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陳浩星: 為澳門搭建文化之橋

2021-11-11謝瑜

澳门月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事業藝術社會

謝瑜

陳浩星,澳門出生,投身文化工作30多年,從事寫作、出版、策展及博物館管理工作。曾任澳門日報副刊編輯、副刊課副主任,2008年至2017年擔任澳門藝術博物館長。現為澳門立法會議員,故宮研究院書畫研究所、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西泠印社理事等。歷年策劃中外藝術展、文物展逾三十項,主編畫冊、文集逾五十種。擅長詩詞及書法、篆刻,多次參與國內外美術聯展。著有《夜航隨筆》正、續編,《一日之跡——陳浩星書法篆刻集》。並有《讀清人書法絕句》及藝文集待刋。2015年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文化功績勳章。

此期人物訪談,記者榮幸邀請到陳浩星議員,就自己的文化人生,以及在疫情常態化下如何發展澳門的文化事業等話題進行分享。

書畫興趣源於兒時家庭培養

陳浩星是澳門資深的文化工作者,談及自己的文化人生,他娓娓道來,笑言自己從小已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充滿興趣,喜歡閱讀書籍。在中小學時最喜歡的學科是語文、歷史與地理。稍長,對中國傳統藝術產生濃厚興趣,開始學習書法、篆刻。這些都與家庭環境和教育有關。

他說:“我父親是海員,任職於航行港澳的佛山輪,1971年颱風吹襲港澳,佛山輪翻側,因此罹難。家中的姐姐比我年長,很是關心我的成長,鼓勵我閱讀,並購買書籍、兒童雜誌給我,支持我發展自己的興趣。父親是工會的積極分子,在我的印象中,父親非常愛國,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那時過國慶節,家裡會在露臺掛上國旗,不止我們家,當時澳門的愛國家庭都會這麼做。每逢國慶,街巷都掛滿三角形彩旗,充滿節日氣氛。到了讀中學時,閱讀面較廣,對古典文學及近代歷史接觸較多,開始知道許多仁人志士,如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末陳天華在日本蹈海自殺以喚醒民族魂等等,深深為他們的觀念及事蹟所感動,令我立志今後從事新聞或文化方面的工作。”

他接著談到:“中學畢業後,我在香港三聯書店當了幾個月臨時工,隨後赴日本升學。儘管之前我已經參加暨南大學的入學試,獲中文系錄取,但我還是選擇去日本,理由是近現代許多革命者、文化人都赴日本求學,多少有些年輕人的浪漫主義情緒,我是非常嚮往的。這事得到了姐姐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只是在學期間因為患病,留醫半月,家人又不放心,只好中途輟學回澳。之後獲李鵬翥先生提攜,進入《澳門日報》工作,一做便是十五年。在報館工作,我感到是個很好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當年我任職副刊,報社的領導對我既嚴格要求,也循循善誘;既打開了文藝知識的窗口,也培養了正確的國家觀念,處事要顧全大局。當時除了報社工作,也鼓勵我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和社會工作,如以澳門新聞工作者身份,獲薦為全國青聯澳門區委員,廣泛聯繫澳門各界青年朋友,認識祖國發展,這些都成為我寶貴的人生經驗,自覺在《澳門日報》工作受益終生。”

陳浩星的藝文人生豐富多彩,他曾擔任《澳門日報》副刊課編輯、副主任,又擔任過口碑載道的澳門藝術博物館的館長之職近十年。此外他還是一位詩人、書法篆刻家,其書法創作內容很多是他自作的詩文。

文化人需要清晰自己的立場

談及博物館的策展工作,陳浩星坦言:“我中學時就對北京故宮有著深厚的感情。我其中一個姐姐在香港工作,她很關心我,知道我熱愛中華文化,有見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若干種介紹中國文物、宮廷建築、帝后生活的大型畫冊,內容廣泛,有書畫、陶瓷、工藝品,是國寶級的文物,她雖是工薪階層,但知道我一定會喜歡這些畫冊,即使價格不菲,也一一買來送給我。我非常開心,因此對故宮頗感親切。後來在東京短暫留學,假期都去神田區泡舊書店,也買過好幾本故宮文物赴日展出的圖錄。”

他說,當了解到故宮文物在日本展出時,心中不禁思忖:“為什麽這些文物可以送到日本展覽,但在中國人土地的澳門卻看不到?我當時就有個夢想,希望將來在澳門也能夠看到故宮的展覽。”“後來回到澳門就業,離開報社文藝工作的崗位後,有幸參與藝術博物館的建設,也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在回歸前夕,我感到條件成熟,應該努力爭取在澳門舉辦一場故宮文物展。我先是透過許世元先生的公子許禮平兄的介紹,邀請到故宮博物院楊新副院長來澳為我們鑑定館藏書畫,目的是希望和故宮博物院建立關係。"記者也被他的那份熱情和堅持所感染。

“楊院長回京的當天,我和同事到澳門機場送行,我向楊院長展示一份《澳門日報》,頭條是報道國家領導人將來澳門主持政權交接儀式,我當面徵求楊院長的意見,是否可以適時把故宮的館藏送來澳門展覽,好讓澳門同胞認識中華文化,加強民族認同感與凝聚力。楊院長爽快地予以肯定及答應支持,建議我們致函故宮博物院說明此事。很高興最後得到了故宮博物院領導的大力支持,成功舉辦了‘盛世風華故宮珍藏文物展。作為澳門回歸祖國的一項重要文化活動,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說到此,他有些激動和開心。

他直言:“我們的發展方向,一定會有傾向性。作為澳門特區政府的博物館,服務市民,我們當然做中國人應做的事。展覽以中華文化為主軸,但這個宗旨並不妨礙我們和外國的文化藝術機構合作。藝博館歷年均舉辦世界知名的、優秀的藝術家作品及流派展,吸收多元文化,就是證明。但毫無疑問以中華文化為主體,作為文化人,需要清楚自己的文化立場。過去有人質疑我們這個立場,我只能回答,羅浮宮也會有交流項目,也會展示外國文物,但那僅屬次要,其宗旨還是宣揚法蘭西的文化藝術吧?”

文化事業亦需要社會效益

談及如何振興澳門的文藝,陳浩星說,先不論政策方向或具體措施,他反而認為有兩個“服務”和“角色”的問題值得澳門文化人一起思考:

一是我們可以為社會提供什麼服務?二是在社會的建設中我們可以擔當什麼角色?具體一點說,站在文化人角度,我們的工作成果可以為社會帶來什麼正面改變?或者說社會效益。我們做事不能不講社會效益,當然文化效益不同經營商業,不同工程建設,但總得向社會交代我們文化工作有哪些效益,例如以培養下一代為目標,有利於提高澳門市民的綜合素養,提高審美能力,拓闊文化視野,加強其競爭力,從而為澳儲才,旨在爭取更多普羅大眾支持,支持者也是文化資源,讓全社會知道投資文化的利之所在,由反對、排斥變成認識、了解;由認識、了解變成認同、支持,有利於文化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有利於社會均衡發展。這些都是結構性的問題,不是透過爭取政府某一個政策或利好措施就可扭轉現狀,而應是推動全社會對文化效益有理性而準確的認知,這才是根本發展之道。

“如果我們的創作只屬滿足個人或與小部分專業人士交流,那也很正常,沒有問題。但如果使用社會資源,不妨多規劃效益。你搞創作也會希望多些人欣賞吧?如果作品難以引起受眾興趣或共鳴,或者缺乏社會意義、經濟效益,令入門者因無從入手而卻步,既不利於培養觀眾,也不利於大眾藝術水平的提高。但如果我從事的藝術創作是大家關注的議題,或者說對社會有益的,而不是只滿足於自己的創作慾望,這樣的文化藝術會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才會爭取到社會更多的支持。如果此項文化活動沒有社會效益,如何得到支持?”他誠懇地說道。文化也是一項服務。他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方:“例如在交通不便之處建橋,社會效益容易量化,較易爭取市民支持。我們做文化工作,是建溝通人心的橋,意義重大!值得我們向社會說清楚。”

他說:“與此同時,文化界也可以共同思考什麼項目可以做,值得做。澳門的文化事業要發展,需要政府從整體政策上多扶持,這亦有賴業界集思廣益,建言獻策。事業和產業本無矛盾,事業也可以成產業,只要文化工作有發展,自然能夠提供多些就業機會及創業機會。”

疫下文化工作的“協同動態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目前未知何時可以結束。在目前的情況下,不少行業倍感艱難。文化界的從業人員亦不例外。陳浩星稱:“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文化界的從業員亦感艱辛。手停口停,但大家並沒有過激反應,比較理性,這裡也有理想的支撐,相互支持打氣,但值得社會予以更多的關心和支援。”

談及抗疫常態化下,應該如何發展澳門的文化事業,陳浩星指出:抗疫和文化產業要做好兩手抓,做好兩者的平衡,在防疫常態化下盡可能將負面影響減至最低。澳門是旅遊城市,文化活動也是旅遊資源。建議研究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如何在澳門更好地積極開展文化活動。例如文化場館,當有確診個案出現時,是否都以關門為唯一防疫手段?是否可參考內地的經驗,是否可協同防疫部門採取更為積極有效的措施實施動態管理?如登記訪客資料、檢驗健康碼、測量體溫、控制場館人數等等,盡可能讓市民生活恢復正常,享受正當文化娛樂權益,也有利於旅遊業復甦。“我試以‘協同動態管理稱之,是否可以操作,不妨大家探討。”

“此外疫情下也需要發揮自救精神,不可能事事找政府,政府亦不可能幫到這麼多。大家需要積極樂觀面對疫情帶來的巨大影響,適應轉變。如果一味抱怨,於事無補,倒不如大家一起研究對策,自助助人。”他語重心長地說道。

用忠誠、謙卑、敬畏的心對待議會工作

作為第七屆澳門立法會的新人,他表示:“今次是第一次落實‘愛國者治澳原則的選舉,我能夠獲得行政長官委任,深感榮幸。十分感謝行政長官對我的信任和肯定,這也是對我的鼓勵和鞭策。我將會如立法會宣誓當日所言:‘竭誠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服務,以忠誠的心面對行政長官交付的工作任務,以謙卑的心服務澳門社會和市民,多聽意見,特別是文化界的意見,然後透過議會反映,希望能為推動澳門文化事業的發展盡一分力量。”

他表示亦會以敬畏的心面對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面對工作,時刻保持清醒,注重從社會大局出發考慮問題,多考慮有建設性的意見。“目前澳門遇到的困難只是發展歷程的某個階段,衝擊只是一時的,艱苦奮鬥也是澳門老一輩的優良傳統,應予以繼承。我堅信只要澳門人自強不息,協作互助,有國家的支持,澳門一定會行穩致遠,越來越好。”他語氣堅定地說。

站在人生的新起點上,陳浩星對未來充滿信心,在此祝他不忘初心,事業順利,眾望所歸。

猜你喜欢

事業藝術社會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努力創作鮮明的個性書法藝術作品
基于多种语料库的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
——以“事业”-「事業」为例
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院
记昆仑山摄影历险
COMPLAINER’S CALAMITY
欢迎订阅2019年藝術品鑒证
无聚合硫酸铁投加的脱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