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12陈剑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8
陈剑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提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育训结合,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1+X证书制度旨在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仅要通过专业学习获得学历证书,还应该强化自身的职业技能,通过参加对应的技能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最终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 实施“1+X 证书制度”的意义
“1+X”证书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了高职课程体系的学习而获取的学历文凭,另一个则是指学生在某一具体职业技能上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后,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需要和市场的需要。而高职院校在推动“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必将需要重构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搭设“1+X”课程体系以及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这都有助于快速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培养质量。
1.1 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1+X”证书制度中的证书正是为了响应企业的岗位需求,有利于培养企业的急需岗位人才,同时也更有效地实现了校企的协同育人。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企业也作为参与者,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课程标准,从而不断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校企联合开展的长效机制。
1.2 有效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新改革
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效融合给高职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各个高职院校面对新的形势下,势必都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这种紧密的结合就需要各院校重构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搭设“1+X”课程体系,从而在授课中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3 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自己不但要掌握传统的理论知识,还需精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所需要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这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是一种良性的自我提升。同时,在不断开展的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证以及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中,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都将得到更好的锻炼,较好地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师队伍团队的业务能力。
2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思路
2.1 创新基于“X”技能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
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深化校企合作,把企业的用人需求引入学校,学校和企业共同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关键考核知识点融入专业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内,进一步实现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重新构建基于“X”技能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的亮点在于X的多样性,其中的1为学历证书,X为不同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X的多样性更好地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2.2 构建全新的全面融入X证书的专业课程体系
校企共同分析X证书中所需的技能知识点和实操关键点,实时调整、保证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的有效对接,设计出既包含了传统理论知识点,又融入了技能知识点的“证书型”课程。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就是要将BIM信息化建模技能融入相关专业课程的正常教学中,为后续BIM技术在某一工程技术领域的专项应用打下基础。例如,将建筑制图、房屋构造、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中融入BIM知识,制定BIM技术与各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课程,将BIM技术有效融入到原有专业课程中,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BIM信息化建模水平,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2.3 重构BIM教学平台,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X证书制度强调的是融入X证书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证书型教学课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根据新的实际情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根据优化后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利用云平台、云教材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技能于任务之中,以项目和任务为导向,结合工程实例,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真正掌握到所需的理论知识点和职业技能;同时再结合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证以及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种活动,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职业核心技能,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以及适应性,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要求。
3 结语
“1+X证书制度”是适应国家行业需求、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大改革,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新改革和企业转型后的用工需求的一种契合式实践。只有有效地将X证书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进而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