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山之魂迷魂嶂

2021-11-11冰客

火花 2021年9期

冰客

提起迷魂嶂,许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它是景是物,甚或还会想到是建筑,坐落何处,有何神奇,缘何得名,又有哪些文化和景点,如何鲜为人知,都会给人们留下诸多猜想。但是生长在迷魂嶂之乡的我,自小聆听着迷魂嶂的故事长大,耳濡目染地感受着迷魂嶂的神奇魅力,迷魂嶂这一充满诗意的地名便在我幼小的心灵打下了烙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经是我童年生活中美好而又神奇的向往。

迷魂嶂就坐落在鄂西北大山深处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五峰乡境内,是一座海拔较高的群峰,当地人俗称“大山”。因其常年云雾缭绕,森林茂密,植被甚好,盛产茶叶,被誉为十堰境内的天然氧吧,鼎盛时期这里还办过“大山高中”,大批的知识青年云集于此。因其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诗意梦幻的名字,以及相连成片的文化旅游景点和神话传说,因而成为市民踏青春游和休闲避暑的旅游胜地。行走其间,游客们就仿佛穿行于神话传说遍布的梦幻城堡,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仲春时节,来到迷魂嶂,只见这里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峰回路转,树木丛生,青山葱郁,群峰绵延,主峰脉壮硕无比,粗壮的山脊一望无际地自西南直向东北方向绵延东去,傍左右两边的支脉则如人身上的一根根肋骨伸向远山。这里云拥着山,风拂过山峰,站在山顶俯瞰群峰,只见群峰连绵起伏,逶迤绵延,山峦叠嶂,云遮雾绕,甚至触手可摘云朵,山与云交相辉映,让人飘飘欲仙,如梦似幻。满山的茶园依山就势,一行行排列整齐的茶园如琴似键,逶迤满山,铺陈在大山之间,仿佛正在奏响春天的乐章。采茶姑娘们哼唱着山歌纵横游移在茶园里,纤纤玉手在茶树叶尖之间飞舞,曼妙的歌声犹如天籁。微风吹拂,腾起的层层茶浪起伏翻滚,如碧波荡漾,仿佛五线谱般的韵律有节奏地起起伏伏,又如一道道天然的画屏,在山间铺展。这里主峰海拔900多米,山高雨多,因其常年云雾缭绕,雾气浓浓,十步之外不见彼此,加之地形复杂,上山路多且纵横交错,人行此处,极易迷路,甚至昏昏沉沉,迷迷懵懵,仿佛丢魂落魄一般,辗转山间迷失方向,很难走出山外,故名迷魂嶂。传说很早以前,这里还一直藏有土匪强盗,打劫过往客商,很多人在此遭劫甚至殒命。

迷魂嶂因其水土优良、气温适宜、阳光充足等各种自然条件较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当地政府在此创办了乡办企业———迷魂嶂茶场(初期称“迷魂嶂林场”)。早期,数十名“知识青年”曾来到这里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后回城。

起初,迷魂嶂林场主要经营杉树,山场面积达1万7千余亩,被称“万亩杉林基地”。后来,这里发展了油茶、青茶,面积有数千亩,上万株,便由林场改称迷魂嶂茶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里开发的“云雾”茶叶屡获省、市、县春茶评比优秀名次,并获国家农业部奖项,茶叶由此走俏,每年春季采茶时节,购茶者蜂拥如潮。现在,迷魂嶂茶场主要开发黑茶、红茶和油茶等现代系列饮品,以及山茶花新品种嫁接等花木产品。除了饮用茶之外,这里还广植油茶。初冬时节,雪白皎洁的油茶花漫山遍野,将茫茫群山迷魂嶂大山装点得多姿多彩,分外妖娆,实乃苍山美景。

迷魂嶂以西,往年人烟稀少,荒凉无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五峰区党委(现为乡)带领干群,在此荒山野岭开荒植树,建造茶园,使这里一度成为沸腾的群山。

这里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鼎盛时期,大批知识分子云集于此,又使这里喧闹异常。那是在1979年“开门办学”年代,村里执教老师谢守信带领乡里十多名初中毕业生,来到境内的烂泥糊开荒植树。加上当地村民和四面八方云集而来的数十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这里插队落户,大批的人马聚集这里,以“大兵团作战方式”开荒种地,植树造林,迷魂嶂一时人山人海,变得喧腾起来。随之,山下的学校搬上山来,“大山高中”落户烂泥糊。到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鼎盛时期,大批知识分子在这里工作、生活,使这里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异常浓厚。

二十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大批人马在烂泥湖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建造多种经营基地,又让这里的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变得丰富,加之加大了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群聚山间,这里又成了它们的乐园。现在这里建成了迷魂嶂茶场的一个分场,种植有杉木、松木、山竹、油茶、猕猴桃等植物。

传说为神奇迷人的迷魂嶂注入了更多的传奇色彩。在迷魂嶂西约五里处有一座山峰,海拔800多米。相传很久以前,玉皇大帝在其中的一座山上歇息,此山后来便取名玉皇顶。天清日晴,登临山顶,举目远望,可远眺武当仙山,故又得名“望武当”。

“望武当”山峰陡峭,壁立千刃,形似刀削,群峰独立,险峻异常,在十堰境内为人熟知。

迷魂嶂的“望武当”之名有异于其它地方,此处取名“望武当”在于这里众多景点成片,并非一座独立的山峰,加之与迷魂嶂相距甚近,上面又有古庙遗址,间或年节还有人前来敬香拜佛,所以多年来,当地人独爱到此登高望远、踏青春游。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此处被列为县级(郧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迷魂嶂境内与“望武当”相邻的是祖师殿,建于明代。相传为祖师爷自西北而来落座武当经过之地。后来真武大帝为建庙宇,四处寻山,发现这里颇有仙山灵气,便从汉水北边的娘娘山直奔而来,未及站稳,山降三尺,真武大帝遂腾空而去,后人便在真武大帝落脚处建庙一座,谓之祖师殿。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却实物有证。祖师殿原先是一座庙,建筑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砖木石结构。早期,玉皇大帝、祖师爷、观音等多种神像雕塑供奉庙内,供周围众多善男信女登山参拜,庙里终日香烟缭绕,常年绵延不断。此后,数百年过去,经过屡屡兵匪战乱和近代特殊原因被损毁,现在庙宇早已荒芜,失了香火,仅剩残砖断石,成为遗址。

迷魂嶂山大人稀,居民鲜少,境内杂灌林、野生杜鹃众多,每到秋天,满山杜鹃红遍,煞是一道喜人景象。春天满山泼翠,夏天温润的空气沁凉,又是天然的赏花春游和避暑圣地。冬天雪景和雪淞景象更是一道奇观。冬临迷魂嶂,也正是欣赏迷魂嶂雪淞的最佳时节,犹如仙境落下凡尘,峰脉中的山林、树木、植被一起被雪淞装扮得分外妖娆多姿,气象万千。枝头的雪淞又如玉洁冰清晶莹剔透的珍珠,闪耀着晶莹饱满玲珑玉透的珠光,让迷魂嶂的雪淞奇观更加迷人。雪的洁白诗意,雾的梦幻缥缈,雪淞的朦胧遐想,大地的冰清玉洁,玉树琼花,这神奇的大自然造化,让人叹为观止,不禁产生丰富的联想。雪淞往往会是在有雨有雾的冬日出现,树木枝头、草尖叶片都挂满了这晶莹剔透可爱的小精灵。遇到阴雨,加上这里海拔较高,气候甚寒,空中飘飞的细细雨丝,很快就会凝结成雪花漫天飞舞,给人带来诗意梦幻的缥缈感受。行走在这冰雪覆盖的迷魂嶂,踩踏在这雪淞山间,脚下发出吱吱的清脆响声,仿佛要打破这迷魂嶂寂静的世界。

站在迷魂嶂群峰中的制高点天鸡寨,900多米的海拔,也属五峰乡境内最高的山峰。在这山顶俯首观望,连绵的群峰犹如一个天造地设的晶莹世界,又如一座纯洁透明的冰雕,玉砌冰堆晶莹玲珑剔透的冰雪世界煞是可爱。环顾群峰四周,一片片洁白静谧,冬日萧瑟,雪淞晶莹,置身在这冰清玉洁的世界,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仿佛天地间就是这一望无际的苍茫和静寂。那稍纵即逝的雪花和雪淞,将随着冉冉升起的朝阳,瞬间化为一汪透澈的清泉,流淌在这迷魂嶂群峰大山的怀抱之中,去滋润这里的满山植被和群峰万物。关于天鸡寨得名的由来,传说很久以前,山上有一神鸡,时常在凌晨时分鸣叫。一旦此鸡鸣叫,周围村子里的公鸡闻声即随之鸣叫,故称“鸡头”。

观雾景,赏雪淞,等日出。雪,或者雪淞,偶尔会覆盖住雪冰凝冻的枝头,在这寒冷的雪天却又不时会透出一丝点点细微的暗红,犹如晶莹的珊瑚缀满枝头,那暗红透出的是喜庆,那是红梅的花蕊,仿佛春天的使者,在向群峰报春,冬天还在,可春天已不远了。那雪淞有时会垂下笔直笔直的凌冰吊,悬挂在沐浴着雪淞的杂草树木的草尖枝头,宛如一尊尊整齐排列身着铠甲雄壮威武的战士,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随时准备持戈出击,壮行天涯。雪与草木山石互依互补,雪淞却又如盛开在凌寒冬日中的水仙花,装扮着百里迷魂嶂所有的万千世界,玲珑深闺。

天鸡寨由于地处五峰乡境内最高峰,因此可领略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登临山顶,可以看到神奇辽远的迷魂嶂大山阡陌纵横,俯瞰眺望远方的城市,却又城郭如画。这里在古代具有军事战略地位,因此山顶建有寨,便于居高观察四面八方的动静,及时应对出击。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抚去历史的烟尘,拨开岁月的迷雾,时光回溯到当前,让思绪回到现实,如今神鸡早已飞离,山寨建筑也均已损毁成为废墟,旧时寨子的模样已荡然无存,面目全非。

这里生态特别良好,资源极其丰富,冬暖夏凉,夏季最高气温在29℃以下,昼夜温差7℃左右,夏季休眠要盖被子,若逢雨天或雨过天睛,山中则大雾蒙蒙,座座山峰恍若海市蜃楼,风光独异,景色优美,十堰境内“天然氧吧”之美誉名不虚传。

在迷魂嶂成片相连的文化旅游景点中,群峰脚下至今还存有一座老宅祠堂“夏氏祠堂”,为老式四合院,有房屋20多间,占地约300余平方米,建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为研究本地乡土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

在迷魂嶂境内还有一段古老的盘山路,在山腰间盘来绕去,弯道险急,十八个急拐弯盘根错节紧密相连,故称“十八盘”。站在迷魂嶂主峰俯瞰,如茂密丛林间一条玉带在山腰间缠绕。很早以前,这条声名远播的“十八盘”曾是南来北往的客商路经此处抵达迷魂嶂的必经之路,也是出山的唯一通道。它犹如镶嵌在狭长山沟里壁立陡峭的悬崖上,地势险要异常。如今,迷魂嶂以及境内早已通了公路,很少有人再走“十八盘”了。但“十八盘”的名字和故事却牢牢地烙印在数代人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

秋天看完满山披金戴黄的红杜鹃及深秋的万山金黄,冬日里赏完冬景,看罢雪淞,如果是在夏日,恰逢雨雾蒙蒙,湿意浓浓,行走在这海拔较高的大山云雾之中,深切感受到这里天然氧吧的优美意境,领略到这里云雾飘飘诗意般的仙境。如果说雪景雪淞是这座山峰雕塑般的灵魂,而鸟鸣则是山之魂,是森林之魂,那云遮雾绕、让人飘飘欲仙的感觉,不正是迷魂嶂迷人之魂吗?

如今迷魂嶂有着山场面积1万7千余亩,4000余亩上万株油茶,400余亩物种园。春回迷魂嶂,令人回想起童年时代时常听说的这大山迷魂嶂之中的采茶故事,那一代代采茶人的传说,为我带来了诸多神奇的想象。春到迷魂嶂,随着这些油茶基地的发展,这山之魂将再次摄人魂魄,犹如品尝香茗,令人神魂颠倒,心神荡漾,心向往之。春回迷魂嶂,已经发现春已到了迷魂嶂,春天正以浓浓的绿意,满山春色、满岭春风吹到了迷魂嶂。

春回迷魂嶂,春到迷魂嶂,春来迷魂嶂,迷魂嶂正迎来了一年一度绿意盎然的春天,一幅乡村振兴的秀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游完迷魂嶂群峰之景点,了解到关于这里的文化和传说,黎明再次登临玉皇顶,极目远眺,只见一轮朝阳冉冉升起。山腰缭绕的云雾云蒸霞蔚,如轻纱般缥缈。阳光如金穿透树梢,洒满群山,不由生发由衷感慨,迷魂嶂的云雾富有诗意,如果说水是韵,丰润了容颜,缥缈起伏的云雾赋予了山以诗意,那么这山就是魂啊!山之魂,人之魂,心之魂,神之魂,这神奇秀美的迷魂嶂既是神的造化,亦是人的杰作,更是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