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联律中的『不规则重字』

2021-11-12闫鹏

对联 2021年5期

□闫鹏

楹联创作要求避免出现不规则重字。所谓不规则重字,是指在楹联中散乱出现的重复字,叠字和同位重复字不在其列,举例如下。

例1,允许重复的——叠字或同位重复字。

吴烨南《鹳雀楼联》

名楼名刹,名曲名诗名画境;

古韵古风,古香古色古人文。

例2,某大学挽季羡林联

文望起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

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

联中三个『大』字,三个『名』字,均为不规则重字,应当避忌,因专用名词较难。

例3,不允许重复的——散乱出现的不规则重字。

年丰人寿花如海;

柳暗花明春似潮。

例4,孙髯翁《昆明大观楼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首先,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突破传统教育思路,重新认识现代职业教育决策。国家打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体系的结构性调整,是打造本科职业教育化,充分利用本科的教育资源培养高层次、高水平、高素养的适应科技时代需求的新型技术工人。因此,打造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独立学院要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发挥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将优势专业与产业相结合,培养特色专业背景强的、面向基层一线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使人才培养方式更加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具科学性。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乍一看,这副天下第一联中出现了一个不规则重字『尽』,其实不然,这又涉及到了另一个用繁简字的问题。因为作者孙髯翁的时代,没有中华新韵和简体字,当时这两个字依次应该是『盡』和『儘』,是两个字,在简化汉字时,简化成一个字了。这副联原本不存在不规则重字的,现在用简体字呈现出来,就出现重字问题了。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创作楹联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怎么办?试举例如下:

例5,题万荣秋风楼联

名载一辞中,先后兴衰仰后土;

景收千里外,山河表里醉秋风。

这副联中,出现了两个『后』『里』,且不规则重复,以《联律通则》的要求,犯了联律大忌。然而,如果转换为繁体字,则该联应为:

名載一辭中,先後興衰仰后土;

景收千里外,山河表裹醉秋風。

这样转换后,则不存在『不规则重字』的问题了。笔者认为,如果以繁体字标准来衡量这副联,则未有『不规则重字』的毛病。又如下联:

例6,自题联

鶴髮梳來猶奮發;

浮名拂去免消磨。

此联运用繁体字体系创作,并无『不规则重字』的问题,但是转化成简体字后,则出现了不规则重字的问题。

鹤发梳来犹奋发;

浮名拂去免消磨。

上联中出现了两个『发』字,而下联对应的位置则没有重字。

所以我的观点是:在用韵问题上,旧韵和新韵同时存在,提倡施行『双轨制』,厚古但不薄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那么,在用字问题上,也应该正视繁体和简体的客观问题。我提议,诗联工作者在创作诗联作品时,如果用的是简体字创作,那么,你可以在新韵和旧韵之间选择使用;如果用的是繁体字创作,那么你只能用旧韵创作。且在同一首诗一副联中,不可繁简字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