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身场所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综合规划策略
2021-11-12薛云陈莹戚景涛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薛云,陈莹,戚景涛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在2014年10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中,国务院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完善体育设施,完善规划和土地政策相关的健身场所。国务院颁发的“中国健康行动(2019—2030年)”,简称“健康中国行动”,要求统筹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等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推进城市绿道慢跑道的建设,努力建设“15分钟健身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3.9%,缺乏体育运动已成为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百分比例在2030年由2014年的33.9%达到40%。
1 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现状
基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长足进步和发展,主体经济的发展和上层政府职能的合理优化转换,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一直无法与城市居民的需求相匹配。其中城市居民对体育的理解也在不断转变和深化,但目前城市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区域间服务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区域各服务项目发展不均衡。其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不平衡、投入相对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低等。
2 加快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迫切性
截止到2020年体育场所的重点投入依然集中在大型场馆建设,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总量严重不足。与城市居民联系最为紧密、也最常利用的社区体育设施仅占全国体育设施的5%。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人们应该在社区中享有各项公共服务,包括公共体育服务,体育服务设施也应以社区为中心进行建设。
根据 2007—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距离居民居住地超过1km的锻炼场地占40%以上,社区附近相关体育场地明显不足,社区体育设施在此之前一直依赖于居住区内部的体育设施建设。但居住区内部的体育设施建设能够提供的锻炼内容较为基础,使用人员局限于居住区内部。部分体育设施内容与居住区人员结构不匹配,导致设施的使用率不高。因此,在城市详细规划中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体育设施布局势在必行。
3 城市公共空间中体育健身场地建设条件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指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为大多数人服务。目前城市规划中公共空间的尺度一直依据城市节点尺度确定,因此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生活的支持度不高,公共性不足,其空间尺度也一直与人体尺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城市公共空间特别是广场,常常用来展示城市的形象,因此一直存在空间尺度过大,过于空旷的问题。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增加体育健身设施一方面可以缓解体育设施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空间质量,增加公共空间的使用率,改善原有公共空间“橱窗化”的现象。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体育设施的优势如下:
①城市公共空间场地面积较为集中,通常会设置较多的广场和绿地面积,对于目前较为稀缺的球类运动场地布置较为有利;
②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人群范围更为广泛,人员使用更为自由,场地使用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③部分体育健身内容如果在居民区内进行,会对居民区有较大程度上的干扰,特别是广场舞,这些噪音比较大,健身内容已经造成了居民很大程度上的对抗情绪,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健身活动挪到城市公共空间中去,那将减少很多纷争,有利于创造社区更好的环境氛围;
④场地交通基本采用“人车分流”或部分“分流”设计,减少车辆对场地的穿行干扰,中心场所做到人车分流,而且距离车道要有一定的距离,活动场所有了基本的安全和环境保障。
4 选择适合的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非常多,我们要选择适当的位置设置体育设施。
4.1 适合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非常多,我们在设置体育健身设施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原有公共空间的基本功能,同时不能和原有的城市公共空间功能相冲突。因此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包括商业广场),街头绿地等都是我们比较好的选择对象。
在实际选择城市公共空间的时候,我们发现除了常见的结合城市绿地设置体育健身空间外,城市商业广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城市对于商业中心的布置有较为详细地规划,考虑到周围的居住人口,这样体育设施的设置有较好的人员基础。同时商业中心与周围的居民区保持良好的距离,大约在1km~3km左右。这样的距离既有利于居民区本身的安静气氛的保持,也有利于居民的便捷到达。
4.2 选择适合的公共空间位置
体育设施要有比较好的使用率,那就对易达性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城市公共空间的位置能够满足基本的交通要求。设置体育健身设施应当与社区为单位,打造15min健身圈,因此我们在选择场地的时候,应当以步行交通为主。所选择的城市公共空间应当贴近居民区,与主要居民区之间没有过多的阻隔。
4.3 场地面积要求
体育健身设计的场地会根据健身活动的内容有非常大的差别,我们在选择合适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削减原有空间的基本功能。在保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应当考虑在不超过原有面积30%的基础上来设置体育设施。其次根据体育设施所需要的场地面积大小,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球类运动需求和室外综合健身场地的最小型运动场地为主,设为150m,考虑到场地的其他功能包括通行、疏散、绿化等各方面的需要,最低城市公共空间场地面积要求在500m以上。
4.4 场地安全性
设置体育设施时,要注意场地的安全性,提供应有的舒适感。使用者,特别是女性使用者的安全问题,应该得到广大的关注。因此在场地选择时,应该注意场地周围的用地性质和场地的封闭性,场地的封闭程度可以通过场地与道路的交接比例以及场地的出入口数量来判断。场地如果比较偏僻或者出入口较少的情况,应当增加场地内相应安全设施的设置。
5 城市公共空间设置体育健身场地建设策略
全民健身设施的设置应当根据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展现出不同的层次。
5.1 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元化使用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置体育健身设施,提供了功能的多样性,也是对城市公共空间丰富资源的混合使用。但是难点在于政策的划分标准不统一、主管部门之间对接不明,缺乏有效地合作途径,阻碍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功能属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设置一定的设计导则,既保证原有公共空间的正常使用,也能够见缝插针地设置相应的体育健身设施,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
5.2 在商业广场设置器械要求较低的体育健身内容
目前商业广场在规划当中受到建筑防火、疏散等强制性规范要求,必须考虑到人员疏散场地,建筑周围都会布置大量的硬质铺地,但场地中在一定范围内不能设置器械。这样的场地更适合人数众多、对场地要求不高,不需要器械的健身活动内容。如果能够顺势修整局部场地的铺地条件,以适应相关的体育活动,将更好地提高场地的使用率。商业广场一般面积较大,布置时如果考虑多种内容设施的布置,将有利于提高场地的多元化,带动人们的被动参与,提升居民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比率。
5.3 在街头绿地设置小微型体育设施
就近设置和场地的数量,一直是体育设施设置的难点。街头绿地因其便捷的位置,应当成为宣传体育活动的阵地。但街头绿地一般比较小,难以设置较大规模的体育场地。因此我们在设置时可以考虑小规模或者小范围人群参加的场地。以前一直在提倡足球运动,但实际上11人的足球场的要求太高,同时人员也难以凑足,因此三五人场地的足球锻炼场所应当得到制定和推广。
目前体育设施用地还非常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应当降低标准,允许一些低标准场地的出现,逐步提高体育健身场地的数量和标准。很多居民在体育锻炼时,很难达到专业的要求,因此初步或者相对来说较低标准的场地应该得到大量的建设。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之后,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一些专业的场地。
5.4 在城市公园设置主题性较强的体育设施
城市公园是发挥聚集效应的比较好的一个场所。城市公园的面积一般比较大,因此能够设置数量较多、比较专业的场地。因此在城市公园体育设施的设置,应当与一般城市广场的体育设施有一定的区分度。当我们在某一个城市公园设置较强主题性的体育设施,那将较好地吸引更大范围内的人群参与此项活动,也有利于打造相对固定的主题活动,形成较好的宣传效果,打造品牌效应。
6 结论
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动之下,各地增加体育设施的压力都很大,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途径。在现有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城市化进展已经到了尾声,改造已有地段、努力发掘已有空间的潜力,增加空间的多元化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路径。
在城市更新改造的过程中,推动规划的细致化发展,做好体育健身场所的设计工作,保证每个社区一定比例的体育健身场所,为社区体育健身提供空间可能。城市公共空间的体育健身场所建设是必然趋势,我国的体育设施建设必将更加科学化、完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