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衙门官署联的写作方法

2021-11-11宋少强

对联 2021年6期

文 |宋少强

廨(xiè)宇,就是官舍,古代的各级衙门官署。而廨宇联亦即衙门官署联,在对联中,算得上是一个庞大的门类,前人作品也是相当丰富的。

通常而言,廨宇联会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

第一:是文采,文学性。官舍的对联,也是展示各级官员文笔才华的地方,所以都会写得精彩绝伦,毕竟在这方面谁也不会服输。

第二:是道德标榜。官舍的对联,就要展示出主人作为一方官长的胸襟抱负,政治理念。

第三:是对下级官员的提醒,忠告,劝诫,勉励。

第四:是对治下百姓的教化宣谕。

第五:官署附近的历史,景物,也是对联的重要写作内容。

下面,我找一些比较经典的廨宇联,与大家一起分析学习其具体写作方式,以及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徐州府道署

地居黄运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从心上过;

官作军民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张 鼎

徐州府道署:在江苏徐州。为道台的衙署。张鼎,清宛平(今北京丰台)人。嘉庆间两任徐州知府,分巡河务兵备道。黄运:即黄河、运河的简称。“水欲”两句:意为水利要治理,漕运要畅通。漕:水道运粮,也指运其他。即水道运输。涓滴:点滴的水。比喻微小的事物。此指水利和漕运哪怕最小的事也须用心去做。“官作”句:意为当官应替军民作主,宽严结合,法恩兼施。法,刑法,法律。指依法处事。士庶:士子和庶民。士,旧时读书人的通称,古时四民之一,位于庶民之上。庶,指平民百姓。“笑啼”句:喻喜乐和忧伤都看在眼里。联语从国计民生上立意,办实事,体民情,严法治,行仁政,则是这副对联主旨,措词平稳,平易近人。旧时官吏,有这种思想境界,难能可贵。(见《中华对联大典》)

此联上联以道署衙门的地理位置和职能话事,下联以道署的官职本分和施政理念话事,叙述了一位道台大员的为官操守。此联通过细节的游丝纽带,把长联的分句由始至终一气贯穿的手段。起句由地理位置的黄河运河说起,进而联想到治理水患,联想到沟通漕运,进而生发,千里河流,点点滴滴。大家可以注意到,由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水,没有离开黄河运河这一起句。下联是以一方军民之主的身份话事,进而写到治理的宽严手段,写到治下的黎民百姓,写到百姓的悲喜哀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下联,还是以军民为线索,串珠结玉,使得行文不脱不散。

再看看此联的句式和节奏:五、三、三、四、七句式节奏特别紧凑,读起来特别急促紧张。这就是节奏与情绪相互配合、借助节奏表达情绪的一个典型:作者正是要借助这种语感来表达急于治理水患沟通漕运的迫切心情。

我们还要看到,为了能够很好地配合两个三字句,前面用了一个五字句,后面用了一个四字句。这是为了使得句子的长短节奏有变化,但是又不能变化太大而有意识地采用的句式。使得句子既有抑扬顿挫舒缓急促的变化,又不会显得太过突兀。最后,用一个七言律句作结,显得比较平和稳重。

湖北黄梅县署

催科不免追呼,愿百姓早完国课;

省事无如忍耐,劝众人莫到公堂。 ——张维屏

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一字南山,号松心子,清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嘉庆进士。1822年任黄梅知县,后任南康知府。有《松心诗集》等。催科:按法令催缴赋税。追呼:指官吏到门号叫催租。国课:上交国家的赋税。省事:减少事务。公堂:县署断案的厅事堂。此联一方面说催税免不了号叫,少一事赶不上忍耐一点,另一方面又用祈使语气,希望“早完国课”“莫到公堂”。造语平稳,而国法人情尽体现于联语之中(见《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黄梅分卷》)。

此联大有性情。把中层官吏的心态表露无遗。

上联表达了地方官吏对行使政令,催租催税的一种不得不为,不被理解的无奈心态。下联表达了作为一方父母,对待治下百姓官司诉讼,希望邻里宽容和睦的一种态度。对联很充分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所谓的“天理人情”的辩证关系。

湖南慈利县署 ——姚步瀛

一云:

举动即愆尤,常恐已过不闻,获戾于朝廷百姓;

官民多壅隔,安得下情上达,推恩如父子一家。

此即为联切其人,联为心声。我经常会问到现实中一些对联的作者一句话“这联是你写的吗?这联是写你的吗?”

什么意思呢?无非是一个“切”字,一个“真”字。

什么身份的人写什么样的文字。什么样的身份,写什么样的心境。这在题署联而言,是必须要重视的。

上联,是以自省的方式来话事。自我反省。当官,当地方官,是要做事情的,要有所作为的。但是做事情,就会对地方有扰动,就会使人心生怨恨。那么作为官员,就要自己反省。万一自己的作为骚扰了百姓,而百姓的怨言却又不能反馈到自己这里,那么就上对不起国家,下对不起黎民了。

下联是进一步的思考。怎么来解决这个官民之间沟通不方便的问题呢?怎么才能了解百姓的真实情况,真实想法,使得官民之间和和美美,像一家人一样呢?

这里的父子一家,就很灵便地切了作者的身份。县官,父母官嘛。说到底,对联也没有给出一个答案,到底要如何既不骚扰百姓,又能很好地治理地方,怎么能够使官民之间能够有效沟通。但是很显然,这是文学作品,而不是论述题,也不是述职报告。这也是诗联作品一个特点。无须事事言明,无须面面俱到。试想一下,一个父母官有这种父母的情怀,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此联的特色,在于切,在于真。肺腑而出,不假藻饰。

二云:

尔室有青天,只此一片冰心,夜夜焚香盟上帝;

群黎皆赤子,唯余满腔热血,时时洒泪到吾民。

这副对联,算是稍长一点的流水对。下联对上联的未尽之意,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

起句有慎独之意。青天不可欺。即便独处一室,举头三尺有神明。由此引发出下文:一片冰心,惟天可表。下联就是对“盟上帝”的内容作了具体的说明,字字真情,至结语处,则剖肝沥胆,可见肺腑。这里注意一下,起句与结句的呼应“青天”“上帝”,下联的“赤子”“吾民”。这里的吾民,又是很随意就切合了作者身份。其中“青天”“冰心”等语,是用了具有特殊指向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三云:

国法不容宽,可怜赤子何知,误蹈桁杨三尺苦;

君恩非易报,自愧长官无状,空叨雨露九重恩。

桁杨:《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成玄英疏:“桁杨者,械也。夹脚及颈,皆名桁杨。”就是枷锁,刑具。

此联的视角,恰恰是切合了自己作为县令的身份:下对黎民,负有教化一方的职责。上仰皇恩,为天子牧守一方黎庶。

对联的视角也是由此展开的:作为地方官长,面对百姓,行使权力,执行国法的时候,是如何一种情况:内心是很纠结的:一方面,法不容情,一方面,又同情自己治下的子民。“误蹈”二字,其实已经是在为子民开脱了。真有点为人父母,为自己孩子犯错,开脱辩解的味道。写得特别真实。所以,虽然起句说国法不容宽,想来国法不外天理人情,终究还是宽了的。

下联,在面对朝廷的时候,面对上级的责难的时候,又把责任都揽到自己的身上“自愧长官无状”,我自己没有教化好百姓,责任在我。(都是我们当爹妈的没教育好,有什么事情和爹妈说吧,不要难为孩子)。下官对不起皇恩浩荡啊。三尺苦,九重恩,对仗很精美。

舐犊之情,溢于言表。作品贵有真情。

四云:

慈惠戒优容,总在诚心行实政;

利名都摆脱,本来廉吏即真儒。

这是一副说理,说教式的作品。不生枝柯,不作生发。言简意赅,阐述道理。此种对联贵大气,贵率真,如堂堂之旗,正正之兵。

此为经生之作,用语沉着,老气横秋。上幅言为政,下幅言修身。盖莫出于《大学》之三纲领八条目之范畴。联语中上下幅起句的几处对仗,值得学习一下。

五云:

民不可欺,常愁自折儿孙福;

官非易做,怕听人呼父母名;

此联但有真情,对仗亦好。至于文采则不如前面几联。

六云:

百里才疏勤补拙;

一官俸薄俭能廉。

此联从勤俭二字入手,也是正格。

百里才:《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庞统传》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以切县令身份而用典于无形。对仗尤其工稳。

七云:

宦海浮沉容吏隐;

官衙清净似僧寮。

上联有看破红尘之意,但以县衙为隐身之所耳。下联颇有新意,无争无讼,则自然冷清如僧寮。这也是作者隐约间对自己治理下安静祥和不扰不争的一种期待和自诩。

上下联其实都是在写官衙,却又不是寻常所见的官衙。无一字言施政,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无为而治的一种施政方针。

贵州修文县署(嵌“修文”二字)

修其孝悌忠信;

文以礼乐诗书。 ——李韵萸

吴恭亨评:极舂容大雅。

嵌字之法,自不待言。尤其以“文”字的动用而见灵活。词性转换本无定法,所谓“念兹在兹”。在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就充当什么词性,这在古汉语中很常见。与其枯燥学习语法理论,不如多读古文。

教官署

读书人惟这重衙门,可以无妨出入;

做官的当此种职分,也要有些作为。——沈秋河

教官署,相当于教育局衙门吧。古人一般认为教官算是冷官。不是热门,很少有人巴结。衙门也很冷清。这与今天的教育局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看对联的切入角度:上联以衙门的特点切入,下联是以教官的职能切入。似乎很平常。但是却能够从平常处生发出不平常的感慨来,手段略见一斑。

上联看起来是实写:在古代,读书人出入教官衙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从联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规劝的味道。是在劝诫读书人静心读书,少一些无用的交际交往,少去别的衙门做一些打通关节的事情。下联也是在写实:所谓一官独冷嘛。教官是很低级或者说地位很低的一种官职,很难有所作为的。但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自勉的味道。不悲观不怨愤不彷徨。在其位谋其政。

我们可以看到,整副对联的语言,都是以白话入联,明白如水。对联在语言的一致性上面,做得很好。

很多初学者在到底对联应该采用何种程度的语言上面,还存在误区。有人认为高古的就是好的。有人认为浅显易懂的才是好的。其实,语言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根据需要和场合以及要表达的思想而选取适用的语言。合适的就是好的,当然,前提是一致性。不能把不同风格不同格调不同时代的语言,生硬地混合在一起使用。

湖南岳常澧道署头门

襟江带湖,居荆楚要;

观风整俗,为郡邑先。

——佚名

道署,即道台衙门。道台是介于巡抚与知府之间的官员。

文字,尤其能见胸襟。同样是描写景物,有什么样的胸怀,就有什么样的眼界,有多高远的志向,就有多开阔的视野。

上联以治所的地理位置切入,没有纠结于琐碎的风景,而是以开阔的胸怀,高远的视野,把治所放在湘水洞庭的大环境中去描写,借助湘江洞庭的威势,来确立治所的险要地理位置。以湘江为襟,以洞庭为带,扼荆楚之咽喉。则地理之重要无须赘言,作者之胸怀抱负,凛然可见。下联以作为一道主官的政治抱负,政治理念为切入:从“教化”着眼,牧守一方,教化黎庶。

此对联采用44句式,句内自对的形式。这种句式的好处就在于比较硬朗,斩钉截铁,戛然作响。能够与内容的气质相得益彰。比如林则徐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读起来凛然而有生气,让人有无从反驳的感觉。

这种8字短联,对语言的要求很严格。要能够字字精准,不可移易,凝练无暇。

我们看句中的自对:江、湖;风、俗;荆楚、郡邑。很完美,小类也很工整。再看其余用字:襟、带;观、整;居、为;要、先,字字精准到位。

湖南岳常澧道署大堂

时事孔艰,要救得叔世人心,为国家力持根本;

嫌疑不避,但勉完粗官职分,与僚属共励公忠。

——钱康荣

此联的目的在于勉励。即自勉,也勉励下属。

这是作为统辖一道的长官,对自己为官原则,为官思想的表白。每个人,每个官员,都会因为自身的修养际遇不同,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时代背景,各自的文学作品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文学作品几乎都会带有各自的思想高度和时代气息。或者说,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代,很少会有纯文学的作品,作者大多会把对家国命运的忧虑,自身的责任担当写进来,尤其以官员的作品为甚。纯文学作品在太平盛世出现得多一些。太多自身感悟不尽唏嘘的作品,在一些落魄文人的笔下多一些。

我们说,清代的对联是高峰,而晚清的对联尤其独树一帜。

这是有历史背景的。明末清初的大多数对联,所表达的内容,大多数是对前朝的缅怀以及对家国遭遇的无奈。这种作品,大多数表达个人情怀,所以思想高度也很有限。清朝早期中期的作品,大多数是对太平盛世的讴歌以及风花雪月的作品。而晚清则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作品就大量涉及到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忧、反思,以及如何挽回乾坤的笔调,出现了大量厚重深沉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中,以各级官员的作品为多,尤其是以各路封疆大吏和当年的湘军淮军等军事将领的对联为主流。

对联在表达书生意气方面,比较诗词而言,似乎更加粗犷铁血,更加深沉俊逸。所以我们看,清朝后期的作品,大量都是这样联系时局背景的作品。

此联就是这样,以道台长官的身份,从时局切入,用语深沉真挚,感人至深。

上联从大处着眼,指出在此种背景下的道台衙门的工作方向。根本是稳定人心,不能生乱。为国家稳住一方局势。下联就具体到自身与下属的工作内容上面来。或者用现代语言来理解,就是上联写精神文明建设,下联写物质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