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适、岑参边塞诗的生命意识及其对当代诗词创作的意义
2021-11-12陶大明
陶大明
生命意识,是具有意识活动能力的人类对自我生命存在的感知与体悟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人的生命意义的关切与思考。从性质上看,生命意识又可分为原初生命意识与文化生命意识两个层级,前者主要体现为生命体验,后者主要体现为生命思考、生命策略与生命关爱。盛唐边塞诗代表诗人高适、岑参(以下简称“高岑”)的作品,多层面、多角度地表达对生命主题的关切,呈现出丰富而复杂的生命意识,使作品在审美上超越生活境界,而进入生命境界,给人们以丰富的启迪与深刻的思考。研究高岑边塞诗中的生命意识,对于当代边塞诗的写作和发展,无疑会有积极的扬弃意义。本文试结合高岑的主要代表作品,谈谈高岑边塞诗中生命意识及其表现艺术,进而对当今诗词创作针对性地提出思考。
一、高适、岑参边塞诗中的生命意识及其表现艺术
(一)描写边塞奇异风光,表现生命的超常体验
以高岑为代表的唐代边塞诗,基于边塞军事政治活动和与边疆各民族交流的史实,融合诗人对边塞生活的经历、感知、想象,描写了戍边战争、从军报国、边地山川风物、风情民俗、乡愁与闺怨等丰富而广泛的内容,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关照和别异的艺术手法反映社会现实、折射文化心理。
高岑都亲历和熟悉边塞生活,他们的诗所写,或是自己身临其境的耳闻目睹,或是自己切身感受和想象,都是西域边陲生活中自己的生命体验或对生命的关怀,即使是写自然景物,也是为了表现生命意义。在他们的诗中,天山南北以至更远的中亚地区的自然景观诸如沙漠、风雪、苦寒以及火山、火云、热海等,都有生动的描绘;当时发生的战争等重大事件,都有如实的反映。
岑参常以敏锐的观察能力、瑰丽的语言和新奇的表现手法,创造出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生命独特的感受或超常体验。如《火山云歌送别》中写火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又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写热海:“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燕砂砾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诗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奇异的大漠风光,表现了生命的奇特感受。再如《边碛》中“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安西馆中思长安》中“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等等,诗人置身于浩渺空间之内,表达非常的自身体验,同时也表现普遍性的生命感受。在他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这种表现更为突出。他写大漠的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运用奇妙的想象、新奇的夸张、形象的比喻,来增强诗的表现力,使诗富有浪漫色彩。最为典型的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竟然把塞外的雪景比作盛开的梨花,于萧瑟寒冷的环境中,造出一派奇美景象,为荒蛮雪封的边塞倾注盎然春意,从而表现生命的生机与活力,令人神往与陶醉。在这样巧夺天工的艺术魔力下,严寒的天气、依依的离情、悠悠的乡愁,都染上了奇丽、豪迈、浪漫、乐观的生命色彩。岑参还有不少描写边塞奇景风俗的诗作,如《火山云歌送别》《首秋轮台》《玉门关盖将军歌》等,也都充满浪漫多姿的丰采,表现生命的奇异体验。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西北边塞看作绝域,人未到,心先寒。岑参却独具眼光,从它的广漠与荒凉中发现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情地歌颂。这种歌颂,与其说是赞美自然,不如说是赞美生命。
(二)描写战争的残酷与灾难,表现生命的悲壮
高适边塞诗的思想性,因生命意识而深刻和浑厚。他或绘边塞生活风光、或纪行、或抒怀、或写壮士英勇战斗,都善于以政治家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思考,从不同角度全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边塞战争,以及战争给生命带来的苦难。他的《燕歌行》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
《燕歌行》歌颂守边战士克敌制胜的英勇气概和悲壮情绪,深刻同情生命的痛苦,彰显牺牲的悲壮,以错综交织的诗笔,把荒凉的自然环境、严峻的战争气氛、战斗中士兵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融合到一起,营造雄厚、深广、悲壮的艺术氛围。“男儿本自重横行”写战士横行敌境,一往无前的意志;“摐金伐鼓下榆关”写出征的军容;“校尉羽书飞瀚海”写军情的紧急、战局的危险,烘托紧张气氛。诗接下来写战斗危急而失利。“山川萧条极边土”,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猛剽悍,如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暗地,不辨死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则用对比的手法,写将军和士兵苦乐悬殊的生活,隐约地道出战争失利的原因。诗紧接着写兵稀力竭、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接下来再写战争带给士兵的痛苦。“铁衣远戍辛勤久”写将士长期征战在外的艰辛;“玉箸应啼别离后”写战士想象独守在家妇人的悲愁;“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战事无期,思愁无尽。特别是士兵复杂的内心活动,深化了特殊时空里生命的悲凉感。诗的结尾感慨无穷,悲壮淋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表现了生命的崇高。结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通过议论写战士既有以身许国的决心,更有忆念良将镇戍边疆的愿望。这样以战士的强烈爱国精神作结,情调高昂,深化了主题,张扬了生命的崇高,表达诗人对生命的关怀,意境雄浑深远。写战争的残酷,是为了表现生命的悲壮;写战争的灾害,是为了表现生命的苦难与劫数。
(三)营造时代氛围,表现生命追求建功立业价值的激情
高诗取材多是来自他亲身的经历,是冷静的观察之后的有感而发,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反映现实方面比其他同时代的边塞诗人远为深刻,既表现追求功名的昂扬意气,又抒发因直视冷峻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慨之心,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如《塞下曲》中:“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他的理想就是塞上立功,身后扬名。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蓟中作》中写道:“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自己虽然谙熟用兵之道,有军事韬略,怎奈无人赏识,那些不学无术的将领,却得到皇帝的封赏。
岑参的边塞诗则向我们展示了将士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立功建勋的气概,塑造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他往往以浓重的笔墨、激越的情调,描绘壮阔激烈的战斗场面,展现出唐王朝的声威和生命激情的喷发。他熟悉边塞生活,有丰富的边塞创作素材,在他的笔下,将士们的立功壮志与报国激情,都表达得酣畅饱满。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充溢着送别的深情,帐中宴饮以胡乐佐欢,使乡情更浓,城外送别以雪上蹄印寓情谊的深永。全诗写边地风光,写将士豪放,写真挚友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再如《北庭西郊侯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浓墨地描写了将军的威武,歌颂其累累战功,气氛隆盛,场面宏大,声威煊赫。
由此看出,以高岑作品为代表的盛唐边塞诗,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繁荣成熟相结合的产物,是唐诗中极富生命力的题材。在内容方面,高岑大都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抒写投笔从戎的斗志豪情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表达出对功名的强烈渴求,以及期待自身价值得到肯定的意愿,透露出鼎盛时代的青春意气和生命群体的勃勃生机。
(四)描写社会背景,构思特殊场面,表现生命体验的多样性
生命意识除了表现为对生与死、生命价值和意义、个体存在与历史命运的思考以外,还包含更细腻而丰富的内容,诸如草木枯荣、季节轮回、家国盛衰等关涉人的生命有限、世事无常等相关的“时间问题”。时间维度是生命赖以存在和展开的前提,也由此衍生出不同人生阶段中个体境遇、心态的差异性,所有这些,在高岑盛唐边塞诗中都有生动的艺术表现。
以高岑为代表的盛唐边塞诗,有渴望投笔从戎、实现个人价值的生命激情,有不同境遇下、不同阶段的人生况味,也有对人生有限而战事无穷的生存困境的悲慨,从多个层面、不同角度表达了对生命主题的关注。
如岑参写边塞思乡的抒情诗《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此诗看似简单随意,实则构思巧妙,把一件小事设置在特别的场景之中,用平实的语言,把行者匆匆、急不择言的神态逼真地传达了出来。行笔如行云流水,写出了难以描状的缠绵悱恻的思乡之情。
此外,岑参诗作还表现了边疆的风土人情。当时西北边塞居民胡汉杂处,风俗迥异于中原。胡乐胡舞在汉人中盛行。“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如莲花,舞北旋,世人有眼应未见”(《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诗人对西域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大为赞叹,表现不同生命形态的多姿多彩。
二、高适、岑参边塞诗中的生命意识及其表现艺术对当代诗词创作的意义
如上所论,盛唐边塞诗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的边塞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社会现实,以各种艺术手法表现生命意识,开拓了新的诗境,进行了新的艺术创造,呈现出鲜明的美学特点,为唐代诗歌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华诗歌史上一座值得景仰的丰碑。虽然盛唐距离当今已经一千多年,但高岑边塞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特别是诗中的生命意识,对于当今诗词创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今诗词创作需要在表现生命意识上下功夫
高岑边塞诗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丰碑,浓重多彩的生命意识是其重要因素。当今诗词创作,作者队伍庞大、作品浩如烟海,然而“有高原少高峰”,大家罕见,精品不多。究其根本原因,不在于词语句式,也不在于手法技巧,更不在于争闹不休的格式韵律——而是在于写作没能贴近生命,作品没有或者缺乏生命意识。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内容空泛,思想贫乏;有的概念连篇,枯燥寡淡;有的装腔作势,故弄玄虚;有的虚情假意,为赋新诗强说愁;有的大话套话,无关痛痒;有的食古不化,毫无创新;有的酸腐气重,没时代感……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疏离生命意识。
要排除这些弊端,需要学习借鉴高岑边塞诗,在表现生命意识上下功夫。学习以高岑为代表的盛唐边塞诗,不能只是摹写那塞外羌笛、大漠孤烟、楼兰胡笳、蓟门风沙,而是要在诗中表现活的灵魂。
(二)诗人要立足自己的生命体验,感受火热生活,获取鲜活的创作素材
高岑边塞诗注重诗的风骨,具有雄浑悲壮的特色。高适在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岑参在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峻峭瑰丽。这种风骨和特色,是由诗中的“生命形象”体现出来的。
生命意识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对生和死的体验、认识和思考,这和我们当今重视的修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正好相融。思接千载,俯仰古今。高岑边塞诗带着悠远深沉的历史意识,将边塞景物、战争、人事都置于宏阔的历史时空之中,从生命的高度与深度进行审视。当今诗人,同样要立足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感受新时代,感受火热生活,获取鲜活的创作素材。在诗词创作中注重塑造“生命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艺术形象,彰显当代生命的激情与活力,颂扬生命在伟大历史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
生命意识是一位诗人、作家、艺术家得以成功的核心要件,是其作品魅力得以生成的重要原因。诗作境界的高下优劣,与创作主体投入的生命意识的程度与性质密切相关。诗人只有立足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并能以超越小我的襟怀,以社会历史的大视野关照生命和人生,透视人性,体察万物,才能创作出境界高远、具有强盛生命活力的作品。
(三)当今诗词创作要表现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
文学是人学。生命意识是文学(诗)的终极表现,也是一切艺术审美的出发点和归宿。生命意识是根本的创作主题和永远的表现主题。优秀的诗人,总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生命体验,融入生命思考,其作品总是充满生命意识。高岑边塞诗最能反映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体现雄浑壮阔的气度。我们当代诗人,更应该有“生命意识”的创作自觉,有时代的担当精神。借鉴古代优秀作家,深入生活,写自己的真感情、真怀抱,用“胸臆语”,抒肺腑意,不无病呻吟,不矫揉造作,歌唱新生命,表现新“气骨”。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的新时代。“中国梦”“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宏伟内涵,也都是诗词创作的重大主题和广阔天地。伟大的时代呼唤有觉悟的诗人,呼唤不负时代的作品。我们应该在中国诗歌历史的肩头站起来,用新时期的“生命意识”表现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铸造诗歌史上新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