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路径探索
2021-11-12陈国欢
陈国欢
(安徽工业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在全球范围的国际学生流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做强“留学中国”品牌。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追求。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生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实现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水平。2017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制定《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强调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次年,教育部下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指出高等学校是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责任主体,应当不断完善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质量保障,推动教育质量持续改进。高校应当根据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对学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各个要素和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补充,满足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需要。要坚持科学性原则,遵循来华留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客观规律,满足留学生特殊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学科专业结构、师资条件、教学条件等校情。坚持全面性原则,质量保障涵盖影响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全部要素,全程监控,全员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统筹兼顾招生、培养、毕业的质量管理,严把留学生人才培养的“入口”质量关、培养过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 “出口”质量关。坚持激励性原则,以充分释放留学生和任课教师潜能为导向,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目标要求。
一、抓牢师资队伍这个“牛鼻子”,以师资强教育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深化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留学生享受高品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更是高校发展的源头活水。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时期,高校要实施内涵式发展策略,下功夫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培育国际化师资队伍,为留学生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一)通过“双轮驱动”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
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制度,制定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明确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重点任务、配套政策。在资金方面予以保证,确保师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推进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完善。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各省公派留学等渠道,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境)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访学,扩展国际视野、接受教学培训,强化对访学成果的考核,将访学教师充分配置到留学生授课师资队伍中,保障留学生教育教学水平。
二是将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纳入高校人才人事战略性和全局性部署。更多地吸收新鲜血液,面向全国甚至是全球,进行公开、广泛的人才招聘。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外专局及高校引智平台等多种方式途径引进海外名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外籍教师。积极推进中外科研和教学合作,融合优质教育资源,形成由中外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带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
(二)通过教研教改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一是鼓励教研教改。鼓励留学生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留学生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通过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立项形式,积极探索和推进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对立项课题和教学成果配置相应奖励政策,激励任课教师进行留学生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是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与前沿性。围绕留学生培养目标,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引进国际通用教材,组织课程团队进行攻关,将相关专业实时性、前沿性内容引入教学,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三是进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鼓励教师结合培养目标与办学实际条件,实施教学方法改革,针对授课对象群体特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激发留学生爱讨论、喜辨析的特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将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并重。
(三)通过项目合作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
一是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特色专业,通过国际交流与项目合作,选派教师到合作关系紧密的国外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和课程教学进修。
二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邀请国外合作大学、科研机构的专家来校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拓展教师国际视野,使教师感受国外知名大学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从而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水平。
二、扣紧质量监控这把“保险栓”,以监管促规范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有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和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作保证。教育质量监测具有前置性、定量化、即时性等特点和优势。各高校在完善教学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推动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职能,建立健全由学生、教师、领导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
(一)建立监督保障趋同管理机制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改进,推进中外学生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趋同管理”培养模式既是当今世界各国开展外国留学生培养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高校应实行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培养标准和质量要求一致的政策,实行监督保障趋同管理,把留学生教育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规划和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要明确学校留学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目标、基本原则及相关执行文件、组织系统、保障流程及保障机制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实施办法,考核、激励及约束制度,为教学质量的管理、监控和教学效果评价提供实施依据。明确培养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为留学生教育提供教学质量标准依据。同时,应当注意“趋同”不是“等同”。高校必须关注来华留学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受教育者、制度环境、竞争形势等方面的特殊性,坚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重视来华留学生的求学体验和满意度,防止违反教育规律、脱离发展实际、以“等同”作为“趋同”目标的做法。
(二)落实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制度
在质量标准要求一致、质量监督保障全面的前提下,学校应充分考虑留学生培养的特殊性,制定规章制度,对留学生教学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实行量化的平时学习评价制度,明确规定留学生教学管理过程中有关考勤、课程评价、成绩管理等细节内容,并严格执行。通过将学生出勤与课堂学习参与情况、课外任务完成情况、作业测验等分别设置分值比例,纳入课程成绩评定,严格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强化学习过程的质量把控。
在学位论文环节指导管理中,从论文的学术质量和语言格式等方面全面把关。学生开题严格按照选题、开题报告和考核等分阶段进行,定期对留学生学位论文工作进行筛选检查。规范组织学位论文的评阅、送审、答辩等环节,并按照学校要求对来华留学生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同行专家隐名评审、学位论文抽查等,在各个环节严格把控培养质量。
(三)形成考核评价良性循环
质量监控应覆盖留学生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活动的日常检查和监督、自我评估、师生互评、学情调查等各方面。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建立教学检查制度。可通过听课评课、教学巡视、考试巡视、试卷抽查、教学检查、教学质量评价、座谈会、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及答辩旁听等,采取工作例会、专题研讨、总结、报告等形式,开展教学监督与评价、反馈与指导、督促与改进。根据质量监控反馈信息,发现各阶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组织及考核方法改进、教学管理制度调整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形成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
三、画好专业建设这张“规划图”,以专业显水平
专业建设是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依托。加强留学生教育专业建设,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有助于留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而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与布局,促进留学生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
(一)依托优势学科加强专业发展
依托办学优势、特色学科、培养能力,遴选重点专业,集聚优质资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和支撑,为专业建设提供高水平的教学与研究基地以及包括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资源,提升专业教育水平。以留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国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内涵拓展改造。在发展留学生教育过程中,定期对已有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进行改造完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学科发展支持下,探索专业建设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契合。
在“趋同化”培养大框架下,对留学生培养专业进行适当延伸和再构造。在课程设置上,探索如何有效融合课程资源,体现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相辅相成;在学生层面,关注由于经济差异、文化差异而带来同一培养层次留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探索留学生实行分层培养的可行性。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以课堂教学改革、技能实训改革以及教材建设为抓手,推进留学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二)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集中性实践教学等课程模块。课程体系设置突出留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将质量要求落到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质量和开发上,以文化素养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建设为抓手建立优质学科专业课程资源库。积极推进来华留学品牌课程建设工作,设置留学生教育改革发展经费,支持留学生课程建设。注重留学生课程教材选用的“精品意识”,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留学生任课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意见,充分探讨后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完善,适应留学生发展和需求。
四、管好招生录取这张“入场券”,以招生控质量
招生、录取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入口环节,核心在于保障生源质量,确保招收的国际学生具备合格的资历背景和学习能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起点。
(一)合理优化生源结构
为保障和持续提高生源质量,应规范并明确所有专业类别的留学生申请程序及录取标准。严格执行《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及《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中有关留学生入学标准及招生和录取办法的相关规定,根据学校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能力合理规定来华留学生入学标准,包括学历背景、学术水平、语言能力、身份资格、经济能力等。依照学校国际学生招生简章的录取条件和程序,建立健全审核机制,确保考核流程严肃规范,招收和选拔有学业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来华留学生。
合理布局留学生生源结构,积极拓展招生渠道。依托院校合作办学平台,充分利用境外专家来访、教师出访等时机宣传留学生项目,探索与境外院校的深层次合作。设置留学生招生宣传专项经费。在加大留学生招生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多方联系,走出去拓展招生渠道,开展招生推介宣传,扩大海外知名度,建立海外优秀生源基地,促进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探索留学生订单培养模式
高校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优化留学生培养方案,探索以订单项目模式稳步拓展留学生生源。加强与生源国地区使领馆、教育文化部门的联系,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定向培养的合作关系,稳固留学生生源,做到留学生入学进校“有来处”。在企业中建立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为留学生开展实习就业提供便利,保障留学生毕业离校“知归处”。建立校友联络机制,搭建校友交流平台,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吸引更多留学生和优质生源来华,充分发挥校友在留学生教育宣传中的沟通纽带作用。
五、亮化校园文化这张“软名片”,以文化显内涵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组织特性的标志,是大学之为大学的根本所在。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师生处在同一个校园中,只有同时做好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国际化,形成真正的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才能推动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加强软硬件设施国际化建设
校园文化中的物质层是学生最先接触的文化层级,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帮助留学生了解校园文化、融入现有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推进校园双语标识建设。细节处体现人文关怀,改进服务,提升形象,以留学生教育质量发展为牵引,推进留学生学、食、宿条件的完善,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软件设施建设,开发留学生适用的管理系统和教学平台。加大对留学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管理人员的跨文化交际水平,营造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校园氛围,为留学生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学习生活环境,确保学校来华留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推进国际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广泛、深入开展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活动,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组织和校园各类比赛、活动,丰富中外人文交流,增进留学生对校园文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利用汉语和中国概况类课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和中国理念,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顺应趋同化管理趋势,通过设立留学生班级、留学生社团、留学生宿舍管理干部等形式,充分发挥留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对于留学生融入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在教育全球化和我国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的趋势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必将越来越凸显。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运行状态和办学最终成效受多种因素影响。要构建可持续的质量保障机制从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监控、专业建设规划、招生录取规范、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提升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