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优辅差工作如何开展

2021-11-11田铝丽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开展策略小学数学

田铝丽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要求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面向每一位学生,并把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因此实施培优辅差教学法将成为关键。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培优辅差工作,教师需要根据当前数学教学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本学情,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更好学习,更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进而达成教学目标。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优辅差工作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优辅差工作;开展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优辅差的意义

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是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小学阶段必修学科。数学教学中,需要注重数学课堂效果的提升,帮助学生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不同,学习水平也不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采取创新性教学措施,展开“培优辅差”数学教学工作。“培优辅差”中,“培优”的基本目标就是争取在中考过程中,每个数学优生都能够上线;“补差”的教学目标则是使数学学困生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及格线,保证数学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开展培优辅差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班级学生数学水平的差距,整体提升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材容量有所增加,学生的接收能力有一定的限制性,一部分学生很容易落后,如果这部分在数学学习上落后的学生,不能更好地受到教师关注,就会慢慢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以后的数学学习会更加困难。而对数学知识接受比较强的学生,则会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上一层楼,这部分学生渴望更深层次地接触数学知识,教师不能及时提供幫助的话,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就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如此一来,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的形势,教学难度也会逐步增加。针对班级具体情况,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培优辅差教学,培养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同时,也帮助学困生不再“学困”,使他们能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优辅差工作的开展策略

1、微课引导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师开展的“培优辅差”教育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不强,不能自觉根据自己学习的不足,展开拓展性的学习。针对“培优辅差”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薄弱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引入微课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入手,让学生自主丰富数学学习内容、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进而达到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学优生获得拓展性学习进步的教学目的。

以“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为例,教师在开展微课教学时,可分别针对学困生和学优生编制相应的教学视频,对学生的拓展学习进行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受到吸引,进而产生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自觉投入到提升自己学习能力、拓展自身学习空间的学习过程中来。比如,针对学困生,教师可制作“两个相同的梯形组成熟悉图形”的动态视频,使其产生好奇心:“两个一样的梯形究竟组成了自己熟知的什么图形?”在刺激了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教师可在微课上布置拓展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一步展开自主探究学习:“两个相同梯形组成熟知的图形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熟知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吗?”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经常会止步于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畏于面对数学学习困难。教师只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兴趣,才可使其有足够的动力自主展开拓展性的数学学习。对于学优生,教师可录制一个蕴含不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教学视频,除了最基本的图形转化方法,还可包含分割法和割补法。教师可将分割法和割补法的原理用动画形式演示出来,激起学优生的学习兴趣:“分割法的原理是什么样的?如何用分割法来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割补法和分割法又有什么不同?又该怎么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由此,学优生可根据这些问题展开自主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2、设置针对探究问题

通过日常教学观察与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结合班级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教师应当转变过去建立统一学习目标、统一提问、统一练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在课上提出针对性的探究问题,让不同的学生与小组参与探讨,并进行分层练习,从而达到“踮一踮脚摘桃子”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对中等生与学优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课上提问中,教师要遵循“以学困生为基础,拔高到学优生”的原则,既要提出简单问题,也要提出一般问题,还要提出引人深思的探究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在动手展开纸盒操作后,教师可以从易到难提出问题: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何关系?试想怎样求出长方体所有面的面积?分别让学困生、中等生和学优生解答以上问题,最后一问需要让学优生深入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将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问题分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以更好培育中等生和学优生,让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学习效果。

3、课后变式拓展训练题

为更好培养中等生和学优生,教师也要转变传统上统一的习题训练教学模式,需要将基础题、变试题、拓展题进行融合,让学困生主要完成基础题目,让中等生主要完成基础题+变试题,让学优生主要完成变试题+拓展题,以此为基础更好提升训练效果,达成教学目标,提高中等生与学优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更好发展其数学综合素养。

以“分数乘法应用题”为例,教师可通过微课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分数乘法应用题训练环节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来。教师可先为学生提供蕴含新课重要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包括:分数线的含义、分数的基本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际是多少等。在学生初步掌握好基础知识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均包含学困生和学优生,两者之间共同合作、相互扶持,一起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均可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比如,教师可在微课上呈现这样的题目:在某次校园综合活动中,各班级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相应的活动小组,共同参与到校园综合活动中来。其中,6(1)班共有30人,其中参加美术小组的学生占了整个班级人数的25,请问6(1)班没有参加美术小组的学生人数为多少?根据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可合理分工对该应用题进行合作探究:(1)找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2)根据题意画线段图;(3)解决应用题;(4)自主设计变式训练题,解决变式训练题。组长可分别根据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合理分配每位学生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再让小组成员进行合作讨论,交流彼此的学习成果与学习经验,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均可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弥补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优等生和后进生是班级两类极为特殊的群体。在小班化环境下,两类学生培养应区别对待,并随时调整培养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平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孔晓英.小学数学培优补差策略的实践探讨[J].知识窗,2019(18):96.

[2]李金凤.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培优补差"工作[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12):49.

猜你喜欢

开展策略小学数学
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