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香鸟语 笔绘万千

2021-11-11张冰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0期
关键词:花鸟画江苏

摘要:今日之中国画,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创新,呈现多元发展的新局面,而江苏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当代,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代表画家赵治平、汤永炎、高德星、田步石绘画风格迥异、各擅胜场,其各自不同的艺术探索发挥了花鸟画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江苏;花鸟画;赵治平;汤永炎;高德星;田步石

艺术无边界,探索无穷尽—人类的文明从来都是在相互借鉴与承袭中不断发展的。时至今日,中国画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创新,已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而江苏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在花鸟画的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可以说,江苏是中国花鸟画独立成科的发源地,历史上有顾恺之、陆探微、沈周、石涛、金农、郑板桥、吴昌硕等花鸟画大家流连于此;近现代有徐悲鸿、刘海粟、陈之佛、陈大羽、李长白、张辛稼、喻继高等大师名家续写辉煌。

一、笔端萌芽—魏晋南北朝

据文献记载,江苏地区最早的画家是三国时的曹不兴,他长年作画于建邺(今南京),善画龙、虎、马[1]。传说他曾将墨点改画成苍蝇,不仅挽救了被污的画屏,而且使吴大帝孙权信以为真,竟用手去掸它。这个传说反映出当时的画家已经具备相当高的绘画写实水平[2]。另一位著名画家张僧繇,笔下画作生动传神,“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说也是他高明技巧的印证。同时,他在单纯勾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画法,吸收天竺(今印度)传入的晕染法,在建康(今南京)一乘寺作壁画,创造出没骨“凹凸花”,距今已有1400多年[3]。据记载,顾恺之作有《凫雁水鸟图》,陆探微作有《斗鸭图》,遗憾的是,这些画的原作都没有流传下来,如今只能从画家的其他存世作品,如顾恺之《洛神赋图》的配景中约略想见其风采。

二、时代转折—南唐“徐熙野逸”

五代时期,南唐建都金陵,由于帝王爱好绘画,绘画得以繁荣发展。“江南处士”徐熙即其中的佼佼者。徐熙创造的“野逸”风格与当时西蜀黄筌创造的“富贵”风格并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使“落墨”和“见笔”之法成为五代、北宋花鸟画的两大流派,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花鸟画创作发展进入转折期的标志。元代汤垕在其绘画鉴评著作《画鉴》中,把徐熙、黄筌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两位花鸟画家,同时,徐黄异体的两大流派也为后世(宋代)花鸟画的兴盛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画作专科—宋元水墨“四君子”

宋元时期,虽然官方设有专职画院,水墨画却在江南文人士大夫(如倪瓒等)中逐渐流行,并与宫廷崇尚的艳丽色调形成鲜明对比的两极。梅、兰、竹、菊在文人画家的笔下被人格化,成为“君子”“气节”“傲骨”的象征。画家对“四君子”水墨写意画的创作,增强了绘画的文学性,丰富了笔墨技法,尤其是以书法入画,发展了“骨法用笔”的变化和力度,同时也使单纯的墨色在“墨分五色”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此风一直延续到明代,无锡的王绂、昆山的夏昶等,都以擅画墨竹闻名。

四、风格多样—明清流派纷呈

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聚居了一批遗民画家,作画师法自然,富有创作意识,而当时的扬州是清初的重要商埠,也是当时的绘画中心,出现了“扬州八怪”等画家代表。总体说来,各流派的画风主要有兼工带写,如明代的“吴门四家”之沈周、文徵明、唐寅及周之冕、孙克弘,清代的王武、华岩、金农、罗聘等;水墨写意,如明代陈淳(和徐渭并称“青藤白阳”),清代石涛、李鱓、郑燮、李方膺、高凤翰、虚谷(居广陵)、吴昌硕(寓苏州);工笔没骨,如明代孙隆,清代恽寿平、邹一桂、蒋廷锡、钱维城等。

五、中西融合—近现代花鸟画坛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来,西方绘画技法逐步输入我国,域外美术理论开始影响画坛。留洋归来的徐悲鸿在《中国画改良论》中慷慨陈词:“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4]这一时期,江苏花鸟画又有新的画风出现,各流派的画风和代表画家如下。

(1)以传统水墨写意花鸟画为主,略加修饰,如吕凤子、姜丹书(曾任无锡华东艺专教授)、汪采白(曾任南京中央大学国画系主任)、谢公展(江苏丹徒籍)、江寒汀(常熟籍)、柳子谷(曾任南京美专国画系主任)、叶矩吾等。

(2)以传统工笔技法为主,兼收东西画法,自成面貌,如陈之佛(后任职于南京艺术学院)、李长白、张晋(江苏省国画院成立后入院)、喻继高等。

(3)大胆创新,另辟蹊径或融合中西,如徐悲鸿(宜兴籍)、刘海粟、张书旗(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许士骐(曾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教授)、张辛稼等。

(4)以吴昌硕、齐白石大写意画风为宗,加以变化,如王个簃(江苏海门籍)、陈大羽、罗尗子、鲍娄先、王板哉、李味青等。

六、当代面貌—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代表性画家的艺术探索

谈到当代江苏乃至全国的花鸟画创作和研究,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专业学术团体—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成立于1987年,至今已有34年历史,目前有全省各地花鸟画会员1 000多人。2021年4月9日下午,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江苏省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赵治平当选为新一届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新一届理事会召开会议,选举出会长:赵治平;副会长:汤永炎、高建胜、尤荣喜、朱洪武、刘扬山、李俊、李啸东、吴忠培、金城君、袁爱清、钱乐缘、鲁金林、田步石、朱贵成;监事长:高德星[5]。研究会历届诸名家功底深厚,各擅胜场,如因期满卸任的名誉会长徐培晨,就以擅长国画猿猴而著称于世,老会长喻继高、陈修范的工笔花鸟画也是譽满天下……

新任会长赵治平,生于江苏常州,曾于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国画院专修中国画,擅长花鸟画。曾任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花鸟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6]他关注生命、热爱生活,创作上既继承了传统“天人合一”观,又注入了自己新的精神解读,多年来从未停止过对花鸟画的探索与追求,作品屡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且在多国展出。赵治平绘画手法灵活多变,构思运色夺人眼球,同时融入了西方水彩画技法和装饰效果,他的追求正如其所言:“把表现大自然赋予生命的强韧力定为自己的创作使命。”

副会长汤永炎,江苏常州武进人,原任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部主任,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江苏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国家科研课题“江苏美术史研究”主持人、《江苏美术家人名辞典》主编。自幼受祖上“武进汤氏”汤贻汾、汤定之等前贤影响,其画作有文人之韵、書卷之风。正如一位著名花鸟画家所评:“汤永炎的花鸟画造型严谨,蕴含着物象的意、情、神,水墨清雅呈现了笔力的丰厚,加上平稳的又有变化的构图,形成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绘画语言,在平淡无奇却又清丽明快中恰恰体现出平和、豁达、谦逊的风格与人品。”[7]

监事长高德星,字恒庐,祖籍辽宁,生于南京。曾任江苏省国画院花鸟画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旅游联谊中心理事。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活动,作品多次获奖,并被中外各大美术馆、博物馆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全国各大画廊等收藏[6]。他自幼喜爱绘画,游历名山大川、古迹遗址,观察名花古木、走兽飞禽,以古代先贤为师,又能横向咀华于西方艺术。作品个性鲜明,整体构图舒朗有张力,力求凸显出万物静穆、深幽的空旷之美。从多年绘画实践中,他领会到必须立足于民族艺术,同时吸收外来精华,方能继往开来,画出花鸟画的时代新风。

副会长田步石,江苏连云港人,原任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艺术百家》总制片,现为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荔枝艺术馆馆长、策展人,兼任南京财经大学客座教授、韩国延世大学客座教授。他对绘画有自己独特而深入的见解,兼工书法、篆刻。无论菊花小鸡、荷花野鹜,还是松石鹰鹤,自然界的草木鱼虫无不激发着他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灵感。画如其人,其作品处处流露的豁达和通透,正是画家自我心象的写照。诚如专家所论,他的画作十分强调色彩的绚丽和明媚,力求把传统的敷色与现代色感相结合,同时也注重将花鸟画的格局与山水景物相互糅合,花鸟的明快与山水的浑朦气息在他笔下融为一体。

七、结语

中国传统花鸟画历数千年的传承,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和蜕变,已在艺术观念及表达形式上发生了新的变化,迈向了新的领域、新的境界。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的代表画家们,如果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保护传承、创新转化与发展并重,就能不断探索新的服务形式和工作途径,不断提高艺术水准和艺术品格,更好地发挥花鸟画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

作者简介

张冰,1978年1月生,男,汉族,江苏睢宁人,二级美术师,研究方向为文化理论、艺术评论和书画创作。

参考文献

[1]江丽亚.江苏近现代花鸟画艺术风格传承与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晋)陈寿;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唐)许嵩.建康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史广信.徐悲鸿“中西结合”之利与弊[J].书画世界,2019(2):19-20.

[5]沈文,应稼昌:赵治平当选为新一届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N].南京晨报,2021-04-13.

[6]佚名.“南风薰”金陵九人水墨艺术展作品选[J].美术界,2014(4):43-51.

[7]汤永炎.汤永炎扇面画精选作品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花鸟画江苏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工笔花鸟画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图说江苏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