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对联话》中的集句联
2021-11-12曾祥科
□曾祥科
在各类对联中,集句联的难度系数比较高。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要『兵源』充足,要有足够的古文和诗词积累;二是作者要有很高的指挥水平和驾驭能力,『兵源』充足以后,什么时候拉出来用,用在什么位置,使用什么阵型,都很重要。
难度系数虽高,总是有不怕难的。对于达到一定层次的高手来说,有难度才有挑战性。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对联话》中的集句联,看看那些对联高级将领是如何『调兵遣将』的。
在《对联话》卷一中,有两副题黄鹤楼的集句联。联作者,一为江苏武进的胡君复,一为浙江嘉善的金安清。
题黄鹤楼(胡君复)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上联出自俞文豹《吹剑续录》中苏轼与幕士的对话。《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下联集自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苏轼《赤壁赋》中,客与苏子的对话引用此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吴恭亨对此联评价甚高,认为『瞻瞩非常,龙骧虎步,可以写万遍传万口』。
关于此联所题何处,《对联话》中记载是『寄题黄鹤楼』,网载《胡君复对联集》中记载为『集句题黄冈赤壁』,说法不一,待考。(编者按:据胡君复自己编著的《古今联语汇选》载为『寄题黄鹤楼』,当无误。网载不可信。)
题黄鹤楼(金安清)
大江流日夜;
西北有高楼。
上联集自谢朓的《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首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下联集自汉代《古诗十九首》(之一)首句:『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上联写黄鹤楼的地理位置,视野广阔;下联写黄鹤楼的高度,卓然独立。
『西湖四旁名胜林立,又兼以楼阁亭台之点缀,是可目为游览海。』西湖不仅名胜多,而且名士也多,风流人物、英雄儿女,皆钟情此地。『记称吾辈来西湖,有不可不吊者三人:秋瑾、苏小小、冯小青也。有不可不拜者三人:岳鄂王、林和靖、苏子瞻也。』
在《对联话》卷二、卷三中,录有题西湖楼阁亭台的集句联六副。它们分别题西湖藏山阁、记称阁、孤山苏祠、孤山白祠、韬光观海诵芬阁、西爽亭。下面一一来看。
题西湖藏山阁(佚名)
画里移舟,梅边吹笛;
墙头唤酒,枕上看潮。
『画里移舟』集自史达祖《齐天乐·湖上即席分韵得羽字》,『梅边吹笛』集自姜夔《暗香·旧时月色》,『墙头唤酒』集自姜夔《惜红衣·簟枕邀凉》,『枕上看潮』集自白居易的《忆江南》。
一说此联为题西湖红栎山庄。这副联不仅在上下联内部分别构成自对,而且上下联之间对仗也非常工整,作为集句联来说,如此工整极其难得。
题西湖记称阁(佚名)
山外斜阳湖外雪;
窗前流水枕前书。
关于记称阁,《对联话》这样描述:『记称阁在假山上,其旁修竹千千,交覆重掩,暑气不侵。』
上联集自南宋楼钥《湖上次袁起岩安抚韵》:『山外斜阳湖外雪,夜来阴霭晓来晴。』下联集自唐末李九龄《山中寄友人》:『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上下联一远景,一近景,对仗非常工整。
题孤山苏祠(华秋槎)
泥上偶然留指爪;
故乡无此好湖山。
『孤山中部有苏祠,寻常游客颇不能至。祠附祀秦少游及清阮元等。』题苏祠,集苏句,自是再好不过了。吴恭亨评此联『天然工成』。
上联集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下联集自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对仗方面,上联的方位词『上』字,下联没有方位词对应;『无此』对『偶然』,从词性上勉强可对,其中『偶』字借其数词义,与同为数词的『无』字对,甚工;『湖山』对『指爪』,都是并列结构,很工整。
题孤山白祠(佚名)
平生心迹最相亲,惟此醉太守;
词赋擅名来已久,宜升君子堂。
此联全部集自白居易的诗句。上联第一分句集自《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第二分句集自《东坡种花二首》:『唯此醉太守,尽日不能回。』下联第一分句集自《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第二分句集自《文柏堂》:『以其多奇文,宜升君子堂。』
这副集句联在对仗上似乎过宽了些,尤其是第二分句。『升』对『此』,系动词对代词,词性不同。『君子堂』为名词词组,而『醉太守』为动宾结构,结构也不相同。另外,在联律方面,上联第二分句『惟此醉太守』四连仄,联律不谐。由于是直接引用原句,因此对仗和联律两方面都是无法解决的,是为瑕疵。
题韬光观海诵芬阁(祁世长)
岭树湖云沉足底;
江湖海日上眉端。
韬光观海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韬光寺始建于唐穆宗长庆年间,为巴蜀高僧韬光来杭州所建,自古以朝佛、观日、观海三绝而著称。诵芬阁位于金莲池右边,是一个隔景式建筑,砖雕木刻,建造精美。
吴注此联集自『林文忠句』。上下联分别集自林则徐的哪首诗,笔者没有查到。对仗方面,『海』对『湖』、『日』对『云』、『眉』对『足』、『端』对『底』,这几处对得都很工整。而不规则重『湖』字,为不足之处。(编者按:查《祁文恪公手集楹联》,下联为『江潮海日上眉端』,《联话丛编》中亦为『潮』。)
题西爽亭(邹德宝)
白首卧松云,先生有才过屈宋;
茅亭宿花影,故乡无此好湖山。
全国较有名的西爽亭有几处,一在武汉黄鹤楼公园内,一在杭州西湖景区。杭州的『海霞西爽』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本联所题西爽亭在杭州西湖景区内,由李卫所建。清雍正《西湖志》卷四载:『雍正八年,总督臣李卫构亭其上,颜曰「西爽」,盖孤山在西湖之西,而亭又在孤山之西,昔人谓: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当于斯亭得之。』
上联第一分句集自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第二分句集自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下联第一分句集自常建《宿王昌龄隐居》:『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第二分句集自苏轼句,出处见前《题孤山苏祠》注。
江苏南通人张謇不仅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而且也是一位『狂热』的集句联爱好者。《对联话》卷四中,录有南通名胜题署联多副,其中集句联五副,皆为张謇所题。
吴恭亨对张謇对联评价甚高:『张啬翁对联理境莹澈,才大又足以驱使,故左右逢源。叙事说理,博大昌明,又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下面一起欣赏张謇的五副集句联。
题南通公园清远楼
奇伟秀绝,乃在下州小邑之僻;
天高气迥,尤与中秋观月为宜。
上联集自欧阳修《有美堂记》:『今夫所谓罗浮、天台、衡岳、洞庭之广,三峡之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下联集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此联所集原作皆名家名篇。在对仗方面,第一分句『天高气迥』对『奇伟秀绝』,分别属于句内自对;第二分句中,方位词『中』(借对)对『下』、虚词『尤』对『乃』、『为』对『之』,皆显工整。在联律方面,第二分句除尾字外,上下联前三个节奏点上的字皆平仄相同;第一分句句尾『绝』『迥』皆仄,此为遗憾。
题通县公园南楼
远山长江,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大观备矣;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友朋二三,共尽此娱。
上联集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原文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下联集自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
上下联在引用时都作了缩略和修改。笔者有个设想,下联『友朋二三』若改作『友朋三二』,在不影响联意表达的情况下,联律上会更和谐。此联前三个分句对仗都很工整,末分句似完全不对仗,此为瑜中之瑕。
题通县公园宛在堂
陂塘莲叶田田,鱼戏莲叶南莲叶北;
晴雨画桥处处,人在画桥东画桥西。
《对联话》中录此联时,吴注明『集古乐府宋人词』。上联集自汉乐府《江南》。下联的两个分句,没有完全相同的宋词原句。比较接近的有,宋史达祖《杏花天》:『软波拖碧蒲芽短。画桥外、花晴柳暖。』宋吴潜《南柯子》:『池水凝新碧,阑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另,宋俞桂《春归》诗:『独立栏干凝望处,卖花人在画桥西。』上下联第二分句中,四个方位词的对仗甚是工巧。
题通县公园适然亭
世间科第与风汉;
槛外云山是故人。
关于适然亭的命名,有个小故事。该亭初名魁星楼,通州百姓为庆祝本地出『文曲星』(张謇中甲午状元),把亭名改为『果然亭』,取名下无虚,果然高中之意。民国六年,张謇重修此亭时,又把『果然亭』改为『适然亭』,并题跋:『余以清甲午成进士,州牧邦人撷唐圣肇诗语为果然亭,世间万事得其适然耳。丁巳余修此亭,不敢承前意也。适然之事,以适然视之。适得涪翁书,遂以易榜。』
下联未查到内容完全相同的原句,与之比较相近的有:陶孚尹《皖城大观楼》:『槛外云山三楚近,樽前烟树九江连。』陈炅《秋兴其一》:『楼头星火依檐落,槛外云山倚剑看。』
上联出处未知,或许并非集前人句,而是作者原创,虽然吴录此联时标注为『集句』。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民国『东北三才子』之一的荣孟枚,在《挽秦洁泉秀才》中,一字未改地引用了此联上联:『世间科第与风汉,骑一匹跛驴归也,最怜误读南华,牢骚应哭红勒帛;天下英雄惟使君,有九渊神龙象之,太息漫游北里,徉狂竟殉碧桃花。』
题通县公园嘉会堂
子桓南皮尽宾燕欢,丝竹并奏,觞酌流行,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逸;
羲之兰亭序修禊事,仰观宇宙,俯察品类,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上联集自曹丕的《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下联前后分别集自王羲之《兰亭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有几点需要指出:一是这副集句联中有三处『之』字,两处为原句,一处为姓名用字,这是难以避免的。二是上联的『丝竹并奏,觞酌流行』、下联的『仰观宇宙,俯察品类』分别构成句中自对,不能视为对仗不工。三是第二分句的尾字『奏』『宙』皆为仄声,没有平仄相对,虽存遗憾,不予苛求。
除了上述武汉黄鹤楼、浙江西湖和江苏南通名胜联外,在《对联话》中,还散录有一些集句联,比如佚名《题涂山禹王庙》、俞樾《题适园》、谭嗣同《无题》、吴恭亨《题广州檀度庵月色楼》、王寿田《题仓颉庙》等。下面分别来欣赏。
题涂山禹王庙(佚名)
二仪上下分清浊;
万国衣冠拜冕旒。
涂山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相传四千多年前,大禹在此劈山导淮,并娶涂山氏为妻,于此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
关于上联出处,不太明确。杜甫《又作此奉卫王》颔联:『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明代诗僧释函可的《秋思新泪》起二句为:『新泪拭不乾,古泪已及趾。二仪清浊分,伤心从此起。』上联或化用自上述诗句。
下联集自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左传·哀公七年》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用盛唐时期的万国朝拜,来比拟标志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涂山之会』盛况,集句贴恰。
题适园(俞樾)
似入万重山,不离三亩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上联集自唐朝张蠙的《和崔监丞春游郑仆射东园》颔联。原句为:『不离三亩地,似入万重山』,集句时将位置作了颠倒。吴有注:『惟张句上下易置,则以对联体裁须谐平仄耳。』下联集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大家耳熟能详。
这副集句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联律合谐,堪称佳作。其中的数量词对仗,令人过目难忘。
无题(谭嗣同)
视尔梦梦,天胡此醉;
于时处处,人亦有言。
『视尔梦梦』出自《大雅·抑》:『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天胡此醉』出自庚信《哀江南赋》:『以鹑首而赐秦,天胡为而此醉。』
『于时处处』出自《公刘》:『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人亦有言』曾在多篇诗文中出现,比如《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又比如《大雅·抑》:『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又比如《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康有为对此联极为赏识,吴注:『南海为称善者再。』
题广州檀度庵月色楼(吴恭亨)
月明如昼;
色即是空。
『月明如昼』出自丘处机《凤栖梧·述怀》:『一鸟不鸣风又细,月明如昼天如水。』『色即是空』出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副集句联使用藏头手法嵌入了楼名『月』『色』二字。联虽简短,却营造了一种清朗、空灵、静谧的意境。有『现代第一女印人』之称的顺德籍才女谈月色(原名谈古溶),在还俗嫁给蔡哲夫之前,在这所檀度庵度过了二十七年的时光。她四岁被送到檀度庵,『聪慧得师欢,除课佛典外,兼以书画授之,尤耽画梅。』苏曼殊曾为谈赠诗云:『画人印人一身兼,挥毫挥铁俱清严。』谈月色及其韵事,使得檀度庵更具文化底蕴。
题仓颉庙(王寿田)
夫子既圣矣,为人臣史载笔;
后世有述焉,今天下书同文。
上联第一分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第二分句出自《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
下联第一分句出自《礼记·中庸》: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第二分句出自《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对联话》中的集句联,主要有三个来源:古文、诗词、笔记故事或其它。其中,第三种来源占得比例很小。本文所引集句联中,除了胡君复的《题黄鹤楼》上联来自《吹剑续录》中对话、张謇《题通县公园南楼》下联来自诗序言、吴恭亨《题广州檀度庵月色楼》上联来自心经等,其它全部来源于古文和诗词。
由于受到字数、对仗、格律等因素的制约,在集句联的创作中,一字不改直接引用原句的非常少,大部分在集句时都对原句进行了顺序调整、压缩、修改、加字等处理。
即便如此,有些集句联在经过处理后仍然存在对仗不工、联律不谐等问题,这是难以避免的。比如,张謇《题南通公园清远楼》上下联第一分句尾字『绝』『迥』皆仄,张謇《题通县公园南楼》上下联第三分句尾字『千』『三』皆平,谭嗣同《无题》上下联第一分句收尾『梦梦』『处处』皆仄等等。笔者以为,考虑到集句联本身难度系数高,对部分集句联局部存在的对仗不工、联律不谐等问题,在欣赏时不必过于苛求。
综合来看,《对联话》中的集句联,题材以名胜题署为主,集句来源丰富,内容应用得当,艺术水准较高,对后来的对联集句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