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笑式调侃研究的文献综述

2021-11-12陈程程

散文百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礼貌参与者学者

陈程程

浙江师范大学

近年来,不礼貌研究不再是边缘性的研究话题,国内外的学者都开始关注到言语互动中的不礼貌行为。学者们呼吁完善不礼貌研究的框架,将其独立于礼貌的框架。陈新仁(2018)认为(不)礼貌研究不再仅仅关注(积极的)礼貌,而是开始关注出于人际关系连续统上各种人际态度,包括礼貌、不礼貌、无礼貌、虚假礼貌、虚假不礼貌等等。其中,虚假不礼貌的各种实践活动也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需要不断地深入探索。作为一种“表面上的不礼貌”,虚假不礼貌有多种实现方式,玩笑式调侃便是其中之一,不同语境下的玩笑式调侃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分析玩笑式调侃的有助于丰富语言理论,透视礼貌的复杂性,了解在某种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语言的使用意图和功能,这极具研究价值。通过分析玩笑式调侃的研究背景,本文着重总结了先前的研究者在玩笑式调侃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进一步进行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虚假不礼貌

Leech在其《语用学原理》中首次提及虚假不礼貌的概念,他采用调侃原则(the Banter Principle)来界定虚假不礼貌:“为了显示和h关系和睦,对h说(i)显然不真实的话, 以及(ii)显然不礼貌的话”。他认为“礼貌缺乏”——虚假不礼貌传达了团结和亲昵的关系。Culpeper (2011) 将虚假不礼貌定义为“表面不礼貌”,指出虚假不礼貌不会被诠释为冒犯。他提出的不礼貌框架包含了虚假不礼貌。Haugh and Bousfield (2012) 提出虚假不礼貌应该具有其独立的框架,不应属于礼貌或者不礼貌的框架;而且现有的框架并未将虚假不礼貌作为重点。他们将虚假不礼貌定义为“容许的冒犯”,认为虚假不礼貌是非不礼貌行为——采用不礼貌的言语或行为来传达礼貌意味。虚假不礼貌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表现为“打趣”(Leech, 1983)、“玩笑式调侃”(Haugh & Bousfield,2012;Yang & Ren,2020),“玩 笑 式 侮 辱”(Haugh & Bousfield,2012;Chen,2019),“玩笑式面子威胁行为”(Sinkeviciute,2014)。

二、玩笑式调侃

Haugh(2010)认为玩笑式调侃包含一系列(非)言语行为,说话人以某种方式贬损自己、对方或者不在场的第三者,但是往往以一种不严肃或者玩笑式的语气。他认为在局部序列语境中,对玩笑式调侃的研究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1)什么触发了这一行为;(2)说话者如何构建;(3)听话者如何解读。

玩笑式调侃由上一说话者的抱怨、赞美、吹嘘等过分强调或夸张的行为;口误或歧义;面子问题等触发。说话人的建构方式包括:引起大笑、语音暗示、面部或肢体暗示、用词夸张、矛盾、应用俗语套话、话题转化标志等(参见Haugh,2010:2108)。玩笑式调侃的承受者以大笑、明确同意、部分重复、详述调侃言语以及否认或反对调侃等。玩笑式调侃的承受者可以是自身、他人、不在场的第三者、或者物体(包括地方和情景)。接下来我会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前人对玩笑式调侃的研究。

学者主要从互动模式的角度入手,对玩笑式调侃进行了定性分析。Haugh(2014)从英裔澳洲人日常会话中收集了许多包含有玩笑式调侃的会话片段,对其日常互动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其互动方式。他认为,为了识别出玩笑式调侃这一行为,是需要对其结构方式和回应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因此在进行互动模式的研究前,Haugh率先罗列了玩笑式调侃的建构和回应特点,最终归纳出玩笑式调侃的互动模式。

表1 玩笑式调侃的互动模式Figure 1 The interactional dynamics of jocular mockery

Haugh(2010)关注到玩笑式调侃行为于与面子之间的关系,调侃的参与者是否采取与其他参与者相和谐的立场,和个人身份、公众形象以及个人需求。

玩笑式调侃可以出现在朋友和熟识的人之间。吴晓颖(2015)收集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的玩笑式调侃作为语料,从该行为的触发、建构和回应角度对其进行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主要侧重于玩笑式调侃的回应模式。吴的研究表明,在多人互动中,仅仅考虑调侃发起者和被调侃者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需要对调侃的见证者的反应和参与进行分析。Carmen(2015)同样从玩笑式调侃的引发、产生和回应的角度,对比研究了西班牙语和英语语言环境中脸书平台的玩笑式调侃行为。研究表明这一行为在这两种语境下十分常见,玩笑式调侃是对吹嘘或自夸行为的回应;参与者通常会借鉴面对面会话中的建构策略,同时还会采取网络社交平台的其他方式;说话人和听话人倾向于将其视作为增进双方感情的手段。

通过分析汉语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玩笑式调侃行为,杨娜和任伟(2020)归纳出四条玩笑式调侃的策略,包括玩笑式贬低、玩笑式批评、玩笑式命令以及玩笑式鼓励;同时他们总结了每条策略的特点,能够协助研究者辨认对话中的玩笑式调侃(如下图)。

表2 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玩笑式调侃的策略

一些学者提出了玩笑式调侃中语境的重要性。语用学的理论认为语言并不是在封闭状态中被使用的,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会话互动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语境包含语言使用的自然、社会以及心理背景。Levinson(1979)采取“活动类型”(Activity Type),他将个人的语言的使用看做是实现某一行为。杨娜和任伟(2020)认为说话者在构建玩笑式调侃时,语境会影响其策略的选择,因此在进行玩笑式调侃的解构时,探究语境的约束是十分关键的,比如情境或调侃的对象等。Culpeper(2011)提出如果调侃的参与者将其看做是玩笑且礼貌的行为,那么语境期待必定是倾向于礼貌的。Drew(1987)提出,想要证实调侃是玩笑的而非冒犯性的,必须对调侃话语的局部序列语境(local sequential context)进行考虑,在这一语境中对各个参与者(包括说话人、听话人以及第三方参与者)的反应以及说话人构建调侃话语的方式进行细致的分析。

三、讨论与总结

本文对虚假不礼貌和玩笑式调侃的研究背景进行分析,并对玩笑式调侃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行为触发、建构和回应角度对玩笑式调侃进行分析,包括日常会话、网络社交平台、以及电视节目中的对话,总结出玩笑式调侃的互动模式,并指出在分析过程中语境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总结,玩笑式调侃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研究主要集中于英语会话中,虽然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到虚假不礼貌相关研究,但是仍然需要深入探究。第二,(不)礼貌研究已经在探索(不)礼貌现象与韵律的关系,但是虚假不礼貌研究对韵律的研究不足。第三,鲜有研究者从会话分析角度对(不)礼貌现象进行定性分析。Bousfield(2008)提出从话轮转换体系对不礼貌现象进行研究,呼吁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对不礼貌进行剖析。国内外有关(不)礼貌及其策略的研究成果丰硕,但虚假不礼貌及其各种实践活动的研究仍需不断深入。

猜你喜欢

礼貌参与者学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
学者介绍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