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路径研究
2021-11-11杨玉李圆魏玉平许婕孙雨珩马毓笛
杨玉 李圆 魏玉平 许婕 孙雨珩 马毓笛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主要途径,针对当前创新创业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重视实践平台作用、建立课外指导团队、构建服务保障机制等提升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提升;路径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滞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系列体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和独特意蕴,以唤醒师生的创造力、激发师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师生的创业能力为主要使命的实践性活动及制度支持。随着改革开放初期对教育自身改革的进一步推进,1985年,邓小平在全教会上提出“劳动者的素质”这一概念。同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提出“提高全民族素质”,人的素质提高,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出台,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素质教育的高级阶段体现在高校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中,这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在当前高校课程设置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还比较单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1.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完善。当前,高校讲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国家对于该课程建设的实际需求。从人员结构来看,授课教师大部分为兼职教师或者学生工作队伍,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较少。从专业能力角度来看,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业务能力不高,专业性不强,能力提升途径主要采取社会机构培训、网络培训或者自学等形式。从学校管理层面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推进速度较慢,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人员缺乏、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依然存在。
1.3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创新创业教育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一类课程,重理論而轻实践往往会脱离实际,纸上谈兵、效果不佳。轻理论而重实践则容易急功近利、脱离原则。理论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实践离不开理论的基础。当前,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来看,主要采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形式,大部分内容都停留在理论推演阶段,距离实际操作和实践还有一定差距,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缺少实际的体会和感悟,理论与实践结合还不紧密。
1.4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落地推进效果不理想。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来看,成果的孵化推广还没有形成规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运作模式还不够完善,创业项目还不能落地、生根、发芽。一方面是由于当地政策配套和硬件设施无法满足项目落地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现有政策的理解不够透彻,对于项目未来发展目标不够清晰。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路径
2.1高度重视,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需要课程体系的支撑,我们要深入理解国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时代脉搏,把创新创业教育重视起来,提高该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让创新创业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2.2学以致用,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检验。在不断提高基础理论教育水平的基础上,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积极拓展校内、校外、校企联合等多渠道实践途径,让理论知识有更为广泛的检验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2.3优势互补,打造校内外结合的师资队伍
不断完善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以理论和实践为出发点,打造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团队,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作为实践平台,充分发挥校内专职教师理论优势和校外指导教师实践优势,覆盖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
2.4多措并举,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以推动项目落地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加强创新创业政策宣讲,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及时到位。打造提升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以“众创空间”为载体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拓展社会资源,争取校外专家指导,引入社会资金和人才资源,推动项目发展。
3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基础,应用实践平台是保障,优秀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教师是根本前提。只有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发挥政策优势,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锻炼平台才能够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娟.“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81-82
[2]张晓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路径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18(04):95-96
[3]曾琳,蒋平.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导向与路径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8):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