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热播的冷思考

2021-11-11刘磊王也

传媒 2021年20期
关键词:场景短视频

刘磊 王也

摘要:短视频以小见长,不仅影响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而且切实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本文由表及里地分析、阐明短视频的媒介特征,并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审视了短视频空间偏向、冷媒介、新新媒介的三种媒介属性,进一步冷静思考它与人及其社会间的关系。

关键词:短视频 媒介环境论 场景

经过近几年的蓄力发展,短视频引发出一场全民狂欢,网红行为、网红歌曲、网红新人、网红城市,相同的姿势、类似地沉迷,它不仅再次显露网络产品生发流行的功力,也标记了新一代网民的某种行为和心理。

一、“短小”著称的媒介特征

表面看来,短视频仅是内容量级上的减少,然而它却绝不是更长时间视频的压缩截取。作为一种独立媒介,短视频与传统意义上的视频存在着本质化的差别。

1.以秒为单位。关于短视频的时长问题,迄今为止并没有标准化地界定,然而将“秒”作为基本计时单位算得上与“长视频”的关键性区分。Social Beta网站就将其描述为“时长以秒计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移动智能终端完成即时摄录与编辑处理,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及时分享的一种新型视频类型”。在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视频类型中,画面同样经常依“秒”估量,一直被信息加工者们当作编辑单位,和其拆分出的概念“帧”用以作为视频后期制作过程中基础性的计量。然而,这里的画面仅仅是视频作品中的细胞性构成,一个甚至一组画面并不会被要求表达完整的思想意图。而短视频却截然不同,因为其体量狭小,所以必须在数秒时间里形成意义空间,“秒”从画面单位升级成為意义单位,秒计的短视频不再是指按秒为单位进行信息生产,而是以秒为单位完成分享传播。

“秒计”的特点决定了短视频大多是片段式的,不追求叙事的完整性和系统化,忽略逻辑,因此它更擅于表现细节和细微的情感情绪。轻量强化了时间的意义,让短视频中的每一秒都更有厚度也更具价值,用户专注于对每秒的参与,短视频相较于其他视频在时间线上显得更加立体。

2.基于碎片化。移动互联网彻底打破了其时空的存在,工作与休闲、学习与娱乐、公开与隐私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时间割裂成碎片以及碎片的碎片,空间随即被切分,排列组合出无数随机的可能性。短视频精简时间的同时,也契合了碎片化的需求,在支离破碎的时空内,片段式的信息更容易与时效性强的需求发生偶合。短视频行业不仅有效利用了这种规律,而且借用平台技术积极扩大战果,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进行信息适配,完成定向传播,一切碎片时间都被利用了起来,同时一切时间都变成了碎片时间。

3.易生产与快分享。与网络视频不同,短视频看重创意的表达、个性的宣泄、情绪的传达,所以画面质量、拍摄技法等在其内容生产过程中并不被列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各色智能终端为编辑制作倾尽便利,AI、AR等智能科技配合更多想象植入产品,技术权利的下移使UGC成为短视频世界的有生力量,短视频生产得以从幽闭空间解放出来,效能大幅提升,一条博人眼球的短视频也许只需要很短的周期就能完成从构想到诞生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由于对视频网站和专业媒体依赖的降低,短视频传播转而倾向于社交化渠道,而这又与用户即时分享的愿望不谋而合,短视频平台通过不断优化服务,提供了拍摄、编辑、转码、存储、分发、播放一体的解决方案,制作一完成立刻同步共享。用户兴致未退,便得到回应,短视频业已成为网民热衷的社交方式。

4.及时出入的私密空间。人们在短视频中享受社交带来的欢愉,也把自己包裹得更紧。在由“日清日毕”到“实时处置”模式的转化过程里,人们开始寻找繁忙中的偷闲与回归,以手机为代表的终端屏幕成为随身携带的“家”和随时溜号进入的私人空间,用户只需转移注意力,立刻就能闪回至自我世界,随即享受轻松愉悦。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时而积极主动,时而谨慎设防,几乎同时扮演着公共人物和宅男宅女两种身份,跳转于现实状态与数字场景之间。短小个性的内容比长篇累牍更容易让人接受和迷恋,短视频在碎片化的私人领地施展传播,不仅为用户提供了稍许地放松与宣泄,而且预留了想象、回味的空间。

二、“媒介环境论”下短视频的媒介属性与反思

“短小”的外表造就了“精干”的本质,短视频不仅体现了最先进的媒介科技,也代表了最有效的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兴起的诸多媒介,大都被赋予了智能高科技所提供的精准与高效优势,从行业平台的竞争到大众的涌入,短视频风口的形成与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带宽问题的解决、AI与AR的嵌入、编解码技术的支持关系密切。众所周知,媒介环境学派习惯用技术定义媒介,进而将其生态、语境等一并纳入,“一切技术都是媒介、环境和文化”,这不仅方便透过形态认识媒介的实质,也更有利于避免由于割裂历史与空间而过于夸大其自身的威力。短视频虽得以流行,但更需要冷静地评判。媒介环境学强调人在媒介研究中的重要角色,重点关怀人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基于这一视角的审视有助于缓和短视频传播由于“太过”所造成的负面效果,也与短视频高度注重用户体验、渴望重构关系的现实诉求契合,为短视频更有效地寻求新的方向可能。

1.空间偏向下社交倚重带来个人主义之风。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和经济学家伊尼斯认为,视觉本位的媒介更加适合空间内的横向传播,而容易错失在时间问题上所能产生的影响。即便与毫无时效优势的网络视频相比,短视频在这方面的劣势都更加突出,不仅信息承载量小,而且一般很难收获长期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短视频具有了偏向空间的属性和地域扩展的巨大潜能,数秒的影像经常性地促发风潮,形成连锁效应,对热点新闻和广告的控制更加驾轻就熟。短视频空间偏向的侧重合理地解释了它在捧红一首歌、一段表演、一个人、一座城市等事件中地出色发挥。

短视频易于在一段时期内生发多种反应态度,追捧、讨伐、模仿、曲解等迥然的行为反应集中出现,形成热烈地围观,引发高频互动,刺激多级多向传播的发生,拓展了信息的意义价值空间。而这也同样适用于伊尼斯对于“空间组织中立场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之见地。

猜你喜欢

场景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大学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场景营销研究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