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农家书屋的路径探析
——以玉溪为例
2021-11-11李晓华
李晓华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图书资料信息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2)
农家书屋作为文化扶贫的前沿阵地,是向基层群众传播知识、汇聚智慧的场所和载体,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走科学致富道路的航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目标。乡村振兴以乡风文明为灵魂,积极探索建设好农家书屋对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玉溪少数民族地区以农家书屋建设为平台,以推广全民阅读活动为抓手,充分挖掘乡土特色传统文化,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文化扶贫的积极作用,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营造乡村文化生存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弘扬、传承、发展、繁荣优秀乡村文化,以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1 玉溪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建设现状及作用
2005年,文化惠民工程之一农家书屋在宁夏、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始试点建设,到2012年底,全国已经实现了农家书屋全面覆盖各个行政村(社区)的目标。玉溪市农家书屋工程自2008年启动以来,已建有农家书屋727个,率先在云南省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总藏书量达到150.56万册,且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玉溪少数民族地区紧跟玉溪全市农家书屋建设的步伐,于2008年开始创建农家书屋,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1.1 玉溪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建设的基本情况
玉溪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文化较落后于坝区,但随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逐步覆盖。2008年,玉溪少数民族地区借全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之机,向上级争取到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建设项目,从此,以农家书屋为文化扶贫的载体,担负着弘扬、传承、发展、繁荣乡村文化振兴的重任。截至2020年10月,玉溪少数民族地区共建成290个村(社区)级农家书屋,实现了村(社区)级农家书屋建设全面覆盖的目标,每个农家书屋都配备一定数量的书架、桌椅、标牌、图书登记簿等,图书总藏量达 629 641 册,保证了农家书屋正常运行的需要,解决了农民“看书难”的问题。
1.2玉溪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建设的做法
建设农家书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玉溪少数民族地区认真贯彻执行我国出台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结合自身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1.2.1重视制度建设,保障农家书屋规范运行。玉溪少数民族地区2008年创建农家书屋时,统一由县图书馆对农家书屋各点的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配发悬挂统一标牌;建立管理制度、借阅制度、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等;读者服务时间、借阅秩序、借阅注意事项等规定公开上墙;完善《借阅登记本》《出版物登记本》《征求意见本》等台账;做到严格执行,推进农家书屋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1.2.2 贴合求知需求,落实农民群众参与选书工作。每年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虽然有限,但为了使选配到的新书籍尽量贴合农民群众求知的需求、提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主管部门定期督查落实农民群众参与选书工作进展情况,以督查落实为突破口,加大农民群众参与选书的工作力度,确保图书书目的选配尽量与当地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尽可能选配农村读者可读、想读、爱读的图书资料,以切实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
1.2.3以农家书屋为平台,组建“书香少数民族地区”读书会。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使用率、借阅率不高的情况,村(社区)领导干部积极想办法,大胆探索,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文化发展特点提出“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的工作思路。玉溪市联合新闻出版(版权)局、党群服务中心、共青团县委、妇联、图书馆等单位精心打造“读书会”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农民群众、各中小学积极开展以“阅读走向未来”“书香九进”“云上乡愁书院”“绿书签”“书香溢校园,阅读促成长”“同诵读,共战疫”等为主题的系列读书活动,让农民群众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体会阅读乐趣、知晓国家政策、了解致富信息、提高道德文化素质的“大课堂”,以此推广全民阅读,培养全民阅读能力,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1.2.4 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农家书屋吸引力。玉溪少数民族地区主要聚居着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各自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农家书屋借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增强农家书屋吸引力。例如,开展以“哈尼族传统民间棕扇舞”“傣族织锦工艺”“彝族手工刺绣工艺”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广大群众参与溯源民族传统文化、诗歌朗诵、亲自体验等阅读推广系列活动,进一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来历,懂得传统文化蕴涵的意义及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文化生活,体验民族文化魅力,进一步激发少数民族群众民族自豪感。
1.2.5加强业务培训,促进队伍建设。《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农家书屋建成后应由基层群众自主管理,由当地公共图书馆、新闻出版管理等相关部门为农家书屋管理员提供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管理能力。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管理员是由村(社区)副主任或村干部兼任,为了使他们具备图书管理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少数民族地区非常重视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工作。自2008年农家书屋建设以来,采取县城集中培训和分派人员深入乡镇(街道)农家书屋点培训的方式,共举办了12期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培训人数达 1 000 多人次。
1.3 农家书屋在少数民族地区所发挥的作用
近年来,玉溪少数民族地区高度重视农家书屋建设,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图书馆的专业指导使玉溪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建设初见成效,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的信息渠道,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1.3.1 强化乡村文化阵地建设。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速,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空巢化、空心化、老龄化趋势明显,留下来的村民对农村生活失去信心,乡村振兴需要培育村民对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学习文化,了解前沿知识,传播党的政策,抚慰与滋养了村民对乡村认知的信心,凝聚人心人气,增强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决心。
1.3.2 发挥民族地区的育人功能。农家书屋购配置一定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起到了优化文化环境、教育与感化人的目的。农家书屋建成以后,打麻将的村民少了,邻里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文化育人的作用得到了发挥,引领社会风尚方面作用显现。
1.3.3 丰富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就是满足农民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玉溪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与时俱进,通过组织开展与书为伴、诵读经典、讲故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书本知识文化、乡土传统文化转化成更多反映现代群众生活的艺术作品及时奉献给农民群众,倾力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使农民群众增长见识的同时真正得到精神的享受。
1.3.4 提升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品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民族地区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路宽了、村美了、灯亮了、文体活动场所建起来了,外面的人也走进来了。农家书屋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文化滋养的地方,让走进村庄的客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文脉”,助推了乡村发展旅游业的内涵和品位。
2 当前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农家书屋建设虽然初见成效,但在加强农家书屋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的不少问题和困难。
2.1 重视不够,重建轻管现象严重
一是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员。农家书屋大多由村(社区)副主任或村干部来兼职管理,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二是没有建立运行保障机制。这导致图书馆进行业务辅导和图书管理员培训时,辅导或培训对象不固定,管理员变更性大,影响了农家书屋服务效能。三是管理员因工作兼职导致农家书屋的管理责任缺失。有些管理员甚至不了解书屋的藏书情况,对农家书屋管理不能作为常态化工作来开展,造成农家书屋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运行现状。
2.2 机制不畅,运行缺乏经费保障
一是购书经费不足。属地管理意识淡薄,农家书屋的设施、设备大都是一次性投入的,地方政府对图书购置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农家书屋自创建后,图书主要靠中央补助资金配送,大部分书屋书籍存在更新速度慢、数量不多、类别不全、用途不大、知识不新等现象,书籍内容陈旧,难以吸引读者,满足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日益发展变化的需要。二是没有专项管理经费。由于没有设专项资金补助给管理员,目前,农家书屋管理员多为兼职,兼职管理员忙于本职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管理书屋,工作时间无法保证,致使部分书屋不能定时、足时开放,造成书屋常是“铁将军把门”,存在“想看进不了门、想借找不到人”现象,久而久之减少了人们想借书、想读书的兴趣。
2.3 引导不够,参阅范围不广
一是农家书屋在行政村(社区)虽然实现了全面覆盖,但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的老人或儿童知识层次不高,甚至识字用字还较为困难,没有阅读习惯,导致读书积极性不高,增加了阅读推广的难度。二是繁忙的生产劳动使村民几乎很难在农家书屋开放的规定时间内来借书阅读。三是媒体时代获取信息渠道多,到农家书屋参与读书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少。一些山区农家书屋每月借阅书籍量不足20册,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农家书屋也不超过50册,参与阅读活动的人员普遍较少。
2.4 认识不足,大多流于形式
少数乡镇(街道)对农家书屋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建立时积极向上级部门筹措资金,建好后管理不到位。部分农家书屋堆起灰尘、布满蛛网、摆放凌乱,无人问津,农家书屋建设仅停留在形式上,成了一种摆设。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的书籍存有量平均在 1 500 册左右,受挂包单位和部门捐赠书籍的村藏书数量和种类会更多更丰富,而最少的仅 1 000 册左右。
2.5 管理者素质不高,没有发挥扶智作用
农家书屋的扶贫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扶智上,但由于缺乏固定专职管理员,导致农家书屋开放时间不稳定,无法开展特色阅读或知识普及等相关活动,也不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知识阵地作用。
3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农家书屋的路径
多年来,玉溪市农家书屋建设、运行中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涌现出了一些服务人民、功能发挥较好的示范性农家书屋。例如,玉溪市华宁县城关社区农家书屋被评为“2017年度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红塔区刘总旗农家书屋荣获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笔者经过进一步走访、调研玉溪市发达县(市、区)多家示范农家书屋,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建设、管理、运行等现实情况,探析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农家书屋的路径。
3.1 提高认识,加强工作协调力度
3.1.1 提高对农家书屋建设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农家书屋建设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农家书屋建设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进步更离不开书籍知识的导引。书是文化的载体,它在文化传递、文化传播、文化积累、文化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人们读书、思考,提升文化素养,这样乡村振兴才有灵气,才有内涵。
3.1.2 农家书屋建设有规划。各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村(社区)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把农家书屋建设提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上,纳入城乡文化均等化建设的规划中,加强领导与组织协调,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农家书屋大力支持,有效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3.2 完善制度,建立管理运行的长效机制
制度的作用在于规范和约束行为,推动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倡导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农家书屋的建设也应该完善各项保障制度。
3.2.1 建立管理制度。首先,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主要领导挂帅抓,分管领导亲自抓,村干部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和经费支撑。其次,设专职管理人员,努力克服“重建轻管”和随意兼职管理的现象。再次,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机制以及检查监督相结合的督查机制,做到“建管不脱钩”,“以建促管、以管联建”相结合,从制度上保障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
3.2.2 建立运行机制。倡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原则,必须从加强领导入手,必要的时候要将政绩与书屋建设进行挂钩考核,政府要及时为农家书屋开办过程中所遇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并定期组织专家通过不同形式到基层农家书屋进行工作帮扶,积极发挥农家书屋实际作用。
3.2.3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村(社区)干部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加大农家书屋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将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一方面,给予农家书屋管理人员适当补助;另一方面,加强书屋管护建设和图书购置等,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能够规范有效的运行,不断延长农家书屋免费开放的时间,满足基层群众对阅读和提升知识的需求。
3.2.4 建立考核机制。将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基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考核内容,以考核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落到实处。
3.3 加强宣传,大力弘扬先进文化
各村(社区)的相关领导,要结合本村(社区)实际情况,大力宣传农家书屋的作用。
3.3.1 发挥培训功能。借助农家书屋这一平台,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健康知识讲座和与时代相呼应的读书征文、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农民群众文化活动,倡导农民群众多读书、读好书,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群众体会到“文化扶智”的重要性,使农民群众在思想上接受农家书屋。
3.3.2 发挥阅读功能。组织推动农家书屋与全民阅读、文明讲堂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政策、法规宣传。利用寒暑假,组织农家书屋开展学生读书征文活动,积极引导大、中、小学生来农家书屋读书,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3.3.3 发挥交流功能。利用好农村远程学习网,把网点设在农家书屋,推进农家书屋和远程学习网的文化共享。通过大力宣传,为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种植养殖、创业致富提供保障,为农户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以此大力弘扬先进文化。
3.4 创新方式,激发农家书屋发展活力
完善管理员制度、借阅制度、处罚制度等,从制度上为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服务提供有据可依的保障。
3.4.1 “引进来”。邀请专家帮助农家书屋建设规范有序的管理流程,帮助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学会在网上收集信息,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在丰富少数民族群众读书、休闲、娱乐等综合文化生活的同时,让更多的群众走进农家书屋,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促进乡村文明进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3.4.2 “走出去”。一是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由行政村与居民小组、养老院、中小学校和校园周边和群众居住密集、活动集中的地方融合,利用网络向家庭、个人延伸。公共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结对,建立总分馆模式,达到资源共享、互借互通的目的。动员实力企业、高校、党政机关与相对应的农家书屋定点援建。二是探索与县级图书馆开展联建活动,把全民阅读活动推向农家书屋,把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与农家书屋业务管理结合起来,真正营造“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村(社区)”的阅读氛围。
3.5 加大投入,丰富书屋文献资料
3.5.1 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及时更新农民需求的书籍。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范围不断拓展,除了农村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书籍,还有旅游服务、历史文化、礼仪规范等方面的书籍,政府要考虑加大投入更新书籍,以满足群众对知识的需要。
3.5.2 探索建立智慧书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仅以图书的形式提供知识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着力把玉溪打造成云南数字经济第一城之时、5G时代来临之际,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振兴要重视数字化、信息化图书文献资源建设,特别要规划数字图书馆服务、手机App服务以及微信公众号、百度小视频、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广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档次,把农家书屋逐步搭建成智慧书屋,力争与智慧城市接轨。
3.5.3 整合资源扩大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为农家书屋提供建设方案咨询、信息资源服务、图书捐赠、人才培训等,对农家书屋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共同将农家书屋建设得更加规范与合理。
3.6 拓宽思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6.1 加强专职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设置专岗专责。探索推动政府购买岗位试点,建一支热爱基层文化,有工作能力、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人员担任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工作,除了必要的专业技能,还需要一种情怀和使命感,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条件相比城市要差许多,唯有使命和情怀才能让人留得住、把事做得好。
3.6.2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引导文化志愿者到农村参与农家书屋的管理与服务,大力倡导外出经商人士、退伍军人、在校大学生参与农家书屋的志愿服务,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借助农家书屋的平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落细,并真正发挥文化育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
3.6.3 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训工作。将农家书屋管理员以图书馆员的标准纳入文化队伍的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加强绩效考核及职责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4 结 语
农家书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建成只是第一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文化振兴如何发挥育人启智的作用是一个需要智慧和各方支持的过程。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实际认真探索,有效提高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使其真正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