。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翻译领域。

笔者节选《李天佑将军传》进行翻译,对中国文化色彩较为浓厚的词语进行分析,根据目的论三原则,归类分析翻译实例,尝试从该人物传记翻译中探索人物传记中文化负载词的适宜翻译方法,力求减少目的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所遇到的文化理解困难和阅读不畅。

二、研究现状

笔者对关键词“人物传记翻译”、“文化负载词”进行文献检索,搜索到的人物传记翻译多为英译中,极少红色背景的人物传记。另外,“文化负载词”研究多集中古典书籍,如《论语》《儒林外史》《管子》等,并无涉及其在人物传记中的研究。

在翻译策略选择上,对归化或异化的使用所持意见各不相同。郑德虎提出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上,若要极力保留中国文化元素,异化策略更佳。(Zheng, 2016)

王燕(Wang,2019)则认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要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翻译技巧,准确表达出源语的交际内涵。

在翻译人物传记的指导理论上,有使用交际翻译理论、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并结合各种翻译方法,如加注、意译、增译等,对翻译文本进行翻译策略总结。

从搜集到的有关文化负载词研究文献来看,尚无研究红色背景下人物传记的文化负载词的相关文献。而红色背景下人物传记文化负载词,既兼具红色文化与内涵的翻译技巧,也兼具人物传记文本需传达的神韵,因此笔者认为人物传记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值得进行研究。

(一)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包括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论主要原则有三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Chen,Zhang,2000)。

目的原则处于首要地位,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和翻译策略,“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 (Nord,2001)。这里的“目的”指交际目的,即在译入语文化语境和社会背景下,译文在目标读者身上所产生的交际功能和交际价值。因此,着手翻译之前,译者首先必须明确其翻译目的,再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便达到最好效果。

连贯原则指译文必须实现语内连贯,在目的语语境中能够被接纳和传播。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考虑接受者的文化背景,使译文在目的语交流环境中意义明确,产生效果。简而言之,译文不仅要有可读性,还要有可接受性,以最大化其交际目的。

忠实原则指译文必须实现语际连贯。这一原则与传统翻译理论中的忠实原文相似,所不同的是,这种忠实不是绝对忠实,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

(一)目的原则指导翻译

《李天佑将军传》记录事件年代久远,且与军事有关,其中蕴含很多中国人才能够意会到的表达。这类文化负载词汇在译语中往往空缺。在处理这些文化负载词的表达时,根据目的原则,为减少外国读者在阅读时可能因文化断层而产生的阅读障碍,笔者更多采用归化策略,意译为主,直译为辅。

在处理文化词英译时,多使用意译法不失为一种向目的语读者靠近的方法。意译法属于归化策略译法,对文化负载词深层文化内涵进行翻译,化繁为简,准确传达文化信息。(Li, Liu,2013)

例1、九泉之下

In the heaven

这一译法其实是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九泉” 是中国古时迷信说法,认为 “阴曹地府”是人去世后的归处,于是把“九”字和“泉”字相搭配,成为“九泉”,指人死后去的地方。而西方人普遍认为人死后理想的去处应当是“天堂”,因此根据该文本的目的,采取了归化的译法。

例2、他们的红心永远不会变

Their true heart for revolution will never change

“红心”比喻忠于革命事业的思想,表示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信念。在此如果直译为“red heart”会给目的语读者造成困扰。因为在西方的文化中,“红色”并没有像中国代表着革命、活力的意思,“红色”在西方反而有血腥、残忍的意思,所以这样翻译不符合目的原则,起不到源语文本的推外作用。

(二)连贯原则指导翻译

此处连贯原则是语内连贯。中国文化负载词,其中文化背景必定是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为了使得该文本更好地契合读者的社会文化知识背景,增添译文的可读性,英文译文表达和逻辑要符合英语习惯,就要运用这一原则。在翻译方法选择上,可对某些有背景知识的文化词进行加注,不让译文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文化疑惑,影响阅读效果。

例3、1937 年7 月7 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On July 7, 1937, Japanese impe rialism launched the 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 (also called The July 7th Incident)

经过查询,维基百科上对这一事件的定名是the Marco Polo Bridge,也就是说这是通常为外国人所接受的译名。刨根究底,西方读者通过《马可波罗东游记》中对卢沟桥的记载首次了解卢沟桥,后西方人都称之“马可波罗桥”。如果以中文读法Lugou Bridge 反而没办法让外国读者将此桥与他们所认知的卢沟桥对应上。因此从连贯原则来看,应当取外国人更广为接受的名词。但在其后补充说明中国官方媒体多使用的译文,可进一步令外国读者意识到两个译法皆为同一事件。

例4、据传说,这里是大禹治水的地方

According to legend, this is the place where Dayu tamed the floodwater. (Dayu, a king of Chinese legendary who tamed floods.)

大禹治水是中国上古时期大禹治理大洪水的传说,是一个带有文化背景的词语。这是只有生活在中国社会和文化语境之中的人才能理解到的信息和内容。而多数外国读者对中国的这些传说并不详尽了解,在翻译这个词的时候,为了不给目标语读者造成困惑,达到连贯效果,在此应对这个词语进行加注解释。

(三)忠实原则指导翻译

不同时期的同一词汇可传达不同意义,即语言可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新的意境。因此将某些词语译成英语时,要考虑该词在英语中是否有着同样的指代意义,如果不是,那便是对读者的误导。因此对于忠实原则的应用,主要关注词语及文本整体意思是否表达忠实且到位。

例5、八千子弟兵

Combat—worthy soldiers

所谓江东八千子弟兵,是项家军的主力、精锐,而后多用于指代骁勇善战、忠心耿耿的精兵将士。在这里指代的则是骁勇善战的起义军。因此在翻译的时候,不能直译成8000 soldiers,应该翻译成骁勇善战的士兵。如果不加查证地直译则是分不清古今含义不同的误译,也不符合忠实原则对原文的忠实。

四、结语

文化负载词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及民族个性。本文通过查阅人物传记的文本特点,分析文本内文化负载词当下语境的内涵意义,选择对应的翻译方法。通过对翻译例子的阐述,根据“目的论”三原则得出:在人物传记翻译中,译者要对其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解,运用归化、意译、文化词加注等方法,尽量准确地翻译其中文化负载词的内涵。本论文为带有中国特色人物传记的翻译提供了一些意见,其中蕴含文化要素典型。但本文仍存在不足之处,所选例子数量及覆盖面不够广,难免有更多文化负载词未研究到。未来有志进行传记文本翻译研究的工作者,也可尝试从不同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进行分析,为更好地翻译人物传记类文本提供参考意见。

猜你喜欢

人物传记归化连贯
一种灵魂间的呼唤与应答——读周和平先生的人物传记《大道留真》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以人物传记阅读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第七只鸟
人物传记
清洁工爷爷
浅析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衔接与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