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族民族特色村落文化空间营造探析
——以安图县茶条村为例

2021-11-11林晨韦宝畏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安徽建筑 2021年4期
关键词:朝鲜族村落空间

林晨,韦宝畏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0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村落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乡村社会面临着转型的现实要求。然而,截止到目前,国家对民族特色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仍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和可推广复制的模式或方案,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如何更好地推动朝鲜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延续朝鲜族传统文化,构建朝鲜族特色村落文化空间显得必要而急迫,是一个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1 朝鲜族村落的形成

中国朝鲜族是由朝鲜半岛迁徙而来,其迁徙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 世纪50 年代到20 世纪初,这时期移民主要以朝鲜半岛咸镜道地区自由移民为主,主要在图们江左岸地区自由形成村落;第二阶段是20 世纪初期到解放之前,这时期移民以日本帝国主义强制性移民政策为主,大规模迁移朝鲜半岛南部居民,形成集团部落。由于迁入者多为朝鲜半岛下层社会民众, 更有绝大一部分为佃农,其经济状况较差, 经济基础薄弱, 导致朝鲜族的民俗传统文化主要源于下层贫民生活, 往往与朝鲜半岛南部上层民众文化传统的民族风俗差异较大,这也导致朝鲜族发展的过程中,其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

2 村落现状特色及存在的问题

2.1 村落现状

茶条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8。51′,北纬43。39′。隶属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石门镇,为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明月镇12km,距延边州州府延吉市46km,距长白山158km。村内有长图铁路,302 国道东西横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茶条村选址于安图县东北部的布尔哈通河谷地,依布尔哈通河北岸,仲坪河西岸而建,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且气候温和,特别适宜种植水稻、大豆、玉米、黄烟、亚麻等农作物。茶条村村域现状用地总面积33km。有村民336 户、1214 人,朝鲜族占75%以上。村民以朝鲜族民俗旅游业和特色种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村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北侧6km 处有距今26000 年的古“安图人”遗址;东侧5km 处为著名的渤海古城——五虎山城;302 国道石门山处有清末戍边将军吴禄贞亲笔手书的“石门山碑”等文物古迹。另有茶条沟秋收斗争遗址1 处。茶条村农业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渤海时期县境卢州地方(今石门一带)已辟田种稻,所产卢州稻闻名天下。小鱼豆腐汤是茶条村独特非物质遗产饮食,主要采用当地河中小鱼与当地特有酿制朝鲜族风味酱制作,口感辛辣、鲜香,具有一定驱寒功效。每年9 月20 日茶条村举办小鱼汤节,四邻八方来此品尝。茶条村为安图县石门2014 年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2.2 文化特色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日益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也持续加大。茶条村为了更好地发展朝鲜族传统特色文化,按照朝鲜族传统民居特点,对村内住宅进行了翻新和修缮。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朝鲜族传统文化,在村落中建设了酱园、舞蹈室和活动广场。村民自发组织民俗表演队,重大节庆活动时表演朝鲜族传统的扇子舞、顶水舞、长鼓舞等。平时也积极组织妇女排练各种文艺节目,参加各类文艺比赛。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朝鲜族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反馈到村落空间功能上则需要对村落各类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以更大程度满足村民传承民族文化以及日常生产生活及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例如酱文化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在满足传承和发展朝鲜族大酱生产制作工艺的同时,进一步浓郁和彰显朝鲜族传统村落空间文化的氛围及建筑风格特征,以更好地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2.3 存在问题

近几年,在各级民宗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茶条村各项建设和发展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保护朝鲜族传统村落和传承和弘扬朝鲜族族优秀传统文化角度来看,目前茶条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村落的整体规划不完整,没有形成统一的建筑风貌特色,住宅建筑新旧不一,风格杂乱无章,民族特色不明显;自然和人文资源挖掘不够,乡村民俗旅游业开发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空间杂乱无序,功能不明确,空间利用率低,难以起到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体现民族自信的作用。

3 村落文化空间营造需求分析

3.1 文化空间的概念

“文化空间”一词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亨利·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提出。在他的“社会空间”理论中,认为空间不再是一个地理学概念, 而是一个集知识、权利与符号的能指系统, 是一种空间再生产。文化空间不是一种特定的空间概念,不是简单地文化与空间的结合体,也不是某种特定的文化形式或传统,而是一种载体,具有承载功能,能够承载体现其所要表达的文化、精神和当地特色,是一种营造的策略。“文化空间”最初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拟定的专有名词,被指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重要形态。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附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将文化空间定义为“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3.2 村落文化空间营造的现实要求

3.2.1 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前茶条村朝鲜族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种植和劳务输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提供农作物农具等满足生产生活工具存放,反映到空间形制上形成院落制,每户有独立院落以方便日常生产生活,并且在村落的选址与规划上,需要重点考虑水源、地势、耕地与村落的关系。

3.2.2 民族文化传承的需求

朝鲜族村落的现代化翻新与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强调保留了其历史建筑的形制与风格特征,形成特色鲜明的朝鲜族住宅建筑,并且村落空间的营造能很好地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活动如顶水舞、秋千等民族特色活动,对村落空间的需求则体现在公共区域规划出活动空间等特色文化空间。

3.2.3 结合新兴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多数朝鲜族村落大力发展旅游业及特色产业,形成新的生产生活模式,这对其村落空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村落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必要与其原有的村落空间相结合相适应,从而形成新的村落文化空间。

4 茶条村文化空间营造策略

4.1 整体规划,完善功能

通过对茶条村村落空间整体进行规划分析,系统分析其选址,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民俗文化传承活动,从宏观角度对村落进行整体规划。由于该村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该村东南侧为农田,围绕该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农耕生产生活体验区,并且通过道路设计辐射全村,形成完整连贯的区域。

4.2 突出特色,传承文化

突出酱园在村落中的地位,对酱园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提高酱园影响力,带动村落文化活力,形成以酱园为中心的文化产业核心,围绕酱园展开朝鲜族特色文化展示区,联动广场等公共设施,将大酱、绿豆腐等传承美食与扇子舞、顶水舞等文化活动传承进行生动结合,充分展示自身文化特色,提升自身文化自信,吸引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4.3 优化空间,彰显特色

4.3.1 民居院落设计

目前茶条村村落民居大部分仍保持着传统风貌和特征,少部分民居进行修缮但院落样式杂乱不统一,空间利用率低下,生产农具存放无序,缺少朝鲜族生活及人文气息。因此,对院落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形成整体系统的居住区域,使村落规划整齐有序,并且单体建筑设计体现朝鲜族民族文化特色,使整体村落建筑富有鲜明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气息。

4.3.2 道路节点设计

对村落道路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完善村落道路系统,使其能够将村落各部分有机的串联起来,使村落能够更加整体有机富有活力。并且对村落入口大门、文化广场等进行设计,突显朝鲜族文化特色,体现文化活力。

5 结语

空间是文化、历史的载体。随着朝鲜族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朝鲜族传统村落空间也要具有更加丰富的功能,同时还要进一步保留和弘扬其传统文化特色,与新的功能使用要求不断结合,有机地形成带有其民族特色的村落文化空间。其空间构成也应不断地探索、更新,使其符合当前的使用要求,满足使用者的精神及物质要求。

猜你喜欢

朝鲜族村落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油画《村落》
KORE A TOWN
引发海啸(下)
另类“哈韩族”:去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人
朝鲜族妈妈的心里话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