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竞赛课程融合思政教学现状初探

2021-11-12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1期

■陈 晨/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独立学院学科的专业性和规律性更要求我们在践行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仅仅是在思政课上谈思政,而是应该努力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方式,通过构建主题艺术创作的竞赛实践平台,对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现象进行破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融入教学课程与竞赛实践中,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学科专业优势,用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手法、题材去生动诠释、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思政”进头脑、进课程、进创作,完善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育人体系。

一、独立院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同样担负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独立学院由于投资方、办学方针、生源层次的不同,与传统大专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同样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同样需要遵循教育为人民服务,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使命时代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学理念更应强调实践教学与思政教学相融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把思政课融入学校育人的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培养价值正确、有情怀的大学生,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专业竞赛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有利突破口

近年来,遵循国家:“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前形势下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宗旨,国家教育部、工信部、各省市专业机构都加大力度和深度推行大学生学科竞赛,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顺应时代的需求,推出了“善心 善言 善行”、“责任与担当”、“战役”等一系列专业竞赛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融入竞赛实践中。同时,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长期设有“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乡村振兴”等赛道,提出青年一代必须勇敢担负起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鼓励各地各高校要深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以青春梦托起伟大的中国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批准主办的“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更是联合学习强国平台,设立“学习强国、奋斗圆梦”主题赛事、鼓励在校大学生,通过比赛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将所学专长服务于社会,圆“未来设计师”之梦。这些专业竞赛,一方面,内容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家国情怀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导入,在已有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延伸和丰富课程内涵,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学科专业优势,用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手法、题材去生动诠释、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通过以思政教学为导向的学科竞赛教学方法能更好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树立全面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竞赛实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竞争意识;通过团队协作,争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合理分工取长补短;通过实际案例成果的评选,了解最新最实用的专业技巧与咨询。这种专业竞赛+思政教学融合模式深化了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的,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促进教师自身创造性教学能力与教学组织能力的提升,为教师队伍不断更新专业素质,发展“双师型”教师提供良好的契机。有利于形成高效、竞争的教学局面。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真正做到“思政”进头脑、进课程、进创作,完善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育人体系。

四、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有待提升

在过去各大艺术院校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是被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的,没有得到有机的融合。思想政治课教师只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知识,例如马克思、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等,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也仅仅讲授本专业技能,例如设计表现方法、设计工具等内容。导致学生普遍认为政治是政治,艺术是艺术,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本质的联系。政治课程通常比较枯燥,学生上课不爱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停留在麻木背诵层面,并没有真正进入脑海,更没有感情的共鸣。因此在国家初步提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相融合等多样化教学改革的时候,虽然我校艺术设计专业积极吸取了各大传统与示范院校的经验和方法后,也摸索着开展了专业“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经验尚浅且教学方法的薄弱,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面对这样的现况,首先在教师思想层面要有所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教师队伍是践行“德育 美育”的重要群体,肩负着中华文化传播、传承的重要使命。因此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健康完善的道德观念,良好的人格品质,可以在课堂内外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专业教师不应当只埋头做一个“只关心眼前专业技术”的“专家”,不应当对育人抱以“事不关己”的态度,而应该力把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融合于专业教学,在不断传授专业知识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

五、从学科竞赛到“课程思政”理论导入竞赛,在摸索中前行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学科竞赛的比赛项目由教育部或认证的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体现了当前设计行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技能与创新能力的综合需求,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目标。在这一形式下,致力于深化与延续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构建“以赛促学”、“训赛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本院艺术设计专业在近几年陆续对视觉传达、多媒体艺术等专业展开课程教学与竞赛相挂钩,形成竞赛融入教学,竞赛常规化、次序化的创新教学方式。特别是视觉传达专业,在近5年来的各大学科竞赛中不断深入讨论学习、积累经验,现已成为本院艺术设计学科竞赛带头专业,每年在中国高等教学学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中国包装协会主办的“中国包装之星大赛”等一系列学科竞赛中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等级奖,整体参赛均获得较好的成绩。

但是在以往的艺术设计学科竞赛中,教师指导学生参赛大多选择展现本专业创新技能,专业表现手法为主题的比赛项目,例如哇哈哈饮品、自然堂护肤品、京东电商等现实企业案例,而非选择“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些宣扬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公益主题项目,更没有重视在选题导入中华“德育 美育”等思想观念,忽略了“课程思政”对于学科竞赛的理论指导。因此未来的教学改革目标我们制定为:以道德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实践性能力培养为拓展,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设计艺术学知识互相融合渗透,形成在“课程思政”指导下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训赛结合”的教学模式。

六、持续深化专业竞赛课程融合思政教学模式

大学生竞赛经历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生思维能力实战化训练和培育劳动精神的有效途径,也为新时代大学生展示创新能力和成果搭建了重要舞台。各大赛事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把行业前沿、最新技术、学科焦点、社会热点引入竞赛,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质量观植入竞赛,努力构建竞赛与教学、竞赛与科研、竞赛与“双创”、竞赛与产学合作的有机融通,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良好局面。

专业竞赛课程融合思政教学的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是独立学院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融汇贯通于竞赛项目,使教学围绕共同的目标展开有序、系统、渐进的课程教学活动,并提供了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与全国各大一流艺术院校同台竞技、交流学习、互补长短、共同进步的机会。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打造以道德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实践性能力培养为拓展,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设计艺术学知识互相融合渗透,形成在思政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竞赛创新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通过以思政教学为导向的学科竞赛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使得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深入贯彻知识技能的传授与道德价值观念的同步培养,引导学生对正能量、健全人格、积极情绪等多方面的关注与学习。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艺术设计的多元风格、多角度、多层次了解中国悠久历史与民族文化魅力。让课程思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为教师队伍不断更新专业素质,发展“双师型”教师提供良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