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2021-11-11杜军强

甘肃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硬化性纤溶二聚体

杜军强,陈 涛

(1.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人民医院,甘肃 武山 741300;2.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含量明显升高进一步提示患者体内继发性纤溶的功能增强,是人体内高凝变化状态和机体纤溶功能亢进的重要标志物[1],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体动脉和静脉血管血栓性及纤溶性疾病的临床辅助治疗诊断的实验室指标。这些诊断指标通常可用于帮助临床心脑血管疾病专业医师快速筛选和治疗并找出最佳化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可靠的依据[2]。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血浆Fib 和以及血浆D-D 含量来深入探讨这两项诊断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脑梗死(ACI)的临床应用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研究资料

本研究实验组按照随机性的数字表方法进行抽样,选择武山县人民医院2018 年2 月-2009 年11 月期间在72h 之内急诊发病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确诊病例45 例,男性25 例,女性20 例;年龄范围42-80 岁,平均年龄(65.2±10.4)岁。发病持续时间一般在72h 之内。按第四届全国脑血管性疾病会议最新修订的临床诊断方法标准,经颅脑核磁共振MIR 或颅脑CT 等神经影像学诊断检查后经确诊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管理体检的健康者人群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30 例,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范围39-78 岁,平均年龄(62.9±9.3)岁。所有合格入选者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纳入标准:①近期临床治疗未使用免疫抑制治疗剂,比如使用氨甲喋呤、雌激素、避孕药、抗凝剂、炎症免疫抑制治疗剂、抗癫痫治疗药物等如氨甲苯妥英钠、卡马西平;②近期无严重肝功、肾功、胰腺功能的异常、无严重心血管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功能水平减低、痛风、自身自体免疫系统性疾病、肿瘤、严重的局部全身细菌感染患者或在发病前4 周内并未有任何外科手术和局部创伤史;③女性所有入选者均未处于特殊的生理周期。

1.2 研究方法

所有入院患者均于当日入院后快速抽取静脉血液1.8ml 后置于血凝项目检测的专用带有蓝盖的枸橼酸钠血液抗凝管内,轻轻左右颠倒血液混匀4~5 次,在2h 内全部检测完,3500r/min 离心10min,检测仪器与试剂用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盒标准品和质控品,同时测定血浆D-D 和血浆Fib 的含量。对照组通过空腹采集静脉血液后检测血浆D-D 和血浆Fib 的含量,具体步骤及项目检测方法与临床实验组相同。

1.3 统计学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用专用统计软件SPSS18.0 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检查资料结果比较分析

本项实验组结果与对照组人群在性别、年龄、长期是否有吸烟史、中风史、糖尿病史之间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均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浆D-D 和Fib 水平的分析

本研究实验组血浆中的D-D 平均水平为1.27±0.52μg/ml 和血浆Fib 平均水平为3.83±1.03g/L,对照组患者血浆中的D-D 水平为0.92±0.67μg/mL 和血浆Fib 水平为3.03±1.06g/L。临床实验组和对健康照组之间血浆D-D 和血浆Fib 检测水平的定量结果比较分析均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结果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血浆D-D 和Fib 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浆D-D 和Fib 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之一,其脑梗死发病率在近几年呈直线速度上升,脑梗死是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脑梗死发生后往往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给社会和其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故其危险性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医学界的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临床缺血性脑梗死中最常见的一种脑梗死类型[3],由于与血栓的形成与凝血与抗凝系统的纤溶运动失衡密切的相关,同时血栓的形成又直接激活纤溶运动系统,因此导致血液凝血与抗凝、纤溶运动系统的失衡是常见的导致血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和机制[4]。

缺血性脑梗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由于血栓的形成 与凝血系统一抗凝系统的失衡有很大的关系,同时由于血栓的形成进一步又激活了人体的纤溶系统,因此,血液凝血系统 一抗凝系统、纤溶系统之间的失衡是导致血栓性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5]。脑梗死在早期会损伤脑血管内皮细胞,活化血小板,降低纤溶活性,以减缓血流速度,使得血管管腔发生狭窄,甚至会呈现闭塞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急性脑梗死患者FIB和D 二聚体水平会呈现异常情况,表明凝血-纤溶系统存在异常情况。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作为凝血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止血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一个凝血因子。同时,它也是一种急性的相反应蛋白。人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也是身体的一种非特异性的反应[6]。最常见于脑梗塞、冠心病、脑血栓、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及各种感染等疾病。在凝血过程中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结合,形成纤维蛋白而达到凝血的目的[7-8]。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冠心病、脑梗死、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含量明显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能增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改变了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液处于高凝、高黏稠度状态,严重影响组织血液灌注,进一步促进血栓的形成。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血浆纤维蛋白可标记炎性反应,而此指标水平提升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主要原因可能为在脑动脉硬化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参与其中,会使平滑肌细胞发生增生、肥大,导致内皮细胞发生变性、迁移。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产生及水平可以反映人体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激活[9]。血浆中D 二聚体水平升高表明体内发生血栓形成和溶解.同时D 二聚体的水平变化也可反映血栓形成大小的变化,其D 二聚体升高变化与大脑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动态检测血浆D 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脑损伤的过程,为临床合理规范用药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D 二聚体可能是预测脑梗死进展的生物标志物之一[10-11]。D 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反映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一个重要的分子标志物。D 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稳定而特异的降解产物,是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和评估溶栓治疗状况的有临床价值的检验指标。相关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1 周内D 二聚体水平增长轻度,而在2~4 周内D 二聚体水平增加明显,经过干预,患者病情稳定之后,D 二聚体水平会不断降低,直到水平恢复正常,与健康人无异。另有研究表明,处于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即1~7d,患者D 二聚体水平呈现提升的情况,而处于亚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即7~28d,患者D 二聚体水平则提升明显,而处于慢性期的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水平会不断下降,以上两种研究均证实了脑梗死病情发展中与D 二聚体水平相关性明显。早期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在脑组织呈现受损后,凝血因子会大量释放,会提升颅内压水平,通过激素源性或神经源性机制将凝血激活,进而造成失衡状态发生,即高凝低溶;失衡情况一旦出现,机体组织为对这一状态进行调整,纤溶活性(代偿性)会呈现提升的情况,即D 二聚体(纤溶活性、继发性)提升,伴随纤溶-凝血失衡越来越严重,会显著提升D 二聚体水平,随着病情发生恶化。对D 二聚体和血浆Fib 水平进行检测,可有效诊断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而且在病情判断方面也可利用这两个指标的检测,以实施判断,并且可以利用这两个指标判断预后,参考价值较大。

综上所述,血浆中D-D 和血浆Fib 水平升高在早期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均显著程度升高,血浆D-D 和Fib 水平进行联合检测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与预后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硬化性纤溶二聚体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