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21-11-11张清华王士强
□ 张清华 王士强
祝立根,1978年生,云南腾冲人,早年学画,近年专事诗歌写作。祝立根的诗有着较为明显的“云南特征”,比如对于乡土文明的守望与审视,比如注重生活的质感及写作的“及物性”,比如对经历、经验的强调与对生存苦难、命运深渊的观照,比如对地域文化的书写、对鬼神的敬畏等等。他属于这一写作谱系,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
诗人当为赤子,为诗即如修行,祝立根身上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一点,他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他的写作也正是严肃、虔敬的修行。他的诗扎实、稳重,一个字是一个字,一句是一句,实打实,用情很深,诚恳而真挚。他的写作是一种“直给”,是生命经验、生命体验的浓缩,是从阅历、经历中来,从眼前身边的生活、从脚下的土地中来的,同时,也是从个体的生命,从生命中的血泪、挣扎、痛苦、彷徨、绝望中来的。故而,他的作品与人生境遇、与时代现实密切相关,也与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和出路密切相关。他的诗有来历、有出处,是苦吟的、凝练的,他就像一位石匠一样在搬弄汉字,力求使每一个字都有它的用处,都找到最合适的位置,他的诗是心血之作,拙朴而庄重,文字里有他的呼吸、心跳、汗水、情感。于祝立根而言,诗歌不是“修辞练习”“语言游戏”,而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是个人生命的一种转化和赋形,他在实践一种“生命诗学”,“诗”与“人”是高度统一的,这是祝立根诗歌一个重要的特点。就风格而言,他的诗总体来说是沉重的、沉痛的、悲悯的,很少有那种纯粹的欢快、轻盈、飘逸,这大概与他的经历、个性、美学观念、诗歌教育等都有关系,构成了他诗歌不可移易的底色。祝立根的诗歌《胸片记》《回乡偶书,悲黑发》《访山中小寺遇大雾》《树包塔》等流传较广,成为其诗歌创作的阶段性“名片”。
但是,祝立根显然也在寻求变化,在寻求对于此前的自己的“反对”。他此前的写作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经验性的,更多的来自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所触所感,真挚、动人但毕竟有限,“资源”有耗尽的时候,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局限性。这时的写作如何向更客观、广博、深邃的方向发展,如何更进一步、更有效、更自如地处理历史、处理现实、处理知识、处理语言,如何具有更多的面孔,以及不同的笔墨、不同的风格,或者说,如何实现从一种直接性、经验性写作到多元性、综合性写作的转变,可能是值得进一步着力的。从他新近的一些作品比如《关于捕鸟的故事》《对面就是野人山》里面,可以看到一些值得肯定的变化,其中包含了异质性、生长性的元素,也更为立体、复杂、混沌,无论是在观念、思想还是表述方式、美学风格等方面都显示了更多的可能性。祝立根的写作目前或许正处在一种变化、转型之中,以其自律、虔敬、笃行的态度,他定可行之愈远,他未来的创作值得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