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伟讲故事
2021-11-12
两朝领袖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人。1644年清兵入关,钱谦益随即降清、仕清,后虽多次策划反清,然此终成其一生污垢。若以甲申国难为节点,钱在此前的明末,已为久负盛名之文坛盟主;此后虽大节有亏,然其开有清一代之诗风,乃诗坛盟主,是货真价实的“两朝领袖”,可这揶揄他的绰号却不是这么来的。
话说钱变节之后,某次去文社会盟之地虎丘,路遇昔日某文友,那人向他拱手鞠躬,上下打量道:“虞山先生,您这身打扮,却是什么风格啊?”钱谦益当时穿着一件府绸长袍,小领大袖,式样别致。钱因变节之事,常感心中有愧,加之动辄被人讥讽,变得益发敏感。当即哈哈一笑,自嘲道:“这个小领么,乃是代表钱某尊重当朝之制;大袖呢,则是不忘前朝之意也。”那人也哈哈一笑,道:“先生确乎‘两朝领袖’啊。”这般皮里阳秋之语,钱自是心知肚明,当下却装作不知,打个哈哈,施施然去了。此后,这“两朝领袖”之号,却传了开去。
顺治三年正月,清廷任钱为礼部右侍郎;仅仅半年之后,钱便引疾乞归,携贤妻柳如是返回常熟。某日,钱大书三字“逸老堂”,制成匾额,悬于寓所,出入之时,伫立凝望,颇感自得。不几日,有好事者私贴一联于其门,曰:
逸居无教则近;
老而不死是为。
钱谦益乍见此联,顿时面色铁青,手足颤抖。过了好一阵子,才命人撤了下来,而后杜门谢客,累月方出。
此联技法极为高妙,非饱读诗书者不能为,该作者虽是指着钱谦益鼻子破口大骂,却偏偏不带半个脏字儿,阴损至极。出幅,出于《孟子·滕文公上》:“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此句只用“逸居无教则近”六字,其后的“于禽兽”三字呼之欲出,却戛然而止。下联,则出自《论语·宪问》:“老而不死是为贼。”七字用其六,独剩一“贼”字引而不发。此联作者必是当行作手,非但集句,且能于上下联首嵌出“逸老”二字,谓钱谦益在明朝已然身居高位,却投顺异族;既已偷生墮节,又欲以逸老自命,首鼠两端,反复无常,无异禽兽,是为老贼。如此毒骂,痛快已极,当真好手段。
但这位“两朝领袖”在文学上所达到的高度,以及他在学界文坛的宗主地位,却并未因此而动摇。当其八十华诞之时,归庄仍送寿联云:
居东海之滨;
如南山之寿。
翼庭太守
李士棻,字芋仙,重庆忠州(忠县)人。同治初年知彭泽县,与中江李鸿裔、剑州李榕合称“蜀中三李”。芋仙七岁工对偶,十四岁即以词章名冠一时,其人善滑稽,尤有急才,出口成章。
李芋仙未仕时尝客游河南,其时周翼庭为太守,方居浚仪。某年月日,太守宴客,芋仙亦座上宾。席间有人艳说李芋仙名士风流,述其在京城听戏之时,常集古诗词成句赠诸伶人之联,皆暗藏伶人之名,得之者无不乐其雅切工妙,各自赞赏不已。周太守翼庭亦饱读诗书之人,听后颇不以为然,咳了一声,悠然道:“像我这个名字,先生只怕是不易得佳句的吧。”
李芋仙微笑道:“这有何难?”当下朗声长吟白居易《长恨歌》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鸟。”这个上联的第六字位,已将“翼”字嵌了进去。
满饮一杯之后,李芋仙拖长了嗓子边走边吟杜牧之七绝《夜泊秦淮》,当走到周翼庭面前之时,恰好吟到“商女不知亡国恨”。偏偏此时他戛然而止,不再吟诵,堂上一片寂静。只见他紧闭双唇,却伸手在周翼庭屁股上轻轻一拍。顿时哄堂大笑,喷饭者有之,喷酒者有之,捶胸顿足者有之,个个钦服。只因这下联到此时不说也罢,那是真正妇孺皆知的千古名句,全联合为:
在天愿作比翼鸟;
隔江犹唱后庭花。
周翼庭心中不悦,却也无可如何。此联虽平仄对仗不谐,词类对仗却是精绝妙绝,上下联的第六字位恰好便是他的名字——翼庭。网上有传此联出自清代对联名家江峰青,谬矣。以上出自《清稗类钞》,乃忠州李士棻所作,在此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