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四化同步”
——评《“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2021-11-11张安安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21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研究

张安安 (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长期以来存在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也滞后于工业化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必然造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协调、城乡结构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也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路径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再次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强调,表明了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四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短板亟需补齐,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落后的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长期以来都面临着地少人多、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足、相关政策宣传与落实力度不够等难题,这些一直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已经越来越重要。鉴于此,陈莉教授、汪青松教授最新出版的专著《“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该书就是探究“四化同步”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这也是两位教授长期以来对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思索总结。该书出版以前,我有幸泛读全书,受益匪浅,这是一本兼具时代特色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对高等教育以及农业发展均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著作。亮点很多,略评如下。

1 选题时效性强,研究内容丰富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通过调整、协作、改革、创新等形式进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四化”协同发展发面至今有所欠缺,亟需有识之士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深入探究。令人欣喜的是,陈莉教授和汪青松教授恰合时宜地以此作为选题进行了探究,并在此书中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实践做出了科学的总结和论述,时效性强。本专著围绕“四化同步”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热点问题展开探索与研究,具有新时代意义。

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经之路,它不仅为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有效利用土地、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化农村做出重要贡献,更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发展协调配合、密不可分。在此背景下,作者将《“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分为四部分组成,首先指出“四化同步”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地位和研究意义,并分析农业现代化与“四化同步”的关系、“四化同步”的发展历程、“四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其次,通过研究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农业强国对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过程,总结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然后,对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对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农业发展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理念的特色与贡献;最后,强调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制度总保障,共同谱写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每一部分作者都进行的充分的论证,纵观全书,紧扣时政,内容详实。

2 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多样

该书基于十八大报告中的热点问题——“四化”同步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思路上具有以下特点:其一,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反复结合的过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更新理论,以此反复结合的形式优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其二,该研究突破了局域概念,不再局限于单个研究区域或研究期间,将国内外的农业发展过程联系起来,在空间上完成对接,又将农业现代化发展初期与现况对比分析,在时间上形成连续;其三,我国长期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建设方针,始终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文紧扣时代主旨,既重点考查了新时代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又系统分析了“四化同步”背景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的关系。

该书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多角度、多范畴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一方面,全书详细论述并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农业发展政策,再以安徽省为例,对安徽省农业投资和农业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另一方面,作者引入大量真实有效数据,采用E- views、SAS 统计分析、CAD、ArcMap、GeoDa 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细致、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再现安徽省农业投资和经济增长情况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展开定量分析,建立模型,使研究结论科学合理。同时,案例丰富,以安徽省滁州、阜阳、六安等地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主要运用SPSS 和协同理论评价各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程度。

3 研究结论可靠,终极目标明确

本书考查了国内外的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大数据,根据安徽省近三十年来的农业发展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清晰的研究思路,多样的分析方法,再加上丰富的案例分析,使结果颇具实感,这是本书一大显著特色。该书从发展现状、发展重点、发展动力、面临困难、战略指导等多个层面,涉及土地、就业、人口、城乡规划、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内容,全面掌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状况,深入挖掘“四化”协同发展关键问题,总结归纳“四化同步”相互融合的组织模式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推进政策,这对未来成功实现“四化同步”甚至推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者立足于全球化、现代化的角度从长远出发,摆脱形式解,追求有效解,详细列出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理念的特色与贡献,提出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强调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总目标、把握总方针、贯彻总要求、落实制度总保障。视觉清晰,目标明确,为全书主题内容的探讨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4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四化同步”对策建议

首先,坚持农业农村基础地位。农业发展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需求,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前提,只有生存得到保障,追求生活质量才有意义。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仍保留着落后农业大国的状态,并且人口众多,正是在这种生产力无法匹配生产需要的国情下,党和政府开始重点强调农业基础地位,并在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后,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尤其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让全国农业改革迎来了新的生机。由于党和政府自始至终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我国农业生产劳动率不断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但地少人多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想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基础地位就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其次,呼吁全民共同发展。发展农业不仅仅是农民的责任、国家的责任,应该是全体公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与设备是高技术研发领域的智慧集结;健全的农业发展政策与税收补助是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民的支持;广泛的销售平台和强大的物流运输体系,这是社会各界对农业发展的推动。只有全民共同参与,形成一条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链,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才能有条不紊地持续下去。国家的发展政策、方针、理念应该及时传递到社会各个领域,充分调动全民共同发展的积极性。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是社会发展最有力的储备力量,是未来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领导者,在实现“四化同步”中扮演重要角色,必须充分了解国家现阶段发展政策与目标,并做好准备迎接困难和挑战。

最后,坚持党对农业现代化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根本原因。在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虽然有过曲折,但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并不断改革发展方针与政策,鼓励大学生村官,优化了农业发展的干部配备;发放农业补贴调动农民劳动积极性;同时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高新农业机械。可见坚持党的领导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政治保障也是经济保障,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对农业现代化的领导都是不可动摇的。

综上所述,《“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是一部围绕“四化同步”背景下,对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展开探索和研究的著作。选题时效性强,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多样;研究结论可靠,终极目标明确。该书不仅丰富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理论,对从事“四化同步”实践工作者和研究学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各地区制定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借鉴。补齐“四化”发展中的短板,特别是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尚需更多的学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以凝聚更多的智慧和知识将该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推向更深的层次。

猜你喜欢

现代化农业研究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