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主”志玲(外一篇)

2021-11-11苏北

边疆文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仔仔公主妈妈

苏北

我的狗爱我远甚于我爱它,这个事实简单明了,不可否认,总令我心怀愧疚。

——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 劳伦兹

我要写写我家的小狗了。它和我一起生活两年多了,它每天在我眼前转,我可以说已十分的了解它。用我们家乡一句粗俗的话说,它屁股一翘我就知道它拉什么屎。

从哪说起呢?

先这么设定一下吧。它是母狗。但我们不叫它母狗,叫公主。它也有大名,叫志玲。因为它有两条大长腿,同林志玲一样。说这话一点没有诋毁某人的意思,因为志玲在我们家,早已不是一条狗了。它是我们的一个家庭成员。它有一切人的生活用具:床,衣服,水盆,饭盆,都十分精致。甚至还有许多玩具,布娃娃,小喇叭什么的。这些玩具不是摆设,它可是要经常玩一玩的。

好,现在就说说这位志玲公主,我们就直接昵称她志玲吧。应该说,或者可以肯定地说,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优点。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呢?

下面我们就说说她的日常生活。从生活中向她学习,或者说,“向她学习生活”。

它每天的事大致有这么几件:就从早晨开始吧。早晨起来她先请安,之后卖萌(求抱抱)。这里要强调的,她非常非常的懂“眼色”,或者说看眼色。比如你是五点起来小解或者喝水,她在暗处——有时沙发肚下面,有时沙发上面,有时电视机柜上,有时茶几玻璃台面上,有时窝里,——只要微眯着眼睛(她在任何角度都能观察到你),溜你一眼,大致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时她依然享受她的,或者说依然高卧她的。待到你正式起床,这时大约是六点半,或者七点,或者更迟:八点。——她绝不会在你起床前去扒你的门,影响你休息。二十年前,我们养过一只白色的京巴,每天五点就扒门。门扒坏不说,把你觉给吵了,那时年青,贪觉,把人给烦死了。——好,还是说我们的志玲吧。你将门一打开,她确认你真的是正式起床了,这时她便从容走向你(可以说是款步,不是小跑),将两只雪白的前爪(噢,忘了告诉你,她是白色的)伸出,一直伸出很远,以致身体完全覆地。总之,一个拉长或者拉伸的动作,这你完全可以看成她给你请安:

“请早安啦!”

之后她便起身,开始两腿直立,另外两腿伸到空中,或者悬着,或者搭于你的双膝,这就是求抱了。这也是由我惯出来的。她求抱,我便抱。一般会托住她的两只前腿,像抱一个婴儿一般,抱在怀里(我想,这时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是蛮享用的),边抱着边说:志玲,昨晚休息得好吧?她就会眼珠一滚(她眼珠较大,但眼白是有的),露出眼角的一处眼白来,表示她明白了:

“还可以吧!”

之后我便会走向阳台,拉开纱窗,让她两腿直立于窗框,两前腿扒于窗沿,这时她就可以瞭望都市的早晨了。一般她会上下左右都看一看,特别是天空或楼下的行人,她会多看一会。在巡视了一遍之后,她便两腿前蹬,要求下来,表示看好了。我便把她抱紧,轻轻放在地上,再轻轻拍拍她的屁股,她便箭一样的一溜烟跑了,见到地上的布娃娃或者响器(一种塑料的小鸭什么的,一咬就响),一口咬定,左右甩几下,表示这一个早晨开始了,还是比较快乐和开心的。或者可以说,是比较甜蜜和受宠的。

早晨下去蹓蹓是必须的。一是散散心,二是也顺便解决大小手问题。我们首先是洗漱,她就在各屋转转,客厅,卧室,到边到沿,都考察到,如果能在我的床头偶尔发现一只臭袜子(我们发现她有此喜好,一般都把袜子藏得高高的,偶尔忘了放了),那可是十分开心的事,会立即叼走,跑向自己的窝或者沙发肚里,去认真地把玩。我们虽忙着各自的洗漱,可也是眼观六路的,一时见她不见了,知道她肯定找见了什么“好东西”,躲哪“享用”去了。一看,果然。便从她口里拽出,她也不反抗,“不让玩就不玩呗!”她依然从容的到处去逛了。或者偶不满意,你拎着袜子走,她会冷不防,一蹦(姿势优美),上来一下,抢走你的袜子。不过你再从她嘴里夺下,她也无所谓,依然如故的去逛她的。

该下楼了。

你拿链子的时候,她就知道该出门了,便走过来,立在你的面前。

说是狗链子,也是口头禅,其实是一根绿的或红的软布绳。可做工却很精美的,可以说是很漂亮的一根绳子。这时她静候着你将她两腿抬起,套好络绳,扣好。

一旦出门,她比你还急,牛拉犁似的顶着往前拽,你只有被她拽着一步一步赶着走。到了外面,就是她的天下了。她这里嗅嗅,那里嗅嗅。她似乎特别喜欢闻汽车的轮胎味,总是围着院子里的各种小汽车轮胎闻个不停。嗅嗅玩玩之后,她便开始转圈,转几圈,后腿一蹲,小解。小解时你看她那个样子,两只后腿支得很开。小便多且急时,她还边解边往前挪几步,绝不会沾到自己的腿上或身上。解完之后,好像一下子轻松了,又好像完成了一件很大的工作,快快活活的往前跑几步,便无事人一般,又快乐地忙别的去了。

对面有时会跑过几只她的同类,这个时候就要看她的兴趣了。有时理,有时不理。有的理,有的不理。比较熟的有多多、都都、小宝、酸奶、小黑、十一和小胖。她最不对付的就是乐乐。不知道前世是什么冤家。每次见到都狂吠不已,都要主动出击示威。乐乐已经是一个“妈咪”了,个头不大,已生了五六个孩子。志玲与一个叫嘟嘟的,关系还不错。见到面都互相闻一闻,嗅一嗅。嘟嘟生在美国,说起来也是个“老外”了。据说刚来时水土不服,整天狂吠不已,声音洪亮之极,像个歌唱家。嘟嘟与志玲不同,她对汽车无感,专门对付摩托车,一见有摩托过来,就一阵狂叫。嘟嘟可是个高富帅,从美国飞过来,据说飞机票和检疫就花了一万多。噢,忘了说了,嘟嘟是黄色的,淡黄色,是一个小帅哥“老外”。

早晨逛完了,该回去早餐了。你只要说一声。回!她便两腿像“调饺面”(快的意思)一般一溜烟跑回楼洞去了。

回到家里擦擦脚,就是一副轻松的样子。开始在客厅里玩耍。她主要玩长颈鹿的布玩具或者黄色的小鸭子。这两个玩具中间都有一个发声的地方,她便趴在地板上,两手抱着,歪着头去咬,咬出一声一声的“叽哇”之声,声音颇有节奏,而她身体的姿势,也是千百样的变化。有时趴着,有时仰着,有时侧着,有时半侧半歪扭股糖似的,反正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好看怎么摆。她那一身的萌态,做什么动作都好看,都是健康的,舒展的,美的。大自然真是神奇,能给世间造出这么些美妙的生灵,有温度,有情感,还会卖萌。

玩腻了之后,该吃早饭的。你这时或在厨房或在阳台忙碌,她轻轻走过来,站下,仰头望定你,专注而又认识。你就知道这时她不是来找你玩的,而是有诉求。你不理她,她就那么站着或者坐着望住你。你再不理她,她转头走了,到厨房找她“妈妈”去了(我们家的那位,我们称之“妈妈”)。“妈妈”忙着做饭,她会又转过头来,到阳台上来找你,依然那么专注而认真。有时她也会到女儿房间转转,女儿根本不理她,她没趣,又走回阳台,望定我,我一声轻唱:走啰!吃饭去啰!她马上听懂,身子一旋,一副快乐无比的样子,就要往饭盆这边跑,边跑边跳,旋转着,简直就是舞蹈。

早餐有狗粮和鸡蛋黄(她不吃蛋白)。她原来吃东西特别急,可以说是狼吞虎咽。后来大了些,而且我们总是说,慢慢吃,嚼嚼;慢慢吃,嚼嚼。她似乎听懂了,有时将头仰得很高,嚼得“嘎嘎”有声。这时我们便会夸她,嗯,真棒!志玲真棒!

我们的一个邻居,是一位爱狗人士。一回她对我们说,狗从小的时候就要夸她,她能听得懂的,越夸越温顺,越夸越乖。我们这么试着,仿佛真有效果似的。

闲逛和睡觉成为上午剩余下的时间的主要内容。她依然会沿着客厅和各个房间散步,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可消遣的。可以说她此时的步伐是“方步”:从容,淡定,威严而不失自信。所以也可以说是“闲庭信步”。一场“巡视”之后,如果一无所获,她此时便会就地一倒。倒的地方多半是客厅地板的当中,或者大门的门口。倒在客厅当中毫无道理可讲(过去有一句话叫“好狗不挡道”,大约说的是这个意思吧)。倒在大门的门口,主要是门缝里的穿堂风吹得舒服(那是夏天)。她的“妈妈”经常夸她,说“睡姿优美”。她不管如何去睡,都睡得姿态横生。她这个夏天发明了一种睡姿:仰倒在门后面,肚皮朝上,头侧仰,一只后腿轻轻支到墙边的踢脚线上。简单打个比方说,就是“跷起一只二郎腿”。那个样子,就是一个:爽!

吠是要吠两声的。一个足足的觉睡起来,先找找人,看看家里有几个人在家。比如我在卧室或书房里,她迈着“方步”走过去,揍到你怀里(或者腿边),用舌头在你的手上舔两下(弄得你一手潮湿),表示向你打过招呼或者问候过了,就转身走了,依然迈着“方步”,——这时,忽然门外有了动静,她一改“优雅之态”,立即箭一般地冲到门口,冲着门外(或者隔着纱门),一顿狂吠:“喔呜!喔呜喔呜喔呜!”

我们总是说,“志玲,不要叫!是邻居”或者“是小然姐姐,她逗你玩的”。

小然姐姐是我们隔壁的孩子,今年十岁左右,上小学。她每天放学回来,在门口,都要模仿志玲的叫声叫两声(有时我们都没有听到,而志玲总是听到),逗志玲玩。志玲可不想别人模仿她,很不高兴,一听到她在门口“喔呜喔呜”,就冲到门边,头仰到天上,使劲叫,认真极了。那个样子似乎挺凶。在别人看来,还是有点狗样子的。

邻居中的几户,她也是分人的。她知道谁同她更亲近些,谁更喜欢她些,她肚子里一门的清楚。我上面说的那位极爱狗的邻居,是位女士,长得小小巧巧,样子很俊美,我们叫她“仔仔妈妈”。因为她曾养了一只大金毛,她喜爱极了。每天早晚带它下楼去遛,都是拉着狗的项圈进到电梯。我们没有志玲的时候,对它也无所谓,时间长了,在电梯里偶尔答话,才知道这只大金毛是一个瞎子。

我问:“为什么瞎的?”

她答:“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它的视力好像越来越不好,忽然有一天就看不见了。可能是老了——白内障。”

“狗也跟人一样,也会得白内障?”

“可不是跟人一样,它什么都懂的。”说着,她摸了摸“仔仔”的头。

“找医生看了吗?”

“看了。医生也看不好。”她一脸忧愁的样子。

这只金毛老极了,也大极了,有五十多斤吧。据说已养了十几年,换算成人的话,也八十多岁了。“仔仔妈妈”原来不住在我们这一幢,她是后来搬来的,来了就有了“仔仔”,我们家的那位(我爱人)对我说,“仔仔”妈妈可爱狗了。她也太爱了。为了“仔仔”,她十几年都不出门旅游。她的微信圈里也都是关于狗的信息,“什么哪里有流浪狗,有什么爱心人士要收养啦”“哪里有捐赠的狗笼子、垫子啦”,还有“愿所有的流浪动物都能被温柔相待”之类的爱语。

一天我早晨下楼,见“仔仔妈妈”已在门口倒车,我走过去,对她说:这么早就出门了?

再一看,她眼圈红红的。

她走过来,小声地对我说:仔仔死了。

我“啊”了一声。她说昨天夜里死的,说着她拉开车的后门,我一眼看到车的后座上一只金黄色的大狗躺在那里,吓了一跳,说:赶紧关上,我害怕。

她忽然说:有什么怕的!人还死呢!仿佛一下子变得特别地愤怒。

我缓和说,你现在干嘛去?

她带着哭腔说,我带它去火化去。

狗还有火化的地方?

有啊,在十五里井,早就有了呀!

我算是长了见识了。这个世界上,其实什么都会有的,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仔仔死后,“仔仔妈妈”的精力便转移到我们的志玲身上。每次见到志玲,都特别亲,总是弯下腰,或者蹲下来,柔声地说:志——玲——志——玲——

志玲便冲上去,在她身上、怀里乱蹭,极其的亲热。有时“仔仔妈妈”突然下电梯,正好碰着志玲出门,志玲见到她亲热的,那个屁股就一颠一颠地跑圈了。

中午的饭也是正点的。到点了,十一点,或者十一点半,她即开始往你跟前坐着,不管你是在厨房,或者书房,不管你是坐着还是卧着,她都会走到你跟前,一屁股坐下,那就是说:到点了,该给我供应午饭了!

“她的妈妈”说:“不要吃那么多。吃多了长胖——‘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还要减肥,多麻烦。”

志玲听着,似懂非懂的样子。她的态度反正是:不弃不馁,不怨不嗔。

中午依然要吃到二三十克(狗粮,饭盆上自带电子秤)。有一段时间,有一种狗粮吃厌了,每每来喂她狗粮,就闻闻,之后就退到一边,不想吃了。你不理她,她来回转转,转一会儿,只有走过去,又闻闻,之后再慢慢吃,吃得慢极了,仿佛是没有一点兴趣,但也没有办法,只得凑合着吃吃罢。

她吃完了午饭,而我们还需要在厨房烧、炒,她就客厅、厨房来回转,看有没有能弄到什么零嘴的机会,实在没有了,就趴在客厅地板上,休息休息,而眼睛是一刻不停地观察着各个方向的情况。

我们开饭了。只要你开始拿碗放筷子,她就站了起来,一起参与你开饭的活动,桌下、椅边、厨房、餐厅,忙得比谁都还要欢实。

我们终于坐了下来。这时,她便有选择的往我身边一坐。她绝不会坐在“姐姐”(我女儿)这边,因为“姐姐”铁石心肠,不管她多么努力,她都不为之所动,连一粒饭星子都不会捞到的。她也很少坐在“她妈妈”腿边,她也不给她饭菜吃。

只有我,见她坐在身边,不声不响的,那个乖样子,心疼。她一坐能坐很久,你若始终不理她,她便会上前在你腿上挠那么两下,那么的轻,那么的小心,意思是说:你把我给忘了吧?我还坐在这里呢!她那么严肃认真地坐着(她的坐姿可以说威武得像一只狮子。)

要么是坐时间长了,就屁股两边扭扭——也就是我们人常说的,换换姿势。她永远不会生气的,更不会动怒。给则高兴,不给就这样坐着,意思是:看你可好意思哪!

一般这样几个回合,我便要败下阵来。实在不忍心的,或青菜,或鸡肉,或羊肉,或排骨……总是会撕下一点给她。此时的她,可以说,非常快乐,甚至是非常开心,迅速地、可爱地便咬了过去。

我来说说她的咬吧。你给她一点东西,即使再小,她也不会咬着你的手。实在太小了,她便会侧着头,用嘴边小心地衔着,那个姿态的文雅,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

而我此时,即会受到两位“小主”(她妈妈和女儿)的攻击,甚至那位“小小主”很是生气。她们的意思:狗只能吃狗粮,不能随便喂她东西。否则,小则吃坏了肚子,大则吃出病来。

她们经常的口头禅:“生病看医生是很贵的,到时候你给钱吗?而且还要受罪。”

我也懂得她们的好心,可是,可是,即使一个人,这样的一个态度求你(假如是求的话),你好意思吗?你能忍心吗?

正如佛教中所说的:“贪,嗔,痴,求不得”。这些,对于她来说,应该也是有的。可她最大的优点是:放得下。她不纠结,不怨怼,不愤怒。一切都是十分的淡然。有则更好;没有,也不生气,依然从从容容,淡淡定定,快快乐乐。

她的“妈妈”经常说:我们人类真的要向动物学习:我努力了,没有得到,也很坦然。如若再有机会,我再努力。不发怨,不生气。

我们吃完了。我拍拍手,她就知道,一切都结束了。一抬屁股,走了。她真是走得干掉。走了,就玩她的,或小熊,或长脖鹿,在那里咬咬、甩甩,弄出有节奏的“叽叽哇哇”的声音。

玩一会儿,该睡觉了。找个地方——冬天,沙发,床垫;夏天,地板,台板(上面有玻璃,凉快)。她真是会选地方的。

她的睡姿五花八门,或躺,或趴,或仰,或斜卧,或半躺半卧,无不十分美丽。真是要线条有线条,要颜值有颜值,无不令人怜爱。

晚上到点,也是如此:该给我晚餐了。

饭后下楼逛逛,顺便解决大小解的问题。回来再转转,就应该睡觉了。她夜里睡觉挺死的。有时为了安静,躲到沙发肚子里去睡(她以为她躲得严,其实尾巴还露在外面,这就很可笑了。)俗语说得好,“你还是露出了你的狐狸尾巴了吧?”这是相当有道理的。有时你半夜从她身边过,她最多睁睁眼睛,看一下,又闭上眼睛睡了。

当然,半夜里听到有什么动静,她便会立即警觉起来。楼道里只要弄出一点点声音,她会立即冲到门边,狂吠几声。在深夜,声音嘹亮而清脆,表示她也在工作,没有白吃你家的干饭……

当然,我们也不都尽是些阳光灿烂的快乐。也有过忧伤和苦难。那是志玲刚来家不久的时候。那时我们对狗的知识还懂得太少。记得有一次带她回老家。老家是平房,有院子。她倒是快活了。在院子到处乱跑,一会儿花坛嗅嗅,一会儿阴沟乱拱,把身上弄得跟“泥猴子”似的。一次,她竟然在一张老沙发后面,发现“她奶奶”(我妈妈)藏的一袋咸鱼干,不知怎么给她趴了出来,狼吞虎咽一顿猛吃。待发现时,地上已给她搞得一片狼藉,赶紧上去阻止,可她还挣扎着要去吃,嘴里还紧紧衔着一条,我们费了半天劲,才从她嘴里将那半条鱼拽出来,气得又对她的屁股猛抽了几下,她这才乖乖地跑到一边去了。

可是,只一会儿,她在院子走廊上,吐了。吐了一大堆,将吃下去的几条咸鱼,都吐了出来——过后才听有经验的人说,狗不能吃咸的。它却一下子吃了这么多的咸鱼!

即使这样,吐了之后,她并没有什么不舒服,还是神气活现的。

没想才过了几天,带回到城里,她生病了。先是看她没有精神,老趴在那,后来就不吃东西了。我们也不知道带她看医生,心里想:狗皮实着呢!清饿几天也许就好了。

她生病真是可怜,眼神那么忧郁。总是躲在角落或沙发肚里,趴在那里。

过去蹦蹦跳跳,一下子不得闲。生病之后再也不跳了,你出外回家,她拖着病躯上来迎接你一下,把两只前爪象征性地向你腿上一搭,之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再后来她连走也走不动了,听到响动,也只是艰难抬一下头。

她已经好几天滴水未进了。你给她盆里放点水,把她抱过去,她连嗅都不嗅,扭头就走了。平时对吃简直入迷,疯了一样抢食。我们都说她是“饿牢里放出来的”,可是这时你给她一点狗食,她闻一闻,一点兴趣也没有。

有一天我以为她死了。一摸她身上,一点热量都没有了,她软软的,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我对她妈妈说:“她妈妈,她妈妈,小狗死了!”

可不会儿,她却艰难地抬起了头。

原来吃饭时,她总是要吃。我们说,坐下,坐下,就给吃。几次一教,她会了。我们一吃饭,她就老老实实地坐在你腿边,坐得像个卢沟桥的石狮子,一团白坐在那里,由不得你不心软,给她吃红薯、胡萝卜、鸡蛋……反正她嘴“泼”,什么都吃。

这一下她什么也不吃了。

有一天早晨,我起床过来看她,可一点好的迹象也没有,还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她不知怎么爬到沙发上的,蜷着睡在沙发中心,你走过去,她顶多抬一下头,后来连抬头的劲也没有了。

我再一看,地上一长溜的血。她已拉血有几天了,可今天又是这么多,我的心一拎,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必死无疑了。

她的无助让你心碎。她忧伤的、温柔的眼睛看着你。那个可怜见,她“妈妈”就是这时被她击倒的。女儿急得要命,说“你们怎么还不带她去看啊!”母女俩赶紧带她看医生去。先是看了一家医院,不见好,又换了一家,还不见好。女儿急得直叫,“怎么办啊!怎么办啊!”她“妈妈”也急死了,来回地看住她,说,不花钱怎么办?你不能看着她死吧?

母女俩又遍城找医院,终于找到一家医院,对了症了,慢慢才好了起来。我们也知道了病因,叫“细小”,却是个险症。当然几千块钱也没有了。

好了之后,她“妈妈”忽然极爱她了。而且越来越宠她。

这么一晃,志玲来我们家已经两年多了。她也从一个三个月大的“小不点”,长成了一个小姑娘。可以说,已俨然是一位漂亮的公主了。可是她的“妈妈”有时还会抱起她,边来回走动,边哼唱自编的歌谣:

妈妈爱志玲呀!

爸爸爱志玲呀!

姐姐爱志玲呀!

志玲爱我家呀!

呀呀!

…………

风雨凤阳行

凤阳三日,风雨交加。然我们兴趣非但不减,还日渐热情高涨。登鼓楼,谒皇陵,游龙兴寺,访中都古城,再走小岗,访农家……一路收获,一路激情。三天下来,眼界大开,收获满满。

凤阳与我的家乡天长,同属滁州管辖,从这方面来说,也算是我的家乡。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在滁州学习和工作,就知道定(远)凤(阳)嘉(山),滁(州)来(安)全(椒)和天长,此为我们地区所辖之七县,然天长偏东一隅,地理风俗更近淮扬,青年时虽来过几次凤阳,然印象模糊,不能得以领略凤阳之深厚博大。今时隔多年重访,为其辽阔宏大,甚为惊叹。

壮哉!凤阳。

风把皇陵神道两边的柳和杨吹得东倒西歪,似乎要拨起它们随风而去。雨以一种斜切的方式凶猛地狂泄下来,搅天搅地。仿佛这疾雨是被狂风威逼下来似的,要么就是它们合谋的结果。神道两旁的石人、石马、石虎、石狮以及文臣武将们,在狂风暴雨的冲刷下始终静穆不语。也许它们早已见惯了这样的风雨飘摇的日子。几百个春夏秋冬,几百个风霜雪雨,它们当然享受过辉煌,但更多的是寂寞、无奈和荒凉。我看过皇陵在不同时期的老照片,真是不胜唏嘘。一张民国时照片,一只石羊身上骑了五六个男女,还有一张全景的,荒凉凋敝,杂草丛生,而一张“文革”中的,则石马石羊移地,倒伏在草丛之中。历史真是个喜欢开玩笑的家伙,它总是用一种荒诞的方式呈现出来。

朱元璋多次重修皇陵(朱元璋父母的合葬墓),史料记载:1366年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就重修过一次皇陵,三年后的洪武二年,又一次重修皇陵,“加修寝园,厚封广植,崇列华表”,洪武八年再修,并且立碑撰文:孝文皇帝元璋谨述:……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彷徨。(《大明皇陵之碑》)。当然是为了体现他的孝道。其实这位乞丐出身的帝王,他更知道江山之来之不易。他更重要的目的,也是借此来倡导孝道。家国兴旺必须从孝悌做起,风俗淳厚,才能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以巩固他的“万世根本”。

其实,没有什么是不变的。所有的朝代更迭,都是在征战、杀戮和腥风血雨中完成。这片深沉浑厚而又多难艰辛的土地,却始终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而这座皇陵,几百年来,何尝又不是一直在风雨之中呢。

雨一直在下。雨点密集而任性,狂风也不消停,纠集着雨点,演奏着一幅风雨交加的自然和历史之曲。

一出皇陵便到了东陵村。东陵村,顾名思义就可以了。依然是风雨大作。进到一个屋子,桌上已摆满了整盘的葡萄。紫得像一片飞霞。或者,紫得像一颗一颗玛瑙。所有人坐下便吃,一桌子的嘴动。我也认真去吃。这可是东陵村的土地里结出的葡萄呀。这一片土地,在这六百多年里,被多少人翻过?又有过多少故事的发生?我闭上眼睛,用心去品尝。人一认真,感情全集中到了味觉上。微甜……微酸……酸中带甜……甜中带酸……淡淡的果香……每一颗都是那么的特别。

这是我今生最认真的一次吃葡萄。

这是东陵村的葡萄。

这一片土地曾出过多少能工巧匠?我很侥幸地想:假若一锹下去,会不会刨出一柄狼牙筅(明代兵器)出来?

我必须认真对待这一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每一粒葡萄。

明中都城朱元璋建了六年忽然不建了,个中原因不得而知,而将建中都之材料转去建皇陵。据说即使这个废弃的城也是极其辉煌的,它的规模比北京故宫还大。如今所能见的,就是田畴中兀立的三个高大的门洞。说高大,也只是心理因素,远看三个卷拱式的门洞,也很平常。走近了,到里面走一圈,还是感到历史的沉重的。经了岁月的涤荡,那些浸染了时间包浆的城砖,还是让你的心灵得到了震颤。在历史面前,每个人都会低下头去,感觉到个体生命的渺小与无助。几百年来,贫穷和灾害以及战争的濒乃,这座恢宏的皇城早叫世世代代的生命所摧毁,连城砖也派作了它用,在别处的一个墙基下或者砌了猪圈了。

我们沿边上的一条斜坡,登上了门楼。上面其实就是一块空地,相当广阔。这样看来,这座城门的宏大就显示了出来。看着远处大片的农田,绿色的田野和树木,看着沿城墙边而疯长得茂盛的荒草,才生出一种强烈的历史沧桑感。

雨停歇了。

我最喜欢黄昏。黄昏是沉静的,它像待产的孕妇,恬静而又绵长。我们登上鼓楼,正是黄昏降临。登楼远眺,极目青天长云,仿佛有悠远的鸽哨从耳边滑过。

楼前的广场人声熙杂,老人和孩子中混杂着一些时尚的青年男女。老人多驻足于广场,年轻人则匆匆而行,显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音乐从四面八方响起,夹杂着各种吆喝声、叫卖声和嘈杂声。各种店面活色生香,各做着各自的营生,空气中有各色气味流动(云霁街上飘来牛羊肉的香味,那是一条回民街),也有一些烟雾铺排开来,与黄昏的夕照交杂生辉,彰显出一种生之快乐和生命的搏动气息。

凤阳这座历史沉厚的古城,在杂乱的街市和民房中,忽然冒出这样一座高大巍峨的建筑,

一点不显得滑稽。相反却让人心生敬重。历史的重重叠叠,才让人体会到人类的生生不息,生命的忍耐与绵长。

鼓楼建于明洪武八年。是明中都城的附属建筑,沿中都城中轴线与钟楼遥遥相对。其南北长72 米,东西宽34.25 米,高15.8 米,台基下有三个券门,正中门的上方一块白玉门额,上面四个大字:“万世根本”,是朱元璋御笔亲题。

下午游龙兴寺,又是风雨大作。古寺沉浸在无边的风雨之中。

游龙兴寺是在雨中完成的。龙兴寺建于明洪武十六年。幼年朱元璋曾在於皇寺出家,当了皇帝之后,想重建於皇寺,可旧寺附近已建皇陵,于是便移址另建龙兴寺,据《大明洪武实录》记载,龙兴寺有佛殿、法堂、僧舍之属凡三百八十一间。加之朱元璋御制龙兴寺碑文,御书“第一山”碑,使龙兴寺更显威严。

冒雨在寺中前后转转,不得要领。看到一幅朱元璋相,据说这是最接近朱元璋本人的。长凹脸面,双目吊起,下颏突出,是颇具气象的。

到接待室休息喝茶,记住了一副对联:

龙飞古刹生紫气

凤舞中都播清香

雨中游龙兴寺,感受到另一种气息。在一种森严的气氛中,有一股清新饱满之气。

往小岗村来,依然暴雨如注。晚往会议室学习花鼓,雨伞多次被风吹翻。

凤阳花鼓是一种民间小调,又称“双条鼓”或“打花鼓”,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的民间表演艺术,形成于明代,以一人或二人自击鼓和小锣,边舞边唱,其实最初更多的是民间艺人乞讨的一种手段。清康乾年间,许多诗人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的场面,被广泛传唱的,有《凤阳歌》《鲜花调》《王三姐赶集》和《秧歌调》等。

陪同我们的刘老师和小汪教我们摆几个招式,有《高打鼓》《对打鼓》《丹凤朝阳》《皮球花》《风摆柳》和《双龙戏珠》等。我原来以为凤阳花鼓这种民间小调,没有什么艺术,只是蹦蹦跳跳打打,经她们一示范,一招一式,都是那么的美。刘老师和小汪,原来只给我们安排行程和讲解,也是平平常常的样子。可往中间一站,一个招式,马上换了一个人似的,那种女性的健康和柔美,在所展示的姿态中尽显了出来。我们兴致勃勃地学着动作。自己来一试,发现每一个动作,都是挺难的,有时根本站不稳,小腿直摇,这更激发了我们的兴致,每人都那么热切地去学。

刘老师还教我们另一个叫“权拉机”的小曲,手拿一个竹板做的夹板式的东西,这就是权拉机,用一根刻了许多锯齿的长竹棍,在夹板中间一抽一拉,发出一种哒哒哒的声音。竹棍还系着一朵大红花、吊着绿色的丝带,舞跳起来,相当柔曼。刘老师边跳边打节奏:

一二打打……

一二打打……

一二打打……

学习结束。我们汇报学习成果。每人摆了一个动作,我和来自上海的伍斌为最佳。伍斌走了几个花步,曼妙温柔,笑翻全场,我做了一个后辙腿的动作,据说相当了得,有非遗老人在传习的风范,尤其那个后辙腿的脚跟相当传神。

打花鼓也成了此行最快乐的一件事。

其实,我们下午在参观“当年农家”时,已经看过两位老人打花鼓的表演。老人是姑嫂两,都是七十岁的人了,可精神矍铄。她们穿着月白上衣,黑色夏裤,在院中边跳边唱,声音清亮饱满,显出其富裕之后的快乐。而这个院子却是当年的(有识意地保存下来的)草房,土墙。房顶上布满了青苔,蜻蜓在空中翻飞。几间屋子,都是白土地面,坑洼不平,展示着风车、鱼罩、上瓮、水车、踅子(芦苇编成的围席,装粮食)和柳条篮。这些都是久违的物件了,早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这些物件同我们在小岗村纪念馆见的那些过去生活的场景图片,相互映衬,告诉我们小岗村的过去和今天。我深记过去画面上的小岗村的几段顺口溜:

红薯干,

红薯馍,

离开红薯不能活。

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大补丁,小补丁,

层层叠叠摞补丁。

雨天似胶,

晴天似刀,

走路闪腰,

骑车摔跤。

这些民间小调,或者顺口溜,我们都不应该忘掉。其实,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凤阳三日,虽连天阴雨,可印象深刻,不能忘也。故记之。

猜你喜欢

仔仔公主妈妈
小公主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长了怪兽心的公主
不会看钟的妈妈
笑笑团
公主的回答
妈妈去哪儿了
跌坏了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