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党史学习中淬炼“政治三力”
2021-11-12周绍艳
□周绍艳
百年风雨兼程,初心历久弥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劈波斩浪、砥砺奋进,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背后离不开无数共产党人的矢志奋斗。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作为人大系统的党员干部,更应在建党百年之际学好百年党史这门必修课,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思想滋养,强化使命担当,淬炼“政治三力”。
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坚定深学细悟,在党史学习中淬炼政治判断力。政治判断力指的是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今年全国高考结束后,笔者看到一篇热评这样写道:“今天的大多数青年可能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似乎不以为然的东西,曾经被一群青年当作毕生追求的信仰为之奋斗。”在1921年以前,社会主义不过是四万万中国人中几十个人深藏心中的梦。一百年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梦想,引领着后来的无数共产党人披荆斩棘,从星星之火到烈火燎原。年轻干部从党史中淬炼政治判断力,就是要在深学细悟中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分汲取红色养分,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使命学以致用,在党史学习中淬炼政治领悟力。政治领悟力主要指的是学习领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把握能力和吸收能力。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领悟力,才能理解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才能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才能把“两个大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牢牢把握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党史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第二天离开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半条被子”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什么叫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加强对党中央精神的深入学习、融会贯通,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把握。同时,要心怀“国之大者”,坚持问题导向,恪守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重温“半条被子”的赤子初心,依法履职尽责,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笃行实干,在党史学习中淬炼政治执行力。政治执行力主要是指在执行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行为表现和工作效率。为了改变兰考面貌,焦裕禄同志在困难中求成、在困难中创优,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光辉历程是对焦裕禄式共产党人执行力最生动有力的注解。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担当作为、坚决执行的奋斗史。年轻干部要通过学习百年党史,学习焦裕禄等共产党人的强执行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用实际行动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部署的坚定维护者和坚决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