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是怎样提供保护作用的
2021-11-11陈维刚
陈维刚
多地出现新冠德尔塔变异株疫情,国产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有保护作用吗?呼吸病权威专家钟南山院士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为有效抗击新冠疫情,全国各地都在持续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你知道新冠疫苗是怎样提供保护作用的吗?接种新冠疫苗其实就是一个免疫应答的过程,主动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从而起到保护机体免受新冠病毒侵犯的作用。
什么叫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是指抗原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后,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该抗原应答的过程,是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处理,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以致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这里的抗原指的就是新冠疫苗。我国目前正式批准上市或使用的新冠疫苗分三类,一是新冠灭活疫苗,二是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重组亚单位疫苗。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新冠灭活疫苗,就是人们接种时需要打两针的那种。灭活疫苗的有效成分其实就是新冠病毒,只不过是灭活了的,即死了的新冠病毒,没有传染性,但是它可以作为抗原,具有疫苗必须具有的免疫原性。免疫原性就是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新冠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抵抗新冠病毒的感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免疫应答的分类
根据在免疫应答中起主要作用的免疫活性细胞的不同,可把免疫应答分为两种,即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这两种免疫应答类型对同一种抗原,常常可以同时出现,互相发挥协同免疫效应。根据抗原进入体内的时间、次数不同,将免疫应答分为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人们接种新冠灭活疫苗時,接种的第一针是初次应答,接种的第二针是再次应答,一些专家提出的打第三针加强针,也属于再次应答。根据抗原进入体内,机体是否表现出效应,又可以把免疫应答分为正免疫应答和负免疫应答。正免疫应答是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清除抗原物质以保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对机体具有保护性,有时候也会产生不利的效应,例如过敏反应。负免疫应答又叫免疫耐受,指抗原刺激机体后,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抗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对该抗原不应答,这种状况下,接种新冠疫苗起不到保护作用。
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及特点
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主要是识别“自己”与“非己”,并清除侵入机体的“非己”抗原,比如新冠疫苗、新冠病毒、自身病变细胞,保持机体生理平衡,使机体免受损害,称为生理性免疫应答。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在排除抗原异物时,免疫细胞不适当的应答(应答过高或过低),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如机体在清除某些抗原物质时,比如青霉素、一些高蛋白食品或者一些自身组织成分,有时候会发生应答过高,造成组织损伤,这就是病理性免疫应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敏反应。病毒感染时,如果应答过低,容易造成严重的感染。对自身组织成分发生的免疫应答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应答与一般的生理反应和病理反应有所不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辨别“自己”和“非己”。这种辨别功能是T 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能对新冠疫苗等非己抗原加以排斥,产生免疫应答;而对自身正常组织则不排斥,称为自身耐受。但在某些情况下自身耐受破坏,将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第二是特异性,当机体受到某一抗原刺激后,只发生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产生该抗原的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人们注射流感疫苗,产生的就是相应的抗流感病毒的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不会对新冠病毒产生效应。第三是记忆性,机体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该抗原的刺激保持着较长时间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同样的抗原时,会产生迅速且强烈的免疫应答。人们接种新冠灭活疫苗时,必须完成两针疫苗的接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接种第二针疫苗时,因为免疫细胞的记忆性,会诱导机体迅速产生效应淋巴细胞和大量的抗体,使机体面对新冠病毒时,具有抵抗能力。
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及过程
中枢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是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的物质基础,而外周免疫器官(主要是淋巴结和脾)则是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当外源性抗原(如新冠疫苗)进入机体后,经淋巴液转运至外周免疫器官,被吞噬细胞捕获。外周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捕获外源性抗原(新冠疫苗),经加工、处理,供抗原特异性的淋巴细胞识别与结合,从而诱导免疫应答。
上面从免疫应答的角度介绍了新冠疫苗是怎样为人体提供保护作用的,希望还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朋友们及时接种疫苗。让我们携手,共同抗击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