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议尽快出台长江、洞庭湖重点水域水生外来物种防治措施

2021-11-12汪扬,陈益

民主 2021年8期
关键词:洞庭湖水生生产性

【提案背景】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之举。该计划实施以来,对保护长江濒危物种,保护长江生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隐患、问题,应该予以重视。

长江、洞庭湖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后,在濒危物种得到繁衍生息的同时,一些生长繁殖周期短、适应环境能力强、缺少天敌的水生外来物种,数量也在以几何速度增长。以小龙虾为例,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70年代起在长江、洞庭湖水域大面积繁衍生长。由于小龙虾食用价值高,自然水域小龙虾因生产性捕捞而有效控制了其种群生长速度,维持着生态平衡。禁捕计划实施后,长江、洞庭湖重点水域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未得到及时捕捞的小龙虾,必将数量激增。任其肆意繁殖,势必形成小龙虾泛滥成灾的局面,德国、日本等一些地区已有先例。这挤压了本土物种生存空间,破坏生物链,打破生态平衡,而且小龙虾有打洞的习性,会洞穿田埂破坏堤坝,对重点水域、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抗洪防汛造成安全隐患。

2021年1月,五部委联合发布《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但在省、市两级政府层面,针对长江、洞庭湖重点水域水生外来物种防治,尚无相应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由于长江禁捕从2020年1月刚实施,一些生态问题暴露尚不明显,对水生外来物种防治工作的认识不清、重视不足的现象还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如果不尽早出台相关措施,2年~3年后,长江、洞庭湖重点水域水生外来物种恐将对本土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害。

【具体建议】

1.摸底评估。组建专家调查组,对长江、洞庭湖重点水域水生外来物种繁殖情况和当地的防治现状进行专项调研,全面科学评估禁捕政策下水生外来物种对本土生态的影响,并因地制宜提出对策建议。

2.有效整治。建立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渔业、科技等多部门协同机制,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长江、洞庭湖重点水域地方政府针对水生外来物种防治尽快制定具体措施,如设立水生外来物种专门整治项目,划拨专项整治资金,加强组织机构建设,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等,开展集中整治。探索建立专门机制和队伍对禁捕水域内的小龙虾等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外来物种进行生产性捕捞,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手抓。

3.长效监管。强化对长江、洞庭湖重点水域水生生态的监测监管,建立生态风险预警机制,畅通生态问题快报快处渠道。加大生态安全宣传力度,严惩违规放生和弃养水生外来物种的违法行为,针对重点水域、地区的农户群众普及水生外来物种防治知识、专业技能,利用有利的时间节点和生物技术,依靠群防群治,确保长江、洞庭湖重点水域生态环境在可控范围内有序恢复,让《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达到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洞庭湖水生生产性
洞庭湖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好一个洞庭湖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依托科技创新 打造现代水生蔬菜产业
跟我进城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