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城市老工业区街区微更新模式探究——以合肥市瑶海区为例

2021-11-12合肥市瑶海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

周 俊 (合肥市瑶海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徽 合肥 230000)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应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恢复老城区功能和活力。

2017年住建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更进一步指出,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

合肥市瑶海区作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之一,正在适应新的城市发展方式和要求,各类更新改造已然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现阶段,瑶海区城市更新已经开始全面铺开,不仅涉及存量开发、旧城改造、而且还渗透到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街区和社区的更新,并且更新的思维也从“拆和建”升级到“保护与改善”的关系。街区更新作为城市更新改造中的一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用地规模,能形成一定的辐射效应,好的街区更新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满意度。

1 街区微更新的内涵和目标

吴良镛教授提出城市有机更新理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联系、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该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的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目前和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这也是街区微更新应有之义,改造、保护、提升是为了街区、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2 街区微更新的原则、对象与路径

①原则:不改变现有街区的空间肌理、主体功能,而是对形象和风貌的更新,交通秩序、空间利用方式的优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完善、景观环境的提升。

②对象:建筑层面的微更新,包含立面、色彩与内部空间组织等;环境层面的微更新,包含交通、绿化与公共空间等;公共设施层面的微更新,包含服务设施、康体设施、标识等。

③模式:既可以是自上而下的由政府部门主导由面及点的微更新,也可以是自下而下组织,由公众发起的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或者街区微更新,由点及面通过局部的更新产生触媒的效应,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微更新。

3 瑶海区街区微更新示例

3.1 公众诉求驱动的街区微更新——银屏街改造

银屏街,古称淮浦巷,是庐阳八景之一“淮浦春融”的所在地。该条街道紧邻老城区,靠近环城公园(原合肥老城墙位置),与逍遥津公园隔河相望,起点与沿河支路顺接,沿途与滁州北路相交,项目终点至明光路,全长762m。基地周边以居住用地为主,北部为古井丰水源和合肥鑫汇工贸公司,南部有锦绣豪庭、交通厅宿舍、玉承和花园及部分城中村。该条街道因为长期缺乏维护管理,通行不畅,环境脏乱差,存在安全隐患,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了困扰。同时作为城市曾经的一处重要历史场所,在这里有必要也有条件进行街区微更新,留住城市记忆,创造更好的公共空间,提升周边环境质量。

2017年,瑶海区将银屏街定位为“瑶海生态历史文化第一街”开建,由瑶海区政府投资,建设规划内容定位于“弘扬合肥历史、生态文化、城市发展”,将其打造成一条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风情休闲步行街。建设规划对该街区进行了交通秩序的梳理,在满足应急需要的前提下,道路两侧尽量留出绿化用地;增加配套设施,基地布置少量风情建筑设施,与道路、绿化、景墙、小品等相结合,从沿河路到明光路逐渐由历史文化氛围向现代都市风情过渡;充分结合、利用两侧原有的老围墙改造为景墙,已拆除围墙重新设计为绿色植物栅栏,营造绿色生态文化空间。

3.2 多元因素驱动的街区微更新——恒通文化产业园

合肥市瑶海老工业区的恒通机械厂老厂房区始建于1987年,位于长江东路与郎溪路交叉口西北角,改造区域占地约4.25hm。该厂区闲置已久,环境日渐破败,造成国有资产的极大浪费;因区域城市发展不充分,配套环境未完善,周边相对缺乏公服设施;同时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县区级“国字号”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该项目将原有老厂区打造成一个集创意办公、教育培训、综合服务、文化艺术创作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为区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新的场所。旧工业厂房改造对于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和对历史文化、工业文明的延续有重要意义,既盘活了国有资产又为居民提供了公共服务。

恒通文化产业园项目拟改造13幢老厂房仓库建筑,建筑面积约2.22万m,总投资约1亿元。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中央投资1640万元、银行贷款2831万元、企业自筹3512万元、地方配套2000万元,共计9983万元。

在造型上,改造方案延续了工业建筑的外部特征,在基本不变更建筑形体的前提下采用红砖、青砖、清水混凝土和玻璃作为主要立面材质,深蓝灰色屋面瓦作为屋顶主要材质,配合丰富的外部附加构件,既继承了工业建筑的视觉特征,又符合改造后建筑功能的性格,同时能够与周边已有建筑风貌相互协调。

在场地塑造上,改造方案尽可能地保留了场地的现有风貌,对细部和公共设施进行更新,通过广场、院落、街道的塑造,以及街灯、座椅、雕塑小品等的设置,实现外部空间层次的多样性,提升人气,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3.3 政府力量主导的街区微更新——小街巷及老旧小区改造

瑶海区每年制定的大建设计划均安排有小街巷改造项目,2019年政府投资3000万元(市区财政各按一定比例)进行小街巷改造。年久失修、基础设施缺乏和绿化缺失是列入改造计划的小街巷存在的普遍问题。小街巷与区内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出行环境质量、安全性、使用的舒适度尤为重要。通过对小街巷的道路、排水、照明、交通、绿化、立面及相关附属设施等进行综合改造,深入挖掘小巷历史文化内涵,按照“一路一设计,一巷一方案”的原则,打造出具有瑶海特色的城区风貌。改造在扩容、疏通排水设施,增设照明设施,完善道路交通及增加绿化培植的基础上,对道路两侧围墙进行改造,突出小街巷立体感,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出行条件。

瑶海区老旧小区共314个,总建面657.99万m。为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克服资金困难,自2012年起对老旧小区开展大规模集中整治,截至2019年底,共整治154个老旧小区,总建面467.09万m,涉及1552栋楼,65126户,惠及20万余人,工程总投资约11.8亿元。2020年计划整治项目共12个,涉及8个街镇开发区,总建面58.8万m,涉及165栋、6390户,项目总投资约3.34亿元。整治包括房屋主体、公共设施、小区安全、水电气出户、消防设施、物管等方面,涉及屋面防水、道排工程、公共停车、绿化补种、路灯监控及单元门等30项。

前期设计时相关部门组织设计单位多次联合属地召开居民座谈会,同时在整治小区内张贴海报,展示改造成果,发放问卷调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辖区居民的认同感和支持度,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规范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严把工程“质量关”“安全关”,确保把民生工程作成民心工程;同时通过社区党组织为主体,党代表、居民代表群体议事的形式,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在长期的工作探索中,基本建立了设计、建设、管理过程监管体系及长效管理机制。

4 相关政策支持与工作建议

梳理瑶海区现有的微更新的实践案例,可以发现瑶海区的街区微更新仍处于起始阶段,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微更新模式,且未形成规范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在城市不断发展、居民对美好生活诉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微更新会成为未来政府服务的一种常态。在瑶海老城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短板且空间受限的情况下,要真正缩小新老城区之间的差距,必须通过建立相应的政策标准和工作机制,进行高标准的老城更新、微更新来为有限的空间增量提质,用精品项目赢得“后发优势”。

4.1 制定城市更新实施办法等政策体系

参照先发地区的工作方式经验,制定市(区)级城市更新实施办法,为项目规划、建设、管理提供规则遵循,实现合法有序的城市更新。再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应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

4.2 确定主管部门和组织实施机构

市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作为微更新工作的管理机构,指导、协调、监督全市的城市更新工作。区级政府应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更新工作,并指定相关政府部门作为组织实施机构,协调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实施。

4.3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通过财政拨款、更新项目土地出让收入中划定一定比例的方式筹集,用于推动政府实施的城市更新项目、开展更新规划研究等工作。通过政策引导拓宽城市更新的社会投资渠道,积极吸引市场资金。

4.4 完善更新规划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城市微更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制定一个长远的地区更新规划(计划)更为重要。统筹城市发展需求与社会各界提出的微更新诉求,进行合理筛选,制定微更新项目年度建设计划,在相关上位规划引领下进行项目实施。

比如上海市正在建立的社区规划师制度,每位社区规划师与街道(镇)结对,为该街道(镇)社区更新工作提供长期跟踪指导和咨询服务。通过与各方沟通,提供社区更新的咨询、整理、设计和研究服务,提出可持续性地进行社区微更新规划设计构想。近年来,上海也在各个区进行街道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社区规划等多方面的更新研究,将部分更新项目管理权限下放至区或街道,从而建立长效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进城市更新的作用。

4.5 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政府不断推动微更新项目,培养居民关注规划更新的意识,鼓励公众自发提出更新需求,创造出更多、更好、更贴近居民需求的微更新项目。城市微更新与居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居民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把工作做在前面,给予公众、设计者、政府等多方主体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最大限度规避可能出现的矛盾问题,同时加强公众监督,鼓励民间自治主体的建立等。

4.6 健康持续的维护管理监督机制

微更新的场所大部分都属于公共空间,建设实施是一方面,后期的持续维护与管理同样重要,应建立配套的维护管理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应牵头组织,形成部门、街道(镇)、社区共管的局面,建立常态化的维护管理监督机制,对空间使用状况进行监管,维持空间环境的高品质。

5 结语

微更新是一个多元综合的问题,本文以近年来瑶海区街区微更新实现路径为切入点,反思问题,总结经验,进而提出未来更新发展的主要策略建议。

当前,许多城市都在进行相关探索,“微更新”的意义也早已超越了把某个空间进行物质环境更新的概念,“微更新”既是空间改造,也可以指向市民生活方式的重塑。城市微更新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既需要政府部门的推动,也需要社会组织和公众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微更新活动的发起者、建设者和管理者。

城市更新、微更新都是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生活幸福为归宿,应与新发展理念相契合,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寻找新路径。城市更新、微更新没有完成时,未来城市将会更加和谐宜居,我们将遇见更美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点线面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深化
城市更新的“上海样本”
城市更新的“上海样本”
城市更新的七点思考
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发展
城市更新这个赛道 吸引了六成上市百强房企布局
常谈常新的城市更新思路
《转型期深圳城市更新规划探索与实践》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