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创新教学策略

2021-11-10邓利珠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对策

邓利珠

摘要:在小学德育与法治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其融合,能够更好地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从小学德治教育的现状来看,一些教师盲目地根据教科书传授知识,忽视了对传统文化因素的研究,没有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导致传统文化的没有深入学生心中。因此本文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应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学,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看作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也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在教学期间,通过大力弘扬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丰富,为今后良好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鼓励学生更好地发展人文素质、道德建设。为了向孩子灌输良好的行为举止和良好的品格,不能简单的形式进行教学,基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建设良好的道德教育,使教育真正回到以人为本的教育。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要积极运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进行更好地传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融入的现状

(一)融入方式较为僵硬

许多学生可以判断什么是好文化,什么是坏文化,然后掌握文化的精髓。不仅如此,他们可以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但是,由于近年来,西方思想在我国继续盛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的巨大变化。通过结合相关研究,可能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价值观侧重于现实,但他们在传统文化中的认知仍在记忆上,并且没有很强的认知水平。当前,由于我国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一环研究和小学教学的发展,因此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合来教授小学生的道德素养。由于在此之前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容易出现不自然的融合方法,从而导致在小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道德与法治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社会上存在着更大程度的融合的趋势。每个国家的文化相互渗透和促进,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好文化和坏文化的自发出现,严重影响学生的行为,思维方式等方面。用传统文化向小学生讲道德和法治,必须注意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避免在教育内容选择上出现影响学生正确三观形成的问题,这显示了将传统文化融入有关道德和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选择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的重要性。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对策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在道德和法治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根本上影响着课堂的德育和法制教育。教师应充分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素养。其次,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不断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从而鼓励学生学习优良的传统文化。当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时,他们将成为学生的榜样,树立他们的信念和尊重感,并让学生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

(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过去的传统和旧学习模式不被学生接受,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下降。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教师可以使用现有的教學工具为学生创造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教科书的内容和知识,而且可以从教科书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中获得最直接的感受,通过潜移默化地方式陶冶他们的情操,帮他们树立更好的品性。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这种精神已经在中国传播了五千年,它唤起了人们非常丰富的情感。在道德和法治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解传统文化的遗产和存在,很难从学生那里获得情感回应,并且无法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全部深度。此外,关于道德和法治的课程本身是一个相对理论性的学科,其内容大多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该课程,而传统文化的融入将使学生更加难以接受。

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基于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入学生的灵魂,让他们更好地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这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例如在教学《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课时,可以结合汶川大地震,让学生思考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创造自然灾害的情景,从而引出张衡发明地动仪,了解他的故事,以及他发明的东西为我们带来哪些益处,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利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

目前互联网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很多学校引入了多媒体技术。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不仅取决于书籍,而且主要取决于互联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诸如计算机和手机之类的电子设备已在每个家庭中广泛流行,并且学生习惯于使用计算机和移动电话来获取信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渗透学生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兴趣,从而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现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体,让学生切实感受汉字的演变,同时也可以展现出一些古代名家的书法,例如草书、行书等,让学生进行模仿,切身体会文字的优美,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感受先人的智慧。

结论

简而言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非物质遗产的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重要责任。如果要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就要将传统文化深入其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爱英.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学周刊,2018,(02):54-55.

[2]方雪英.挖掘学生的内驱力,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扬:浅谈《传统文化》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1):32-34.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