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尔及利亚,不能定格的美

2021-11-11子芊

当代工人 2021年19期
关键词:阿尔及利亚博主当地人

子芊

景美人美

提起阿尔及利亚,大多数人可能都觉得这个国家太陌生了。在中东还是非洲?在沙漠还是草原峡谷之间?估计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

确实,这个北非国家实在太神秘了,它好像自带了与互联网绝缘体质。有数据显示,除了因工作原因的访客,两年前到访的游客数字只有2000多人。相对于它的网红邻居——摩洛哥和埃及来说,阿尔及利亚一直保持低调。在这个被誉为北非的“日落之地”、欧洲的后花园里,许多区域内不允许拍照,所以没有多少外人领略过它的美。

阿尔及利亚是非洲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十大国家,国土面积是英国的10倍。作为非洲连接阿拉伯半岛与欧洲的纽带,阿尔及利亚漫长的海岸线上矗立着不同文明留下的遗址。千年岁月里,这里的过客就有腓尼基人、罗马人、汪达尔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法国人。

撒哈拉沙漠中储藏的石油、天然气支撑着阿尔及利亚1/3的产业,这让“北非油库”阿尔及利亚看起来更像个中东地区的石油国家,对于旅游业,阿尔及利亚根本不在乎。

所以,阿尔及利亚的签证比较困难,旅游攻略也得靠人们口口相传。但历经千辛万苦进入阿尔及利亚的背包客,在目睹了它的真容后,都大呼“太值得了”。那里金色的沙滩漫长而广阔,高原雪山连绵,还有千年的古城和古罗马遗迹,以及无数极具艺术和历史价值的清真寺、圣母院、博物馆,景色之美令人大开眼界。

不光景色美,阿尔及利亚人更美。阿尔及利亚人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黑人”,那里的美女帅哥都有着阿拉伯人一般的浓眉大眼高鼻梁,再添加些许的欧洲混血,哦,原来非洲人也可以拥有金发碧眼白皮肤。

只可惜,这么无与伦比的美很少可以被定格,因为越往南部沙漠去,旅游的难度越成倍上升。想要进入撒哈拉沙漠区域探寻史前壁画,首先得申请特殊的入境许可,门槛之高令人望而却步。

如果你想单人进入传说中完全不能拍照的盖尔达耶市,那么请当地人做向导是最基础的配置,而且最好是两个。因为这座拥有5000年文明的“绿洲的明珠”,完整保留着10世纪以来最传统的柏柏尔人建筑群,一个人走绝对会迷路。

一位欧洲旅游博主曾跟着向导探访过这座神秘的古城,向导先让博主穿戴当地服装和帽子,装扮成本村人再领着他到处闲逛。过程中多次对他强调绝对不能对人拍照,只要相机一举起来,村民就会纷纷扭过头去匆忙走开。

城内中央露天市场上,各家摆摊兜售着农产品、羊毛编织品等。没有任何现代标志和广告牌,是这里最大的特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延续着古老的传统,他们不需要看时间,情愿比全世界走得慢一些。

在首都阿尔及尔拍照就更得留心了。著名景点拍照基本是安全的,但是在旧城区,阿拉伯式民居、别墅、清真寺、小型博物馆鳞次栉比散落在古城里,由于是垂直的山城结构,居民生活一览无余,拍照就必须征求当地人同意。

如果你随意拍照被警察抓到,他们会检查你相机里的每一张照片,花大把时间和你一起重温那些城堡、古代寺院的美丽。假如你的照片中出现了民居群,阳台上晾晒的衣物,店铺门口的茶具、首饰等,那恐怕你得等更久了,因为一旦你拍到了这些风物,警察会检查得格外细致,生怕你在未经同意下拍摄到了已婚妇女的脸。

美食随意拍

阿尔及利亚人对外界保持着一种高度神秘,但他们食物的照片却很常见。

独特的地理位置令这里的饮食文化,处于阿拉伯和地中海口味的交界处。来自阿拉伯的各种香料、西班牙的橙子李子等水果、法国的咖啡,令阿尔及利亚菜系丰富且不乏特色。

除了像阿拉伯人一样偏爱甜口,酸味和辣味也在这里非常盛行,川菜是最受阿尔及利亚人欢迎的中餐。

阿尔及利亚人必不可少的美食叫古斯古斯,是一种用杜兰小麦研磨而成的小米饭。小米蒸煮两三次后,淋上清水、橄榄油、牛羊肉和蔬菜制成的混合物,再撒上葡萄干和洋葱酱,又甜又咸的口味绝对会让阿尔及利亚干饭人大快朵颐。

据说古斯古斯最初是为了北非各地游牧民族能一次补充各种营养而制作的。所以,它的身份可以在前菜沙拉、主菜或配菜、甜品之间自由切换。

除了传统美食,法国料理在阿尔及利亚也很常见。从1830年开始,法国占领了阿尔及利亚,大批法国人举家移民至此,还将法国长棍面包直接“种”在了这里。

在禁酒的阿尔及利亚,饮料创意让人不得不赞叹当地人脑洞之大。除了最爱的蒸汽咖啡和阿拉伯咖啡,他们竟然可以把薄荷茶当成威士忌。如果觉得劲儿不够大,那就加点绿茶、糖水,如果不喜欢加糖,那么请享用风油精味的茶水吧。

茶道在阿尔及利亚品茶人中也大为盛行,他们喜欢在煮茶和饮茶之间制造“慕斯”。泡茶人把茶壶高高举起,让茶水充分砸入大杯中,打出厚厚的泡沫做成“慕斯”。茶中极品一定是“慕斯”多于茶水,这和我國唐宋时期的抹茶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阿尔及利亚食物照片随便拍,但菜品端上桌的那一刻,你绝对会放下相机,因为阿尔及利亚菜品实在是只讲究口味不讲究卖相,把滤镜开到最大都挽救不了看着让人毫无食欲的美食。

都是自己人

阿尔及利亚任何一个城镇,都充满当地人未经修饰的生活气息。那里的居民仿佛有让时间暂停的特殊能力,就像阿尔及尔那些破旧的法式建筑里,住户几十年都不会变换。

由于那里的石油等同于水,所以福利制度是非常好的。虽然阶级分层严重,但是普通人失业后领低保也可以衣食无忧。所以,阿尔及利亚人愿意放弃追求快速发展,继续优哉游哉地过着传统慢生活。

在阿尔及利亚,女性很少抛头露面,大部分能见到正脸的都是“老阿”(叔叔伯伯)。由于近年来国内与当地有一些项目合作,见到东方面孔,大部分“老阿”会礼貌地说一句“你好”,但他们的英语水平相对不高,聊起天来比登天还难。

一旦跨过语言障碍,融入阿拉伯语或法语圈子,阿尔及利亚人就跟你谈天说地,仿佛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老阿”的字典里没有外来人口,社群之内互相关照是延续了百年的淳朴,但相互尊重还是最基本的准则。在更传统的南部地区如盖尔达耶市,如果两家房屋离得太近,上天台都要先大喊一声“我上天台啦”,让左邻右舍事先有个准备,以免“偷窥”到隐私。

外人独闯社区参观是不大可能的。如果没有当地人向导,游客一进街区就会感觉到自己像是进入了看不懂路牌的迷宫,一边乱窜一边还被怀疑在偷窥人家的房子。

有当地人向导的加持,你就会发现阿尔及利亚人不是高冷,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开口。如果你蹦出几句刚学的阿拉伯问候语,对方都会报以一个放下面具的微笑。

一位旅游博主曾跟着向导参观,因为向导被坐在街头闲聊的朋友认出,走一步停一步,寒暄一阵。博主也成了“朋友的朋友”,“老阿”马上邀请博主进门,炫耀自家有雕花栏杆的老式天井,还送来了一堆甜品逼着博主吃。

在“老阿”的想法里,钱可以慢慢赚,时间可以慢慢过,但自己人有需要,“老阿”一定会回上一句“有事儿您说话”!

猜你喜欢

阿尔及利亚博主当地人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埃及球迷:是否支持宿敌?
图片故事
图片故事
阿尔及利亚宣布销毁全部杀伤性地雷
看到和走到
信一半
看到和走到
创意折纸小动物
“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