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们为什么叫他“岳帅”
——专访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运城市楹联学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岳民立

2021-11-11王胜观

对联 2021年1期

□本刊记者 王胜观

岳民立老先生算得上是当代楹联界一个“公众人物”。他对报道自己的“虚誉”,兴趣并不大。

最关键的还是,他忙。2020 年后半年,运城市楹联学会组织"千年古都"安邑征联,组织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楹联大赛,筹建中国楹联大厦……哪一件不是大事情?八十多岁的人啦,还把自己当小伙子使唤。

在河东楹联界,岳老素有“工作狂人”“工作强人”的称谓。耄耋之年仍思路清晰,口齿流利,说话一点儿也不打结儿。讲起运城楹联的事情来,如数家珍,有板有眼,像是谈论自家的孩子。

他脱稿,一口气能讲几十个对联人的故事,条分缕析,情感在焉。谈到高潮处,台上台下气场密闭,短暂的静阒之后,是长久的热烈掌声,让人不禁想起“谈笑深时风雨来”的联句。

从运城楹联现象到河东流派

我们试着用几个“一”,来梳理运城楹联走过的二十多年:

一个人——当了20 多年“挂帅干实事”的名誉会长岳民立;

一个团队——运城市楹联学会从王秀清、薛起珠到杨振生、王文广四任会长和他们的实干班子;

一支大军——活跃于全市的500 多个楹联组织及其万余名会员;

一片红——全市13 个县(市、区)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市、区)”全部达标,闻喜县和新绛县还是“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县”。运城市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和“中国楹联文化强市”;

一种现象——运城楹联文化现象;

一个流派——从高原迈向高峰,当代楹联“河东流派”奋力崛起;

一种理论——由开拓者岳民立牵头,河东楹联人从本土楹联文化实践中提炼升华、又回到实践中反复淬炼出来的新型楹联文化理论。

岳民立和他的“战友们”,用二十多年时间,做成一件不得了、了不得的事情:在有着540万人口、1.4万平方公里面积的运城,在有着“古中国”之称的五千年文明的神奇土地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粹楹联得到大面积的传承与普及。

运城古称河东,位于秦晋豫黄河金三角,是中华民族根祖之地,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聚居于此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河东文化。这里还是“中华楹联巨匠”——明代联家乔应甲的故乡。

运城市楹联学会前任会长杨振生先生,曾为这个城市写过一副“市联”:

上下五千年,华夏于斯开步早;

纵横三万里,大河顾我掉头东。

如今,在以岳民立为代表的河东楹联人的不懈努力下,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们提出“服务政治,参与经济,荟萃精品,抓好普及”的楹联文化工作16字方针;

他们总结出“三个提升”,即由学会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由一般的联事活动提升为社会文化工程、由联人的圈里热提升为社会热、大众热——这已成为楹联界公认的推动楹联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正确途径。

他们还提出“四化”:楹联知识普及化、楹联创作精品化、楹联文化产业化、楹联文化功能社会化;“三同步”:学校楹联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同步;“三到位”:楹联文化与工程规划、施工、装修同步到位等。尤其是总结出“四位一体”(联事、联创、联教、联产),成为楹联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律性经验。

他们还开创了楹联文化史上众多“第一”:

第一个做到了全市中小学校楹联教育基本全覆盖;由天津楹联界支持,创建了全国第一所楹联希望小学;由闻喜县创新的“送中堂”演变拍摄了国内第一部农村楹联题材电影《喜满堂》;第一个提出并评出首批“河东楹联传承人”;第一个创建楹联产业化基地——世纪品盛“中国楹联制作基地”和“普天红楹联文化传播中心”等等。

而在风靡全国的“运城楹联文化现象”中诞生的“当代楹联河东流派”,更是一支文化劲旅。流派命题由文化学者扆长茂提出,由领军人杨振生倡导并推向全国。历十余年,三大体系(理论支撑、语言风格、梯队传承)建设日臻完善,河东万人楹联文化大军已经形成。

如果说,成长于运城的“河东流派”在全国是“开坛立派”的一面旗帜,那她上面一定镌刻着长长一串奋斗者的名字——以岳民立为“帅”,以杨振生为领军人的“七星”“九老”“十杰”“十二秀”“二十佳”“一百单八将”和“一百五十七名传承人”等等优秀楹联人方阵。

士兵其本色 将帅其格局

又回河东,又见岳老。

在河东楹联界,大家亲切地叫他“岳帅”。

岳帅是一盆火,或者是一台激情工作发动机。即便一个年轻人跟他交流,也得调动情绪,拿出劲儿,这样才“搭”。

有一个直觉是,“岳帅”本质上更是一个兵——兵的素养,兵的作风,兵的干劲,兵的风范。

他当过兵。早先在原北京军区政治部《华北民兵》编辑部工作,后来当过运城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转业后当过行署秘书长。那种老兵风范和作派,已经积淀成为下意识,在岳老身上体现得很明显:做事麻利,雷厉风行,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务求必胜。

以前当兵拿枪,现在是一根枣木拐杖不离左右。眼前的岳老,寿眉舒朗,神态安详。只是头发花白了,腰板不那么直了,脚步不那么灵便了。但他依然是一个战士。他的内心是热烫的,激情还在燃烧,理性的习惯、思辨的气质、流利的表述也都还在。

早在1997 年,退休后一个偶然机会,经薛起珠先生推荐,岳民立先生接触到楹联,“我并没有家庭传承,没有像人家一样爷爷父亲之类的启蒙熏陶。”只是因喜欢而学习,然后是深入参加活动后,觉得有趣,就决心做点儿事情。于是担任了刚刚成立的原运城地区楹联学会名誉会长。

“主要是为会长干工作创造条件。我当‘名誉’,照样可以多做实事。”

这些年,岳老充分发挥其行政、社会、媒体和教育资源优势,一心一意为学会作顶层设计,思谋大事。

“主要是策划运作、组织发动。注重出点子、用人才,而不拘泥于事务中,不着力具体创作。”岳老说。

一出书斋,春意盎然。杨振生先生这样评价:岳是做平台的。一个“运城楹联现象”,一个“河东流派”,在他手上做成了。“他把联事做大了,全国少有。岳是一个战略家。”

一张“军用地图”挂在办公室墙上。岳老伫立凝思,眼前仿佛雄师百万——那不是打仗用的地图,那是一张河东楹联文化发展动态图。他把军事上标识作战示意图的作法拿来,在运城地图上用不同符号标出各级命名的楹联文化先进单位。运城已经形成以汾河、峨嵋岭、中条山为标志的三条楹联文化带,燎原之势,一目了然。

这张《联卷河东示意图》,“三条楹联文化带”“八个楹联文化密集区”的新提法,让人耳目一新,观者无不称奇。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即便是老帅,有些具体事情还得亲自出马。

为了实现自己提出来的“十六字方针”,岳老曾一次次找有关领导和部门。“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即便有从政的人脉,可架不住领导一茬茬地换,他又得一个个地做工作。

“退下来比岳官大的、人脉比他深广的有的是,但未必有岳的精神。”杨振生说,有的领导要找十几次,看到他在领导门前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领导家门口手按门铃又收回的举动,哪个楹联人能不动情呢。

正是他的超前理念,他的“钉子精神”,让领导一次次批签。这些年以市委、政府红头文件和政务简报,发布楹联学会工作的有20 次之多,在市委会议厅召开各种大会、新闻发布会有十几次之多,以政府明传发会议通知也不少。在运城,楹联最终被纳入主流文化,一届届领导支持楹联工作,甚至出现了2020 年市委把农民楹联大赛列入国家级节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和万荣县“三级书记抓楹联”的典型经验,真正做到了“由学会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

岳老有一辆老旧的“飞鸽”自行车。20年里,一次次骑着到市委开会,到市直单位找人。也不知有多少次,在市委大楼前的情景给他带来小小的尴尬。他自吟的几句打油诗可以见证:

大雨倾盆下,“高官”乘车归。我在雨中站,冷水刺脚心。

这可图个啥?热泪湿满襟。低头又一想:事要来回看。

骑车可健身,雨水能清心,自愿找苦吃,高兴回学会。

今年80 岁的河东联坛“七星”之一文振西先生,提起岳老有说不完的话:他干了几十件“创新事”,最可贵的是他身上凝结出的“运城楹联精神”,“痴于国粹醉于梦,红了对联白了头。”

“我至少6 次见他流泪。两行热泪两行字,一片赤心一片红。”

“在楹联工作会上,亲眼见他谈到工作中的艰难,谈到河东楹联人的感人事迹时,几次不能自已。”

2017 年冬,在山西河津市召开的“楹联流派与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上,岳老为与会的近百名代表介绍运城楹联的发展,他指着会场张贴的大幅“联卷河东一片红”地图说:“一个月前,我们终于实现了全市十三市县楹联全覆盖!”他几乎哽咽。随后与会代表倾情诉说岳老诸多感人事迹,台上台下哭成一片,掌声伴着热泪经久不息。

“闻喜县寺底村口,立起‘中国楹联文化村’的高碑,岳老一夜难眠。随后的大会上,便有了著名的岳老‘寺底四鞠躬,感谢有功人’的故事。”

“对楹联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挚爱,做事百折不回。他的生命已和楹联融合在一起。联界有人说,河东楹联就是岳老的心肝宝贝!这话一点不假。”

中国楹联学会前会长孟繁锦多次来运城考察。他曾动情地说:“运城楹联文化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岳民立现象’。”

指尖上的楹联风云

“赶时髦”,岳老不比年轻人差。前不久闻喜县东镇诗联学会成立20 年活动,岳老因身体原因没能去,他用微信发过去肺腑之言,“亲们”的词语都用上了。闻喜学会执行会长何沁学代念的时候,下面是会意的笑声和激动的泪水。

“我原在河东楹联网发上发帖。从2018 年开始在微信中发。荆齐美帮我在整理,东西太多。”

岳老说,2009 年5 月开通的“河东楹联网”,目前网上楹联会员4000余人,与国内20多个网站链接,有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友浏览,是比较活跃、很有影响的网站。

岳老坚持每天上网。建站10年来,他发帖近万条,在线时间之长无法计算。他发的帖多是肯定、鼓劲,举一反三,提些建设性意见。提起他的网络接受能力、使用能力和营造“网上舆情”能力,没人不竖大拇哥儿。

三年前,岳老开始发微信,大量微信跟帖,传播信息,指导工作。他还用微信沟通,结交了一大批天南海北的朋友。

运城楹联的很多大事,都滥觞于微信上的最初交流和碰撞。这种“指尖上的楹联风云”(学会顾问许丰庆先生语)成为岳老的工作特点和生活内容。

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天天留心楹联事,抒发楹联情,真像一台上满发条的时钟,铿铿锵锵地走着。

岳帅的脑子,问题的篓子。岳老常有“时不我待之感”。思维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晚上睡觉时往往还在工作。

又是一个凌晨四点,他习惯性地醒了,定定神,最近的联界诸事过电影般在脑际流过,一些想法和动议开始形成。他拧开台灯,“指尖风云”开始了。

这时候的窗外,晓风残月,万籁俱寂。岳老的书房斋号正是“晓月斋”,不知道他是不是对联界起得最早的人。

从中国楹联学会到村镇级别的学会,从地厅级领导到县乡村领导,从征联活动到联教基地,从理论探讨到基层实践,不知有多少圈里圈外人收到过他言辞恳切、思路清晰、直达旨要的短信留言。

笔者同岳老同在一些微信群,经常看到他“浮出水面”,发文点评、切磋、谈感想,简直是一个“楹联活动达人”。

用楹联,传递城市名片

隆冬时见到岳老,他刚参加“安邑海内外征联颁奖总结会”,政府给他颁发了“特殊贡献奖”——岳老用微信发动全国联友,在100多个群里转发征联启事。

征回好联,宣传有着“禹都安邑”之称的古都,下一步呢,是佳联制作和悬挂,提升古都品位,把这里建成运城市作为“中国楹联文化强市”的标志性区域。

“我的主要注意力是时刻关注党和国家大事,关注地方政府大事,关注联界新动态、新经验、新生事物。”

岳老经常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不失时机地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当参谋、找机遇,开展有效的楹联活动,不断探索当代楹联文化与行政体制相结合、与社会主流文化相融合的途径,使楹联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日渐增强。

运城市官方的许多重大活动,都用楹联反映。而举办征联,便是重要抓手之一。

早在2006 年7 月,在庆祝运城市当选“全国十佳魅力城市”海内外大征联中,岳民立别出心裁地在启事中增加征集“市联”内容。

在征回的1300多副作品中,初评20副,过年时放在南风广场和市委大院门口让人投票,同时向全国楹联名家发函征求意见。征集“市联”为全国首创,评市联更能体现市民意愿。他们组织专家确定候选作品,编了号,在南风广场公布,让市民公开投票选十副。

此事一时轰动起来,全家三代人共同讨论的,熟人当面商讨推荐的,机关干部多人参与的,学会一天能接上百个电话。人们沉浸在为自己的城市遴选“名片语言”的幸福时刻。

事后证明,选出的10副“市联”确实得人心顺民意。杨振生先生撰写的“人文至本,关公至圣,盐湖至宝;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一联在市区随处可见。“市联”由政府发文公布,进入政府对外宣传工具书和学校教材,很好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对外形象。

对时政的敏感度决定了与社会结合的粘度。有一年市里确定十项重点工程项目。岳民立马上意识到,楹联人出场的机会又来了。时来易失,赴机在速。他很快与市发改委主任商议,搞一次重点工程大征联。全国联家投来2000 副联作,评选出100 副,交付各个重点工程使用。

20年来,上百次的大小征联,历练了楹联人,帮助了政府工作,提升了运城的城市知名度。

还有一件事情,也反映了运城楹联人这只参与社会生活之手“伸得够长”。

春节,红彤彤的春联世界。但现在机制联泛滥,病联、不规范的春联实在太多了!

又是学会操心,协助有关部门,整顿规范春联市场,包括生产、批发和营销市场。机关单位是使用春联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使用优质春联。他们倡议各机关、单位的大门和大院带头张贴新春联,不出现病联和过时联;各机关提出自己春联张贴的位置和需求数量,学会组织力量,分配任务,认真撰写,满足要求。

运城市城区里,创建领导组确定河东东街为“春联示范一条街”,由市楹联学会组织楹联骨干,为400多个单位和门店撰写合格的嵌名新春联,搞出样板,影响带动整个市区……

2020 年,运城撤地建市20 周年。岳民立先生实至名归,被评选进入“20 名功勋人物”。运城成为“中国楹联文化强市”,被列入20 件大事。他感慨道,这不是他个人的荣誉,而是全体河东楹联人的荣誉。

任重道远 未来可欣

运城楹联人活动多,报台和新媒体上出镜多,以至于有时候坐出租车,连司机都认出了岳老和同事:“你们是搞对联的吧。”

在更多场合碰上熟人,人家会上前招呼:岳老,还在忙您的楹联。该歇歇啦!

岳老是1937 年生人,今年本命年,84 岁整。“该‘裸退’啦。绾一个结,完全交给年轻人干吧。”岳老说,长期的睡眠问题,加上最近身患小恙,此次接受采访,也算是他的一个“收官动作”吧。

岳老很清醒,他们做成了一些事情,从大的方面,其实是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良机:有“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气候,有积淀深厚的河东文化底蕴,有一批热爱楹联、痴迷楹联的楹联家、书法家和企业家,以及敢担当、有作为、助力楹联的党政领导和部门领导。天帮人助,何事不成?

从军,从政,从文;妻贤,子孝,家和;精神健旺,举重若轻……从某种意义上说,岳老是一个难以复制的楹联活动家。今天楹联文化实践进入深水区,光靠人际关系显然难以推动。岳老经常自问:“实现一片红之后,在诸多荣誉、赞扬声以及不同意见面前怎么办?”

岳老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夜里很晚了,临猗县楚侯中学校长张展玉打来电话,说他们是联圣乔应甲故乡的学校,想搞楹联教育,却不知从何抓起,一着急,冒昧打来电话。岳老一听睡意全无,马上跟他聊了起来,推荐他学习新绛县西街学校等楹联示范校。

岳老深知,抓联教、抓传承,才是治本之策。他们曾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实用教材,率先提出“楹联进校园”的响亮口号,尤其是最先在全国提出并实践“全覆盖”的艰巨目标。

令人欣喜的是,2020年,运城市教育局已把“楹联教育”写进10大工程,这在全国来说也是少见的。

岳老还谈到一个好消息。运城万荣县著名的李家大院,不久前拨给学会两座院子,供他们搞楹联博物馆,可将散落在民间的古联、牌匾、楹联传说故事等楹联遗产,以及现当代联家名作、楹联研究成果等展示出来,传承广播。

还是有人担心,岳老、杨振生先生把台子搭这么高,后面的人怎么办?

王文广,70 后,联墨俱佳,运城楹联学会现任会长,2020 年接替杨会长成为学会第三梯队的领头羊。他当过基层领导,有管理经验。正值壮年,事业心强。

他表态说:岳老不可复制。但他做人做事的精神可以继承学习。“今后,学校联教仍是最大努力方向。此外增强自我造血能力,给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楹联本来是最接地气的,不能办成象牙塔,小圈子里玩。学会要发展自己的楹联文化产业,为万名会员提供服务,为成千上万老百姓提供服务。我有信心接过前辈的大旗扛下去,高高举起。”

事实证明,以王文广为会长,包括赵若迪、扆军宣、何沁学、闫波、张丹薇、毛建民、张俊珠、荆富强、董学政、荆齐美等在内的新班子,在去年防疫抗疫战斗、农民楹联大赛等几项大的活动中,表现出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业务水准。运城楹联学会顺利实现新老交替,在年轻化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尾 声

八十光华,文苑虬松寿;

一生磊落,联坛岳老尊。

这是前几年岳老八十大寿时,蒋有泉先生题赠的贺联。

做人圆融,做事精进,修来福气,渡人渡己。已过杖朝之年,岳老显得平静:这些年把楹联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有河东特色的楹联文化繁荣发展的路子。

“自己也收获了内心的丰盈,学习在其中,责任在其中,快乐在其中,情感在其中,朋友在其中——很庆幸,这‘五个其中’,使我的晚年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联都无冕帝,劲旅有军魂。运城楹联界的朋友说,用20 多年时间,在河东大地打赢了一场楹联文化普及的“人民战争”,岳老其实一直是名誉会长,也没有留下更多联作。——外身而进,无我而成。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用在岳老身上真是切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