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魄山魂(散文)
2021-11-12刘毅
刘 毅
仲春时节,我慕名来到人称“地球绿宝石”的荔波。
除了青睐大、小七孔、水春河秀美迷人的山水风光,更重要的是,荔波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邓恩铭的故乡。
仿佛早已有约,扑入大、小七孔怀抱前,我迫不及待地来到县城北面向阳路21号,参观“邓恩铭烈士故居”。
穿过四柱三檐、气势恢宏的高大牌坊,“邓恩铭烈士故居”便映入眼帘。
这是一栋坐西朝东、当街而立、四排三间、土木结构的普通瓦房。大门和两侧木质墙板、方格镌空的窗户,皆呈酒红色,似乎刚修葺不久,微风拂面,不经意地抽抽鼻子,尚能嗅到一缕缕特有的油漆味儿。
伫立在这栋普普通通的民居前,凝视着高悬于门头,“邓恩铭烈士故居”镏金横匾,感慨万端,思绪宛如断线的风筝,飞得很远,很远……
时光上溯一个多世纪,也就是1917年金秋时节,毕业于“荔泉书院”、年仅17岁的邓恩铭,背着简单的行囊,怀揣未来的憧憬,在父母家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告别这间老屋,告别贵州小城荔波,踏上求学之路,走向山东半岛的陌生都市——济南。
次年,邓恩铭在叔父的资助下,如愿以偿地进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
从偏处一隅的小城,置身繁华都市,济南向少年邓恩铭打开的,无疑是一个五光十色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他不仅看到了都市的繁华,也看到了巨大惊人的贫富反差,甚至看到了帝国主义对国人非人的欺凌。
在一个调查报告中,邓恩铭曾就在日本工厂的目睹耳闻,作了真实生动的描述:
“厂中并无吃饭之休息时间,一面摇铃一面吃饭。‘中国奴’、‘亡国奴’,是日监工平常辱骂工人之名词,殴打工人则拳足交加”。
“冬天则捉工人之颈,置之冷水管之下而淋之,必至鼻破血流,浑身结冰而后已,此则尤为日厂之特刑。”
日本人对中国工人的虐待,无所不用其极,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时过境迁,岁月悠远。
身处21世纪的今天,难以揣度邓恩铭投身济南时的心境,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省立济南一中,他结识了来自山东诸城的同学王尽美,两人一见如故,成为亲密战友。
1919年,“五四运动”掀起的反帝反封建浪潮,仿佛12级台风,席卷神州大地,邓恩铭毅然决然地投入了济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当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任出版部部长和校报主编,积极组织学生罢课。
1920年,邓恩铭加入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
同年年底,他同王尽美在共同组织成立的“励新学会”基础上,又共同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23日至8月3日,在东海之滨,发生了一件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召开。由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邓恩铭和王尽美代表山东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参加首次党代会,与李达、李汉俊、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12名代表一起,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2名与会者中,20岁的邓恩铭,既是最年轻的代表,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翌年初,邓恩铭远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其间,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参观访问中,他亲眼目睹当地每天分配面包的标准为:红军士兵2磅,工人1.5磅,机关工作人员1磅,共产党员3/4磅。
共产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终身严于律己,克勤克俭,并为后来毫不留情地与侵吞党费的党内腐败分子作斗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历时半年的考察学习结束后,返回山东的邓恩铭,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宣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同时,竭尽全力地致力于党组织的发展和开展工人运动。他久住淄博矿区,深入了解煤矿工人的生活状况,发动他们同资本家进行斗争,并成立了矿区第一个党组织:洪山支部。
在邓恩铭领导下,淄博矿区的工人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1925年2月8日,邓恩铭组织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威震千里胶济线。
同年4至5月间,邓恩铭又组织领导了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罢工工人达1.8万人,形成了青岛历史上,震惊中外的第一次罢工高潮。
1919年至1929年,邓恩铭曾两次被捕入狱,他宁死不屈,把法庭和监狱作为新的战场,继续同敌人作斗争,先后组织了两次越狱,有7名战友相继脱离魔窟。
第二次越狱,邓恩铭本已脱险,因受刑过重,身体虚弱,又被抓了回去,打入死牢。
邓恩铭第二次在济南被捕,是1929年1月19日,原因是叛徒告密,起因则缘于反腐倡廉。
邓恩铭被捕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当时山东省委另一负责人王复元,私欲膨胀,贪污党的经费。邓恩铭发现后,予以严重警告。随后,省委作出决定,将此人开除出党。
那时,中国共产党诞生不过短短6年,王复元成了中共党史上、因贪腐被开除出党第一人,邓恩铭则是党内反腐倡廉的先行者。
1928年岁末年初,被开除党籍、怀恨在心的王复元叛变革命,出卖了山东省委机关。
那天,正巧在省委机关办公的邓恩铭,不幸被捕。
王复元投靠敌人后,摇身一变,成了“捕共队长”。 党在山东的机关遭到严重破坏。除了省委书记邓恩铭,省委负责人武胡景等30余名党工委、团省委干部被捕。
王复元经常纠结一伙喽啰,四处巡查搜捕共产党员,仅潍坊地区,就有数十名党员被捕杀。
一时间,乌云翻滚,血雨腥风。
紧急关头,时任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除掉叛徒王复元,并派张英率队执行任务。
1929年8月16日。
曾在苏联受过严格专业特工训练,人称“神枪手”的张英,在“卧底” 徐子兴,中共特科王科仁的协助下,几经周折,终于在青岛中山路“新盛泰”鞋店,将叛徒王复元铲除……
面对残酷刑罚和威逼利诱,邓恩铭坚贞不屈,不为所动,表现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在狱中,因叔叔过继黄家的缘故,邓恩铭一直用“黄伯云”之名,其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身份,未被识破。
两年后,也就是1930年,国民党当局终于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
邓恩铭自知时日不多,在给母亲的家书中,抒发自己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写下了著名的《诀别》诗:
卅一年华转瞬间,
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唯我身先死,
后继频频慰九泉。
1931年4月5日,时值清明,淫雨霏霏,邓恩铭与刘谦初、吴丽实等22名共产党人,被国民党山东当局,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
这位牺牲时年仅30岁的水族才俊,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而今,早已成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邓恩铭故居,是荔波乃至贵州不可复制的人文景观,是荔波红色文化闪亮耀眼的名片……
走啊,愣着干嘛!我正在过往岁月追寻邓恩铭的足迹,同行的朋友轻轻地在我肩头拍了拍,说,去景区看看吧!
我们跟着熙熙攘攘的游人,徒步走向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
拉雅瀑布、涵碧潭、小七孔桥、飞云洞、水上森林、翠谷、鸳鸯湖、卧龙河、月亮洞……
美不胜收。
我想,生于20世纪初贵州少数民族偏远山区的邓恩铭,何以在建党之初,成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成为开天辟地先驱者中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
荡漾在荔波的绿水青山之间,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之余,我蓦然顿悟:邓恩铭之所以成为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除了马列主义的滋养哺育,是荔波的奇山,赋以他勇毅的魂灵;是荔波的秀水,馈赠他过人的胆魄。
正所谓:地灵人杰。
2009年9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邓恩铭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