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寿县博物馆文化传播路径探索
2021-11-11姚冬梅
姚冬梅
摘要:新时期,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应当围绕“互联网+”的发展契机,探究博物馆文化传播新路径,基于观众视角创新、展览视角创新、文创视角创新、交流视角创新等,建构全新的文化传播形态。本文以寿县博物馆为例,就“互联网+”模式下博物馆文化的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寿县博物馆;文化传播路径;工作路径;“互联网+”
壽县博物馆在安徽省文博界颇有名气。新时期,寿县博物馆在文化传播工作的创新环节中,应契合“互联网+”的时代发展潮流,找到创新的切入点,不断挖掘博物馆文化的潜在价值,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与传播力。
一、寿县博物馆概述
寿县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并在1962年正式设编成立,属于较早批次成立的博物馆之一。寿县博物馆馆藏精品众多,如郢爰、金棺、“越王者旨於赐”剑等,在文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新时期,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寿县博物馆在开展文化传播工作时,为保持文化的持续输出,更需契合时代发展潮流,迎合民众的精神诉求,主动对博物馆文化传播路径进行创新,推动寿县博物馆文化传播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互联网+”背景下寿县博物馆文化传播服务供给与需求解析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可连接过去、现代与未来。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到访多地,走进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了解文化传承与保护情况,充分说明国家领导人对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重视。博物馆作为历史与现代沟通的桥梁,属于特殊的文化服务机构,对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政府将文化传播与服务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旨在推动我国文博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博物馆的发展势头迅猛,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已经成为民众学习文化、鉴赏文物、不断提升公民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民众的精神诉求也在提升。很多民众主动走进博物馆,在对历史文物的学习、鉴赏过程中,满足自身的精神诉求。许多民众选择在博物馆度过休闲时光,节假日排队看展的现象屡见不鲜,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博物馆工作的认同,也鼓励着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服务工作中不断创新,力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1]。
三、“互联网+”背景下寿县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新机遇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工作产生了很大变化。为避免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落后于时代,影响到文化传播工作的整体质量,2016年,国家文物局联合其他部委共同发声,着重阐明了“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的必要性、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创新转型的可行性。
对我国的博物馆的空间分布、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博物馆位于人口密集区域、经济发达区域、交通便利区域、历史文化遗迹区域等。博物馆的区位选址,决定了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以及能否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效力发挥到最大。新时期,在博物馆开展文化传播工作时,借助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可以突破地域鸿沟,使文化传播跨越时空,有效发挥博物馆文化的影响力,更为精准、及时、便捷地响应观众的文化诉求。
四、“互联网+”背景下寿县博物馆文化传播的现实工作路径探讨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网冲浪、学习、社交已成为社会生活的新潮流。博物馆在开展文化传播工作时,应当抓住时代潮流和契机,将博物馆的展品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基于不同的传播视角对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推动寿县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基于观众视角进行传播创新
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博物馆可为广大观众实时传递各类展品信息,增强博物馆文化传播效能。为全面优化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应当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利用线上实名预约售票技术,可以实现对游览人数的精准控制,避免博物馆超负荷接待游客,保证游客的参观体验。在线上预约数据的统计中,可定量分析前来游览用户的年龄、学历、性别、来源地等,为后续博物馆的工作方向提供改进优化的样本参考[2]。
新时期,博物馆在开展服务工作时,应当为青少年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传播服务,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自豪感,对其思想意识形态进行塑造,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基于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等特点,博物馆在设计展览时,可推出动画游戏、虚拟体验等模式,吸引青少年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感悟文物中蕴含的历史知识与精神内涵。同时,博物馆还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线上游览活动,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为青少年提供线上虚拟游览的学习体验,打破时空与场地的限制,有效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作用。
(二)基于博物馆展览视角进行传播创新
在基于博物馆展览视角进行传播创新时,应当合理应用辅助技术,如VR设备、人工智能、数据处理技术等,为观众提供虚拟漫游体验和3D观展手段,使观众沉浸于历史文物营造的场景中,对历史文物进行深入的了解。博物馆还可以主动邀请观众参与策展活动,如邀请观众编写相关的讲解词,体验博物馆各项的具体工作内容等,加深观众对博物馆工作的理解[3]。
传统的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受时间、场所的束缚,无法给予观众随时随地的文化熏陶。而在“互联网+”模式下,这一束缚被打破,文化传播形式得到了有效创新。如一些特殊的藏品,由于储藏条件苛刻,无法与观众见面,为满足观众的鉴赏需求,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出线上展品鉴赏,以解决藏品保存的工作难题。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博物馆场地不足的现实问题也将得到解决,有助于博物馆对整体运营成本进行合理控制,提高博物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三)基于博物馆文创视角进行传播创新
在博物馆开展文创设计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可基于博物馆文创视角进行传播创新,进而推动博物馆文化的传播。通过对新时期文创产品的解析,博物馆应当找到代表性展品,对其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并将其映射到现代商品的设计方案当中,以现代商品为传播载体,完成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预期目标。如故宫博物馆的定制口红,就是以故宫文化底蕴为创作源泉,对现代商品进行创意设计,赋予现代商品文化价值,推动文化传播[4]。
一件优秀的文创产品,一定浓缩了一座博物馆的文化精髓,并能够成为该博物馆的文化代名词。民众在博物馆进行参观时,仅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对历史文化进行学习、感知,这种文化传播有时间的限制。文创产品却能打破这种限制,成为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情感纽带,使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久。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众筹与共享模式的出现,更使得普通民众可参与博物馆文创设计活动,促进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文化沟通、情感交流,为博物馆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工作将更为细分和产业化,日益成为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的新突破口。
(四)基于博物馆文化交流视角进行传播创新
博物馆在开展文化传播工作时,应当将文化落实在具体的形象载体上,如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博物馆的历史建筑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博物馆的官方媒体等。这些载体之间,正是以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相连接,推动着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博物馆可基于载体的交流视角,对文化传播工作进行合理创新,创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为特定区域内的观众提供沟通交流的渠道,在打造数字博物馆的过程中,弥补传统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单向性的不足,实现对区域性博物馆资源的优质整合,使博物馆的区域性文化传播效力得到有效提高,做到对区域内观众的全面覆盖,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播创新预期工作目标。
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模式下,博物馆的文化交流方式将更为多样化。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对博物馆潜在文化价值的开发。馆藏历史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博物馆将为观众打开文化的“百科全书”,给予每一位观众终身学习的权利,提升公民的文化修养。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率高、形式多样、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将打破传统座谈会、研讨会、社团会等固定交流模式的局限,为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提供新的空间[5]。
例如,2018年在文博行业吸睛无数的“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博物馆抖音创意大赛),将流动的短视频社交模式,与博物院的文物讲解进行有效结合,使博物馆中沉寂的历史文物真正“活起来”,以独特的方式促进文物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提升了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推动了博物馆文化真正“走出去”。
抓住“互联网+”的时代契机,可有效克服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的种种阻碍。博物馆文化交流活动可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联合多家单位,举办数字化展览,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博物馆展品进行统一线上展览,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交流,加深國家之间的文化合作与文化融合,营造欣欣向荣的文博盛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互联网+”视角,对寿县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阐明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的必要性。为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文化服务水平,应当从多个领域入手,对文化传播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力和时代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汪元元,焦若薇.融媒体视域下中国国家博物馆传播模式发展与演变研究—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抖音账号为例[J].采写编,2020(5):184-186.
[2]解景媛.“互联网+”模式下中国博物馆文化传播路径探索[J].文学少年,2020(31):67.
[3]徐敏.“互联网+”模式下小众博物馆的发展研究—以甘熙宅第为例[J].中国商论,2018(30):20-21.
[4]王孟图.“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路径探析—基于“泛博物馆”观念的若干思考[J].东南传播,2018(10):67-69.
[5]张飞燕.“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