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下的可持续城市更新——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

2021-11-12李天霓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100144

安徽建筑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四合院城市更新绿化

李天霓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144)

1 背景

1.1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概念

景观都市主义指出应该将城市理解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构建和改善景观基础设施,把基础设施的功能与城市的社会和文化需求相结合,从而可以构建和扩展当今的城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缺,在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展的城市更新开始在中国被积极讨论。而城市更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土地和房屋空间的利用效率。城市更新并不仅仅是对城市中建筑等硬件设施进行改动,更是对城市中的生态、文化、产业、社会心理等软件情况进行延续和更新。

2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可持续城市更新

在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定义中,“景观”不再是指园林和景观,而是指将城市与自然联系起来的载体。引入“人工生态”理念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即人工创造要与自然蜕变相结合,突破了自然与城市一直以来的二元对立关系,使城市与自然能够高度和谐共生。

城市的根基是生态景观环境,而城市的精神则是历史文化。在现如今发展迅速的城市开发中,一方面,南锣鼓巷历史街区拥有大量历史风貌建筑和遗迹,但人口密度过高,北京中心城区的高强度建设给这些历史建筑造成很大的压力,历史风貌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2.1 完善生态格局

景观城市化理论提倡时空生态,即景观是一个流动的过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通。只有全面尊重南锣鼓巷生态系统基底,才能恢复城市更新改造的生态,将自然与城市融为一体,才能使南锣鼓巷街区焕然一新。

2.2 融合城市空间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中,景观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延续,景观不仅被看作美化城市的装饰物,而且更是城市中各种功能的介质。城市更新应该根据景观的形式进行设计,将一些公共空间转化为景观的形式,而不是简单地包装建筑的外部。

2.3 塑造城市品牌形象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居民的记忆,同时又为市民活动提供了场所。景观都市主义理论认为,景观振兴也是一种文化运动。更新南锣鼓巷地块应尊重该地区的文化。考虑到这一点,应将街区的其他元素与景观相结合,进而形成南锣鼓巷独特的文化特色。

3 北京南锣鼓巷街区历史与发展

3.1 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历史沿革

南锣鼓巷属元代属昭回坊,明初属于昭回靖恭坊,在清代隶属镶黄旗管辖。街巷风格从最初确定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周边地区有许多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一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一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八个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南锣鼓巷街区最初的主要功能是居住,原本是一个居住区,建筑物主要是从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演化来的,用传统四合院和特有的“里坊”空间形成了元代的街道风貌,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因为南锣鼓巷街区卓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南锣鼓巷街区已经渐渐变成现代城市演变中的一条独有的商业街。

1993年,南锣鼓巷被列入北京25个历史文化保护区。自2000年以来,什刹海附近的酒吧以及中央戏剧学院的年轻学生都为该街区带来了深厚的艺术和文化氛围。与南锣鼓巷和三里屯的现代风光相比,南锣鼓巷地区更具艺术性和历史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使南锣鼓巷地区举世闻名。

然而,虽然南锣鼓巷街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南锣鼓巷的历史和现代化氛围的平衡也已经不复往昔。许多商铺在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加了现代化元素,反而破坏了原来特有的文化风貌。过多的现代元素削弱了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风格,南锣鼓巷的过度商业化使得该社区的老北京风情越来越少。南锣鼓巷已从传统的历史文化区发展成为旅游接待区,商铺形式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恶化。南锣鼓巷的过度营销导致了传统历史空间的动荡和不平衡。

3.2 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发展

南锣鼓巷街区的建筑主要是从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演化来的,用传统四合院和特有的“里坊”空间形成了元代的街道风貌,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因为南锣鼓巷街区卓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南锣鼓巷街区已经渐渐变成现代城市演变中的一条独有的商业街。

4 北京南锣鼓巷街区现状分析

在北京城市更新进程中,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南锣鼓巷得到了保存,它原本特有的肌理和历史遗迹成为北京城市的一大亮点。然而,长期的现代化和商业化的过度发展,南锣鼓巷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背景遭到了双重毁坏,状况令人担忧。

4.1 人口密度过高

由于北京迅速发展,导致人口激增,尤其南锣鼓巷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北京中心城区,再加上北京传统四合院中的居住环境和人口密度过高。有些居民因为自家房子居住面积过小,就使用简陋的建筑材料随便加建扩建,不断腐蚀和毁坏原本的城市肌理。另外,由于街区居民过多,胡同道路十分狭窄,停车位又很紧张,许多居民就将车辆随意停在路边。导致街区的交通压力激增,早晚高峰时间段车辆拥堵过于严重,使得街区可达性下降。

4.2 街道周围历史建筑被破坏

街区内虽然留存有大量历史建筑,但由于居民缺乏保护意识,以及随意扩建对建筑的破坏,导致很少有完整、完好保存下来的建筑。甚至有些居民仅仅是用油漆粉刷来遮盖建筑损坏的地方。以及街道内凌乱的电线杆、随意丢弃的垃圾还有裸露在外的空调室外机,都对整个街区历史风貌有很大的影响。

4.3 保护工作缺乏居民参与

南锣鼓巷街区中居住的市民主要是由退休老人、外地租客以及儿童组成。随着南锣鼓巷街区商业的发展,也有很多临时的外地工作人员居住。普遍教育程度偏低,再加上没有系统地宣传遗产保护知识,导致居民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意识匮乏。

4.4 缺少基础设施

与其他老城的历史街区类似,南锣鼓巷街区的市政服务设施这么多年来没有得到很好的扩容,导致相对落后于日渐增加的居民生活需求。另外,附近住宅设施的风格和功能相对落后,对街道景象也具有破坏作用。

4.5 建筑归属单位复杂

南锣鼓巷的建筑物所有权复杂,有军产房、私产房等不同所有权的房子。因为归属的单位不同,管理起来就很难统一执行。复杂的所有权和归属权,对管理整个南锣鼓巷街区增加了难度。

5 北京南锣鼓巷街区更新方式

5.1 环境再生,恢复街区的肌理

上文提到,由于居民随意扩建加建和缺乏遗产保护意识,严重破坏了南锣鼓巷街区的肌理。所以整治街区应当从复原街区肌理着手,保留原本的鱼骨形街区肌理,形成“骨干—支脉—活力细胞”的组织。这里的“骨干”是指南锣鼓巷,而“支脉”指的是周边的分支胡同,“活力细胞”是指分布在街区内丰富的创意小院和商铺。

5.2 建立社区让居民参与进来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基础是公众共同参与,只有每一个居住在此的居民都有保护历史遗迹的意识并参与进来,才能更好地开展街区更新改造活动。在南锣鼓巷街区更新的过程中,强调了在政府、规划师以及居民共同参与下保护历史建筑,鼓励每一位居民表达自己的意见,实现了让公众参与一起更新街区。

5.3 政府参与整体治理

由于房屋、院落归属权混乱复杂,导致南锣鼓巷街区一直无法实现统一管理。所以,政府采取了政府和一些运营机构合力管辖的举措。由政府投资对该区域的环境进行治理,由运营机构进行南锣鼓巷街区内的四合院落改建和管理。

5.4 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

2006年,政府颁布了《南锣鼓巷保护与发展规划》和《交道口街道社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街区的主要产业转变为文化创意业、旅游业和商业服务业。并且将南锣鼓巷确定为该地区发展的主要轴线,以南锣鼓巷为主干、两侧胡同为分支,进一步深入发展院落,提升该地区活力。南锣鼓巷的业态调整由政府推动,形成了以“静吧”为特色、特色店及创意工作室为补充的特色街区。

5.5 监管力度加大

伴随着南锣鼓巷街区游客的增长,该地区保护和发展后续工作的重点转移成为平日的监管。关于建立街区治理组织,政府加入了许多专职机构,在南锣鼓巷成立了整治小组,即消防队、安全巡视队以及交通巡逻队,来改善日常公共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6 北京南锣鼓巷街区更新不足

6.1 交通不通畅

南锣鼓巷街区内的街道肌理基本与最初的格局相同。但随着南锣鼓巷旅游业的发展,南锣鼓巷对于交通的需求量增大,路面负荷持续增加,进而出现比较严重的交通拥堵。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违建占用公共道路、缺少现代化的交通配套设施和交通管理的落后。

6.2 建筑保存不完整

南锣鼓巷地区的房屋可以依据《房屋完损等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经过前期调研,这一区域1950年后建设的大部分建筑和少量四合院的保存比较完好。其余建筑大多为一般平房,结构保存差,使用质量也较差,配套设施不够完整。

6.3 绿化景观不集中

南锣鼓巷的主要街道和小巷都种植了槐树。面向街道的商店门口也有很多绿色的盆栽植物,可以使街区保持相对良好的绿化。然而,由于私搭乱建,许多绿地被建筑抢占。在南锣鼓巷地区很少看到大片绿地。这些原因都导致南锣鼓巷整个区域缺乏开放的公共空间和聚集的绿色空间。

7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更新策略

绿化系统保护与更新可以从院落绿化、街道绿化、集中绿化三个层面入手。而南锣鼓巷街区交通状况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改进。

7.1 院落绿化

为了恢复和维护传统的空间特征和景观,绿化是很重要的一环。北京的传统四合院需要用乔木保护,并用花草装饰,并且位置和品种都是固定的。要使内部庭院的传统外观也得到恢复,在违规建筑被拆除后,空置的内部庭院区域可以用绿化所取代,这也是四合院的特征之一。保护庭院中受保护的树木,尤其是古树。新建的四合院和没有绿化的旧四合院应注意增加绿色要素。从大树到小花草,形成一个多层次的三维绿化系统,以恢复和改善庭院的生态环境。

7.2 街道绿化

为了保护胡同中现有的行道树,可以使用补植来改善当前的行道绿化条件。

7.3 院落绿化

在街道较宽处增加小块公共绿地,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公共场所。在胡同两边的建筑物后撤区域的适当位置添加小而集中的绿色空间,不仅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传统风格增添自然的气氛。

8 结语

在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更新过程中,应该遵循完整性、连续性、原真性和公众参与的原则。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街区的传统风貌的传承十分关键,历史风貌是整个街区历史文化的最直观表现。

对于景观的更新,应该在保护现有植物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点缀性绿化。在街巷两侧胡同建筑物的退让空间,或是拆除危险建筑的空地,或是街巷尽端的开敞空间设置小块绿地。

猜你喜欢

四合院城市更新绿化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The beauty of quadrangle courtyards美丽的四合院
常谈常新的城市更新思路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四合院下的宝藏
山村民居
我爱绿化
城市更新
小猴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