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五位一体”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发展

2021-11-12张力方山西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11期

■张力方/山西师范大学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观基本内涵

(一)历史层面

从生物学角度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可知人类是由猿逐步进化而来的,早期的人猿为了获得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就必须不断通过捕猎等方式获得食物,并不断提升劳作工具。劳动,代表着人这一生物正式走向世界舞台,同时也是这一生物获得生存资料的重要方式,人类也在劳动过程中不断进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社会这一概念。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关系更加复杂,进而产生了语言这一交流方式。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劳动都作为其中的绝对力量,决定了不同阶级社会的灭亡与诞生。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有劳动才有实践,之后才会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贯穿于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实践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认识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从而在相互作用中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这是从历史角度来分析实践观的哲学意义。

(二)价值层面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不是完全否定旧哲学,而是在对旧哲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内涵,使之符合历史发展趋势。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是在概括和总结了社会生活中的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而总结出来的观点。实践观是围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构建起来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供了哲学上的思考,提出要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建立在人的发展的基础上。人类通过实践把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通过各种社会活动改造着自然世界。实践观把社会和自然有机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建设,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引领时代发展,这是从实践的理论价值角度来分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三)功能层面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更大的贡献在于人与人的实践关系。马克思通过研究实践的观点为发展中的人提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理想生活方式,使人们朝着这个理想不断努力和完善,这种正确的理念指导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断丰富与发展人们已有的认知,实现认识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五位一体”并不是将五个方面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通过不断的运用实践的观点找寻正确的途径将其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序、有力、有效的鲜活整体。“五位一体”这一理念不仅是对各类治理方案和各个治理方向的统筹兼顾,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五位一体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与社会有机体思想统一起来置于新时代的背景下具体分析,这对当代中国的复兴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如何使之更好的促进“五位一体”的实施,是越来越多的专家领导人共同研究和探讨的关键点。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我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教导我们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认识,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必须学习那些优秀的社会建设理论,在探索过程中更要谨慎,避免误入歧途。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创造,它的先进性能够正确指导我国的社会建设,实践观对我国各个方面的建设都有重大的影响,因而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不断传承和发展。

时代在进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迎来了新挑战。为了更好的融入新时代的世界整体,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将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从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向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事实证明,我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富,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上有党的领导人的英明领导,下有无数个共产党人的奋力拼搏,中华民族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而逐渐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诸国敬仰的强国。

(二)当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位的建设进行总体布局。十九大以来,我们党又提出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目标。“五位一体”是我国多年不断发展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不仅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实践观在我们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丰富与发展,是科学的理论、是有有中国特色的理论。

1、经济

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收官之年,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脚踏实地,稳稳的走好经济建设的每一步,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的脚步。深化市场机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兼顾政治、生态等方面,做到有机协调,同步发展。农村,是现代化经济建设中最突出的短板,同时又有着无限发展的潜力,所以,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好农村这一问题。我们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的仍然是当今的发展现状,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在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追求,这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相呼应。

2、文化

作为丰富人民大众社会生活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兴旺发达的灵魂,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作用更深远更耐人寻味。面对现如今文化各异、错综复杂的发展大环境之下,我们仍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来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见证了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但除中华文明外其余三种文明都因不用原因而中断、消亡,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而不中断,这么源远流长,博大进深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去传承,去发扬。我们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要结合时代特性,从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出发,创造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块沃土上,结合社会发展规律,灌溉出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的优秀新文化。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水平,争做世界文化强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是批判继承了旧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新的哲学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论。

3、社会

社会,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最重要的载体,经济、政治、生态文明发展变化都从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因此,必须将社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突出了人民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社会建设说到底是为了人民利益更好的实现,所以,社会建设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来服务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是通过劳动实践把人类、自然和社会和谐的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依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我们也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推动社会建设,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建设一个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和谐相处的新社会。

4、生态文明

马克思认为人类既不应该被大自然所奴役,同时也不能让大自然成为我们的奴隶。马克思主义主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我们所要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要我们放弃现有的物质生活条件,而是要改善不健康不合理的资源使用模式,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绿色健康消费理念,同时人类也应该尊重自然,在大自然可承受的程度内进行社会活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结语

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实践观指导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形成当前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总而言之“五位一体”是经过不断探究实践方得来的伟大成果。我们通过对实践观的学习,运用,在我们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使之得到了新的升华与发展,在当代又拥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含义,科学正确的实践观也让我们意识到正确的思想指导对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向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