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民族文化 探寻发展路径

2021-11-11雷金星

传媒 2021年20期
关键词:媒介文化产业民族

雷金星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非常丰富,这也带动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多元文化共生的今天,文化间性成为不同文化融合共生的依据。从文化视角看,不同的民族文化各有特色,但在技术推动所形成的文化融合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又逐步实现了融合与共生。以文化间性为基础,探讨文化产品的生产,以及随之而来的传媒与文化产业的联动问题,彰显了文化多元相融的理念,颇具时代价值。由朱杰、卢毅刚所著的《情境与范式: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媒体互动的文化间性研究》一书,从文化间性的角度,探讨了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文化产业等相关问题,以及在“互联网+”的技术驱动下在地化的传媒与相关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

文化间性构建民族文化传播的话语环境。本书从背景分析入手,重点探讨了民族地区的文化间性问题。民族文化流传至今,在地域范围内影响深远,为当地群众所熟悉并认可。民族文化如璀璨星光熠熠生辉,形成文化自信之根基。民族文化突破发展,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与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实现共生,开始兼容并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特色,这也正是民族地区文化间性的主要特征。从现实角度来看,无论是在话语方式、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上,民族文化间性都有其精准的表现及表达,这与其文化间性的特征一脉相承。而民族文化间性的特征,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涵盖了文化生态、文化产业及媒介话语等不同层面。民族文化间性的背景与现实,逐步构建并形成了民族文化传播的新话语环境,不可避免地对文化产业产生影响。

地方媒体适应环境并生产特质文化产品。具有文化间性特征的民族地区,在地方媒体的发展上,也体现出了与文化间性的一致性。因民族文化间性而形成的全新的传播环境,要求地方媒体契合文化环境的变化,在生产及傳播文化产品时,兼具民族文化的特色与文化融合的要求。有效识别民族文化间性,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上体现出独特性,有利于开辟地方媒体的新路径。本书以青海民族旅游文化产业为例,着力分析了青海民族文化间性的表征,并从特定文化结构、特定文化语境层面,对青海旅游文化产业的特点及表现展开分析,旨在从宏观角度对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优势特色、时代特点进行阐述。书中从青海民族旅游文化产业的网络舆情、地理及人文环境、历史与文化传说、住宿与交通饮食等方面循序渐进,用数据说话直观展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动态变化。在该案例的书写上,宏观上从民族文化、文化产业等视角重点铺开,从整体上梳理形成了青海民族旅游文化的发展脉络,微观上深入旅游文化相关的细节元素,用直观的数据资料呈现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技术驱动促使传媒与文化产业实现联动。“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媒体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民族文化传播方面顺应局势,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深入推进传媒与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从文化间性中提取互动线索、搭建互动框架,并以此作为文化产品生产的准则;从文化间性中寻求媒介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并着力分析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思路与方向;从文化间性中探寻文化产业线上线下联动发展的方案与布局,厘清文化产业发展脉络。该书从媒介与产业融合的宏观层面,到文化产业整合的中观发展机制,再到文化产业线上线下布局整合的路径探寻,层层递进有序展开,契合了民族文化间性的内涵,彰显了媒介技术的传播优势。

该书是以民族文化间性为基础,以文化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媒介传播为方向的研究。书中倡导文化、媒介及产业的融合与联动,旨在挖掘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彰显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并为搭建地区文化产业与媒体之间的桥梁建言献策。该书理论先进、案例典型、内容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著作。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

本文系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面向东盟的广西艺术文化产业研究”(项目编号:14DH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媒介文化产业民族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MINORITY REPORT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