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澳門學生的 法制教育刻不容緩
2021-11-11
近期澳門接連發生兩起學生群體犯案事件,而且多是未成年人,令人震驚和痛心,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也再次給澳門社會敲響了警鐘,加強澳門學生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緩。
據媒體報道:日前因疫情仍然停課,四名在北區不同學校就讀的男女學生,當中包括三名未成年人,聯同一名無業女子,凌晨在祐漢搶劫一名從事賣淫的女子三百元。犯案過程遭居民目睹報案,治安警接報到場調查。此外還有一宗:八名中學生疑貪玩隨機盜竊北區電單車頭盔箱財物,疑至少涉及三宗案件,司警尋獲涉案八人,有人供稱贓款已花光,涉嫌加重盜竊被查。涉案八名本澳男學生,就讀北區兩所中學,年齡介乎12至16歲。
涉案學生竟然將盜竊財物視為好玩之事,犯了法而不自知,而且是群體作案,有些令人難以置信,同時嘆息。近期,本澳發生多宗學生違法犯罪事件,涉案者幾乎均為未成年人,反映了法律意識淡薄甚至缺失。探究澳門學生的違法問題,筆者認為還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值得重視:
一、近年來,由於澳門的博彩業急速增長,以致愈來愈多父母從事博彩業工作,需要輪班,或者是父母可能需要兼職數份工作以養活家庭,以致和子女相處的時間減少,陪伴和溝通時間亦減少。未能對孩子及時進行教育,未能及時糾正其偏差行為,子女沾染上了不良習氣亦不知曉。
二、疫情停課期間,以上案中的嫌疑人可能缺乏照顧及關懷,空餘時間多,遊手好閒,一時衝動而犯案。但無論犯罪原因為何,執法部門均需要適當懲治。案中學生未來的路還很長,如何引導他們,協助他們走上正軌,亦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希望社會能夠多些支援給予相關的學生及其家庭。
此外,根據澳門社會工作局違法青少年特徵調查報告(2020)的調查資料:顯示了近四年(2016年至2019年)調查對象的犯案年齡以15歲居多,四年間犯案年齡的平均值為13.9歲,男性較多,男女比例為3.9:1,其中2018年調查對象的男女比例分別較大,為7.6:1,約八成於澳門出生,約五成調查對象居住於花地瑪堂區(即北區);超過八成的調查對象於入案時處於在學狀況,教育程度集中於初一至初二,當中以初一稍多;犯案資料調查對象所涉及的罪行以侵犯人身罪及侵犯財產罪兩大類為主,細類中則以傷害身體完整性罪、盜竊及縱火為首三位,犯案區分方面多集中在花地瑪堂區(即北區),大多以團幫形式犯案。
筆者認為鑑於澳門學生的犯罪形勢和特點,尤其是低齡化的特點,加強普法宣傳、提升其法律素質具重要性和緊迫性。普法教育需要從小開始,法制教育和法律意識需要從小啟蒙,將法制教育貫穿於中小學,作為一門課程來學習,在各個教育階段達至不同目標,要讓學生瞭解法治精神,養成遵紀守法習慣,最終形成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再者,家庭的法制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有的父母未能將法制觀念很好地傳授給子女,或者未能重視孩子的法制教育等。據了解,不少學生問題,關乎家庭的支援是否足夠,所以家長有責任抽出時間與子女溝通,關心照顧,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發現子女行有異或有不明來歷的財物,應主動關懷和了解情況,或與學校老師溝通以共同處理及解決問題。
對於學生的法制教育,不僅關乎其個體發展,家庭幸福,而且關乎社會進步。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應形成合力,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育作用,學校要長期進行普法教育。此外當下的青少年犯罪問題值得警惕,有必要探討在學校的常規課程外,為學生提供多些健康的活動,包括體育活動,豐富學生的餘暇生活,合力推動其身心健康發展。
(澳門/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