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藏在行旅的影子

2021-11-11董国宾

火花 2021年9期

董国宾

我像以前一样,仍需要一个父亲。走在父亲走过的路上,长不大的我,总能捡拾到微笑的花朵和饥口即来的一块糖果。父亲也不易,整天在土里刨食,还卷了裤腿,赤脚泡在水田中,弯下腰来拔掉一株株疯长的杂草。破了一个又一个洞的旧衬衫,雨水一样打湿了父亲的脊背,父亲只顾顶着夏日的火热,一门心思揣着一件事:快快让地块长出果腹的口粮来。往年细事一桩桩,像是已经乘车远行,父亲也从我的生活中走过去,可我坐在沙滩上享受阳光的时候,锁在记忆中的父亲的影子又从岁月中跑出来,于是蜜饯一样的呵护与爱怜,又一次闪亮在以父爱托举的饮杯中。

最先从我记忆中跳出来的,是父亲初离家门的两件事。记忆中的农民父亲只出过两次家门,第一次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那时我学习很用功,不知不觉发现视力在下降,于是就给家里去了一封信,说汇点钱过来,买一副眼镜。

一个晴朗的天气,瓦蓝的天空浮着几朵卷云,天空蓝得纯净,卷云白得透洁。同学们在上课,老师认真地讲,同学们认真地听。谁也没想到,一位老汉竟推门进来,愣愣地站在门口,目光不停地在教室里扫来扫去。他衣角卷曲着,手里拎着一个鱼鳞袋,刀刻似的皱纹爬满了粗糙的脸,浑身上下散发着乡土的气息,骨子里却透着硬朗和康健。他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农民父亲。

宿舍里,父亲一把把我揽过来,急切地说:“孩子,快让父亲看看,眼睛到底咋啦?”我先是一惊,接着“扑哧”笑出声来,一字一句地说:“就是近视眼,你没看见,好多同学都戴着眼镜呢。”父亲得知我眼睛无大碍,才长舒了一口气,微笑着拿出一些枣子和柿子给我。我很后悔没有在信里把话说清楚,白白让父亲大老远赶到学校来。这事听起来虽有趣,却让我感到了温暖,也更让我记挂和怜惜。

还有一次,父亲离开家乡,是那年春播的时候。

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开了一家羊汤馆,刚开业那会儿,生意还说得过去,后来一天不如一天。父亲听说羊汤馆生意不好,忙完农活就急急赶到城里来。父亲来的第三天,我就去外地出差了,临走对父亲说,我要半个月才能回来,羊汤馆的事你先照应着。

父亲没文化,更不懂经营和管理,可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濒临停业的羊汤馆,硬是让父亲给盘活了,纯收入一天比一天多。

出差回来后,我惊奇地请教父亲。父亲手一摆,淡淡地说:“小本生意,不要指望一口吃个大胖子。羊肉汤按成本卖给顾客,一分钱不多收,搭些功夫不算啥,我们只赚酒钱和菜钱。咱对得起顾客,顾客才乐意到咱这里来。”别说,父亲的办法还真灵,羊汤馆的生意好起来,四面八方的顾客都喜欢来光顾。那会儿,我正盘算着扩大规模呢。

其实,我的父亲是农民,没文化,只懂得锄草和种地,哪懂什么经营之道。只是,无论对家人还是对别人,父亲心里装的总是慈爱和宽厚!

一朵朵岁月的浪花,打着卷儿涌向记忆的岸滩,这是农民父亲的教言和用心,是沉实如坨的父爱,在无声的田畴里散发的谷香。

那年我十岁,年幼的我无知轻狂,凡事不知轻重,但嘴却厉害,话一出口,准让人大惊。无论在学校,还是村口扎堆的人群里,我总想表现得比同龄人要高出一截。

父亲看出了我这个毛病,就让我跟他学敲瓜。一个个又大又圆的西瓜,父亲举在手中用手指一敲,哪个西瓜没熟,哪个成熟了,甚至熟了几层,还差几天才能熟,或者哪个西瓜熟过了头,哪怕是熟过了一两天,父亲都猜得很精准。村里村外都知道父亲是个少见的敲瓜能手,只要卖西瓜的一进村,甭管谁家买西瓜,指定会把父亲叫来。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跟前,亲口对我说:“伸出手指敲西瓜,若听到‘咚咚咚’的声音,这瓜就没熟。若‘噗噗噗’的声音传出来,肯定是熟过了头。当发出‘嘭嘭嘭’的声响,这样的才是好瓜。”父亲还嘱咐:“把我的话背上十遍,记在脑子里。”还没等父亲说完,我就“噗嗤”笑出声来,昂头瞧着父亲说:“一遍就记住了,敲西瓜好简单啊。”

卖西瓜的又来到村子,我吆喝父亲出了屋子。父亲递过一些碎钱给我,爽快地说:“咱家地里西瓜不如人家的甜,买几个解渴。”狂妄的我一抬脚走过去,心想,敲西瓜这本事我一下子就掌握了,以后谁家买西瓜,可以找我帮忙啦。在摆满西瓜的木板车上,我刻意挑了几个小一点的,我知道,父亲这点钱挣得是多么不容易。父亲拿出亮晃晃的刀开始切西瓜,一个个滚圆的西瓜打开了,我却一下子惊呆了。这些西瓜竟没一个熟透的,红壤里面都还泛着白。父亲丝毫没有责怪我,只是脸色严肃了些。我瞧了一眼父亲,吞吞吐吐地说:“我是按你教的敲西瓜的方法来挑选的呢。”父亲抚摸着我的头,不紧不慢地说:“不在西瓜地里摸爬滚打一辈子,怎能轻易学会敲西瓜?孩子,做事切不可太浮躁,更不能狂妄自大。”我眨巴着眼睛想,父亲从小跟着爷爷种西瓜,白天劳作在西瓜地里,夜间睡在地头上,难怪人人都夸父亲是个敲西瓜的能手呢。

父亲又开始教我学炒菜,父亲说:“我来炒,你只管学着放盐,要用心哦。”父亲炒了两个菜,酸咸适中,口味真不错。又该做午餐了,父亲把我叫过去,炒菜时该放盐的环节就交给了我。好奇怪,明明最简单不过的事,不过是加一点盐,我怎么把菜做得不是没一点咸味,就是太咸嘴,好端端的菜都让我给做坏了。父亲疼爱地拍打了我一下,轻轻地说:“学问都在生活中,不只是出口即成!”

那年我十岁,父亲用看似最简单的敲西瓜和炒菜加盐来教育我,让我明白了,学来的知识还要埋头走进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从此,凡事我从一点一滴做起,慢慢克服了狂妄自大的坏毛病。

父亲是农民,没有知识和文化,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父亲就用家乡的谚语教育我。这一句句浅显易懂又富有哲理的谚语,每一句都触碰心灵,让我在迷惘时一步步坚实地往前走。

我在村里上小学,惯于勤奋的我,成绩总是班里的第一名。后来的一天,我对娘说肚子疼。娘领我去村诊所看医生,还向老师请了假,于是我就呆在家里玩。爹娘扛着农具到农田耕作去了,我急忙找来村子里逃学的小孩子在家里一块玩跳绳,蹦上蹦下快乐极了。爹娘顶着烈日从庄稼地里干活回来了,我们玩得正欢呢。爹爹一眼看出了我撒谎逃课的小心思,让娘给我做了一顿好饭吃,然后把我叫到跟前用家乡的谚语教育我:“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两句通俗的谚语像闪着亮光的小灯盏,一下子走进了我的心里去,顷刻间我心明眼亮起来,从此我继续埋头读书,再没有逃课玩乐,每门功课一直很优异,班主任老师常常称赞和表扬我。

我在乡村的时候,学会了捉泥鳅。我打小生活的村庄,土地贫瘠,水湾不多,自然资源匮乏,但我常会捉到一些鱼儿带回家。每次我把捉到的鲫鱼、鲤鱼、鲢鱼和小参条等小杂鱼往地上一横,拍拍胸脯,头一昂说:“今儿又可以改善家里的生活了。”父亲站在一旁不作声,那时我还不会捉泥鳅。

我在村里上小学,那天是周末,我背起鱼篓就往水湾跑。临近中午,小鱼篓快塞满了鱼,我抬腿一溜小跑回到家。我照例噘着小嘴说:“同去的小伙伴,都只捉了几条小鱼,炒出菜来,连盘底都盖不上呢。”

父亲站在门前,板着脸,腰挺得像个树桩,一句话也没说。没想到,父亲从鱼篓里倒出一大半,一双大手拎起倒出来的鱼,就给和我同去捉鱼的小伙伴家里送去了。回来后,父亲慢吞吞地说:“下次,我去捉一些鱼拿回来。”

父亲忙完地里的农活,背起一个大鱼篓,就去水湾捉鱼。虽然一道道水湾,鱼类资源不多,但当父亲回到家时,大鱼篓里鱼儿满得冒出了尖,比我几次捉到的鱼还多。父亲捉了不少鱼,更多的是像粗绳一样的泥鳅。我看得痴迷,于是蹲下来伸手去抓泥鳅,哧溜一下,狡猾的泥鳅钻出我的小手掌,一个个都滑落到地上了。父亲直立在我身边,像个老师,用粗大的手指指着滑溜溜的泥鳅,咬词清晰地说:“你捉到的那些鱼,性情温和,容易上手,虽然捉到不少,也能让我们家的小日子过得好一点,但捉鱼的技术远不能到此为止。”父亲稍一停顿,高着嗓门又说:“要把捉鱼的活儿做到最好,把这门手艺学精,还要苦练本事,学会捉泥鳅,才能让更多的人有鱼吃。”说完,父亲把自己亲手捉来的鱼,分给了更多的邻居去改善生活。

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父亲有一手绝活。这绝活不是猎狐捉兔,也不是伐木做屋,而是捉泥鳅。这看似不起眼的捉泥鳅,父亲可是做到了极致。不管大小水湾,只要有泥鳅,父亲都能捉得篓满盆溢,几乎是手到擒来。水中的泥鳅,不同于其它鱼类,需精心掌握多种方法,还要下到泥巴里,费好大劲儿才能抓住,一不留神,又从手指缝里溜掉了,泥鳅将自身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提高捉鱼技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捉到更多的鱼,我开始跟父亲学捉泥鳅。父亲手把手教我怎样观察水域,用哪些方法才能在深浅不一的水湾,捉到抵抗力极强的泥鳅,又如何在泥巴里下手,才能又巧又准。我在泥水中摸爬滚打,用父亲交给我的方法,一点一滴苦练勤学,自己还在实践中慢慢尝试和摸索,终于有一天,我捉到的泥鳅多起来,各种各样的鱼自然也更多地走进了我的小鱼篓,不仅我家有鱼吃,还帮助了不少邻居呢。

在后来的成长中,我明白了凡事不能基本掌握便自满,有所收获便狂喜。要像父亲捉泥鳅那样,做事情就要学透,做精致。把一件事锁住,把脚板磨练得更硬,一直走到底,万不可一辈子困在自以为是的骄傲和自满里。有朝一日,在力量和能量的聚集中,就会挖出更深的洞,筑起更高的楼。

父亲对我的教育更用心了,每次我有不对和需要提醒的地方,他就做好一道菜摆在我面前,然后慢慢引导和教育我,父亲的心思都藏在了这一道道寓意菜里。

那次课间休息,我从衣兜里掏出几块糖,一边吃一边在门前玩。这时冷不防过来一个小同学,从我手里夺走一块糖,我上去推了他一把,又把糖给夺了回来。晚餐时,父亲就做了一道菜,一端上饭桌,父亲开口说话了:“知道这道菜叫什么吗?叫一锅鲜。”父亲看了我一眼,接着说:“茄子、土豆、豆角,这些地道的农家菜,放在一个锅里去做,最后再放一点西红柿,烹调好了,味道就是不一样,快尝尝。”“好吃,好吃。”我撅着小嘴笑起来。父亲点点头,又说道:“茄子、土豆、豆角、西红柿,都是自家地里土生土长的好东西,茄子、土豆忠厚朴实,豆角弯弯长长,调皮又可爱,西红柿呢,像个爱美的小孩子,只有它们团结在一起,才能构成这道美味。你和同学也是这个理,今天你给他一块糖,明天他有好吃的也给你,和睦相处,友爱团结,才能做成‘一锅鲜’。”父亲“一锅鲜”的道理通俗易懂,在后来的相处中,我克服了以前的缺点,我有零食吃时送给别人一份,学习上同学们也帮助我,我们一块成长,共同进步,我和同学们在一起,真成了父亲说的“一锅鲜”。

后来的日子里,父亲亲自下厨房,今天煮个苦菜粥,明天做道凉拌苦菜,或者是什锦苦菜。这一盘盘苦菜宴,我一动筷就会吐舌头,还不停地摇头。可父亲表情严肃,好像在说,这些都是好东西啊,一定要吃下去。终于有一天,父亲开口说话了:“苦菜要多吃,要养成习惯,这样在学习上才懂得去吃苦,苦尽一定会有甘来!”我明白了父亲的用心,他是想让我去考市重点高中,要我下苦功夫去学习,不能害怕吃苦。后来的日子里,父亲还变换着做法,给我做苦菜鸡蛋饼、苦菜包子,还做糖醋苦菜给我吃。学习上父亲总这样用心启发我,我这个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付出更多努力之后,终于跨进市重点高中的校门,实现了人生的一次转折。

转眼考上了大学,大学期间我时刻不忘家乡的谚语,仍然勤奋好学,刻苦读书。当我看到一些同学穿戴时尚,花钱很是大方,于是写信给乡下的父亲,让父亲多汇些钱来,买两件好看的衣服穿。我还在信中告诉父亲,有一个老乡很会打扮自己,时髦的服装穿在身上好美啊。汇款单终于来了,我一看竟傻了眼,父亲只给我汇了一点钱过来。第二天,我收到了父亲从家里寄来的一封信。父亲在信中说:“只与人家赛种田,莫与人家比过年。”父亲还写道:“学习勤中得,富贵俭中来。”“用珠宝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那歪歪斜斜的几行家乡的谚语,像一个个小拳头,把我给敲醒了,四年大学生活和学习中,我便把“节俭”和“知识”几个字,深深刻在了脑海里。

大学毕业了,我在外地谋了一份职业,从此在新的起点上开始一步步往前走。在单位,我服从领导,团结同事,钻研业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因刚在外地参加工作,难免会遇到挫折,一些不顺心的事儿有时一个接一个地砸过来。乡下的父亲除在田间锄草施肥,还时刻关注着我,在人生的每个十字路口,都会用家乡的谚语引导我。父亲在电话里对我说:“打出来的铁,炼出来的钢。”“要想成功,必须走完从说到做这段路。”“想喝甜水自己挑。”父亲告诉我的这些谚语,让我坚定了信心,勇于在困难中去锤炼自己,永不退缩才有成功和喜悦!

通过不懈努力,我考上了公务员,又走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刚到新单位上班的第一天,父亲又来电话说:“不图一时乱拍手,只求他日暗点头。”“成事之路弯曲曲,败事之路顺溜溜。”最后父亲加重语气说:“树直用处多!”父亲挂断电话就去田间浇水去了,但父亲劝告我的谚语,一直牢记在我的心头。

家乡的谚语寓意丰富,又简练易懂,农民父亲用一句句通俗的谚语教育我,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点亮一盏又一盏心灯。这家乡的谚语涵盖了人生的真谛,还裹藏着浓浓的父爱!

工作了若干年后,我走上了领导岗位,父亲仍一如既往,不放松对我的引导和教育。那次我回老家看望父亲,正好是做午饭时间,只简单聊了几句话,父亲就转身走进厨房,开始动手做饭。父亲炒了几个菜,另外还做了一盆汤,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父亲用手一指,大家把目光都移到那盆汤上,其实那是一盆极平常的面鱼汤。父亲的厨艺真是好,面鱼汤香喷喷的,碗里的面鱼像极了一条条游动的小鱼,父亲说这叫“鱼水情深”。我立刻明白过来,父亲是想让我端正思想,在工作中时刻想着老百姓,万不可思想浮华,脱离群众啊!

父亲是农民,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他就变着法儿用一道道寓意菜鼓励和教育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怕吃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菜里菜外都藏着深深的父爱啊!

让我忘不掉的,我的农民父亲曾送给我一样东西,天天像牛一样在田间劳作的父亲,不会有值钱的宝贝给我,只给了我一个精编的小柳条筐。柳条筐一层墨绿的绒布下,有三件不起眼的小东西,一个是小木牛,一个是剪成心形的红色小纸片,还有一个是小铜镜。

曾经上初中的一段时间,我突然特别贪玩,一天到晚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形影不离地和几个顽皮的孩子戏耍和逗闹,有时干脆逃学不去上课。可我手里有了小木牛,父亲送给我的小木牛,小拳头一般大,不如弹弓和溜溜球好玩,但我走到哪儿,都会把它带在身上。偶然的一个时刻,那小木牛埋头躬耕的样子让我感到沉甸甸的,我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可不知怎的,我突然想到,父亲把这头看似玩具一样的小木牛送给我,一定是想让我也做一头这样的牛,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学习上,刻苦用功,埋头学习,把书读好,活出个人样来。从那以后,我天天晚上把自己关在屋里看书学习做功课,终于有一天我考上了高中,终于有一天我又考上了大学,又终于有一天,父亲给我的小木牛,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宝贝”!

读大学我十分用功,我常把小木牛拿出来,静静地看上一阵子,然后一门心思伏案去完成学业。我还将剪成心形的小红纸,双手捧在手心,一遍遍揣摩父亲的心思和用意,每每此时眼前总会闪过一道光。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在家种地的父亲为了供我上大学真是操碎了心。在食堂用餐时,我常买半份最便宜的菜,这样就一点点节省下来钱。我们班有个来自山区的贫困生,父母双双过早离世了,我买写字簿常买两份,买袜子和鞋垫也买两份,这多买的一份我就送给他。有时过节了,我会买一份好菜我俩一块吃。因为我的农民父亲,用象征爱心的小红纸条,教会了我怎样处事和做人,让我在爱意浓浓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往前走。

大学毕业后,我通过了公务员考试,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多年的工作中,思想的十字路口上,总会遇到颠簸和摇摆,这个时候父亲留给我的小铜镜,总能让我照亮前行的路,还会让我回过头来,看一看人生的艰辛和磨难,看一看在农田里锄草施肥、日夜耕作的庄稼人,于是我懂得了怎样扎实地往前走,怎样才能牢牢坚守不变的信仰和信念。父亲的小铜镜,小巴掌大小瞧不上眼的小铜镜,握在手里好沉重哦!

在人生很长的一段路程上,我一点点悟得了父亲的用心,没文化的农民父亲留给我的,不是什么用来摆弄着玩的东西,而是三件比金子还值钱的宝贝!

父亲故去了,但父亲的故事还在行走。某个暴雨突至的午后,抑或雨后初霁的丽空下的青石旁,父亲的影子都会像雨点或长了翅膀的绿鸟一样,闯进我的生活里。那厚重深沉的父爱,曾给我的青苗稞注入蓬勃,我会将父亲的故事一直收藏在生命的行旅中,让不老的岁月,掬起一捧捧清泉,抛向一个又一个明晃晃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