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2021-11-10唐彪
摘要:我国在经过若干年的快速发展后,借助传统高耗能、易污染、廉价劳动力增长的形式也逐渐产生的弊端。自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渐对产业转型与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各个领域都要使用全新的管理机制、体制以及技术等,以此对产品质量和服务含金量进行提升,强化该产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以此促使整个社会升级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程度。在这一背景下,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结合产业升级,创新人才培养形式,以便顺应时代发展。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中职服装设计;人才培养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要想实现服装行业的迅速发展,就要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创新,但这一形式对于服装人才培养而言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如何才能在传统服装人才培养的基础之上,培养出一批批具备技艺与设计并存,同时拥有服装销售与管理能力的人才已然成为了中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大体方向。当前,我国服装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理论教学,留给学生的实践和设计的时间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整体知识面较窄,不能独立应对市场的突发变化。对此,中职院校服装设计应该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并突出自身存在的优势,以此应对市场需求。
一、产业轉型升级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直线上升,其中作为支柱产业的制造业发挥了关键功能和作用。现如今产业发生的转型与升级,其转型的主要形式是结合国家实际行情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对各个产业进行了全面优化和调整。以服装产业为前提,通过优化服装夕阳产业,创新技术和设计,调整各项环节,以此打造出更受消费者青睐的服装与服饰,从而转化其为拥有较为先进设备的制造新型产业。产业升级主要是升级了产业结构、相关企业管理以及生产技术和品质等,从低级向高级转化[1]。进一步改善自身结构,合理调整布局和产业产能,避免出现大面积污染和浪费的现象,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度。而如今,我国产业缺少核心竞争技术,大多数产业都依赖引进国外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升级产业,我国在近几年来大量投入了研发项目,但在研发过程中过于重视宣传,从而忽视了技术上的更新和创新。可见,技术高幅度的更新,我国各个行业都即将面临危机,要想产业不被时代抛弃,那么就要对产业进行升级与转型,这样才能对我国经济做出共享,促使经济持续上升。
二、中职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滞后
综合各校人才培养形式而言,大多数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人才培养定位滞后的现象,没有明确培养内容,进而忽视了当前学生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一些学校没有透彻理解对于产业来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还有些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没有科学定位教育目标、或者是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体现了当地的特色,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等现象。总之,更多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追求学生理论知识的完美,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造成了学生在岗位竞争过程中呈现结构性失业[2]。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众多学校也忽视了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培养目标,因此导致自身人才培养形式滞后。
(二)毕业要求不够严格
应《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改革方案》提出,应该管理好两端、规范中间,全面落实高质量学生毕业要求。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直接呈现出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身为一名在校学生,成绩合格应该是最根本的要求,其次是获取该专业要求的各项技能证书,但这些也只能体现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良好,很难通过这些标准来体现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3]。有些学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只一味要求相关专业学生考取相关证书,对于一些含金量较高的证书来说,学生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获取,若学生轻轻松松就能获取的证书也就意味着这项证书的含金量不高,也不能为学生在就业时提供相关帮助。还有些学生在列举毕业生的相关条件时,也是建立在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并没有在其中纳入学生道德素养培养的要求。
三、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优化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对于我国而言,虽然服装专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却具有较强的产业支撑,也恰恰是这些产业的支撑为服装设计专业提供了有利发展空间,再加上优质人才的培养,二者相辅相成[4]。在封建社会时期,手艺人中也包含了裁缝,对于人们来说,服装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物品,也正因如此,服装产业发展一直较好。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服装行业逐渐出现了缝纫机械,而这一机械也逐渐顶替了裁缝这个岗位,以此服装也由原来的私人定制,转变成了大众服饰。而随着时代变化和发展,人们逐渐在物质追求过程中加入了个性化需求,此时的“裁缝”仿佛又有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服装专业的学生与裁缝之间有着一致性,主要区别是人之间的综合素质,以及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因此,为了支撑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各个中职院校就要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式。
(二)创新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向
培养目标的确定,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企业与社会输送综合素质以及较强专业能力人才的愿景,同时也会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培养方向,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确定培养目标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在2018年9月,习近平同志指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要指出培养内容、规格,以及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5]。当前很多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呈现为四平八稳的培养目标,这一培养目标并不利于学生顺利就业,并且与该行业实际发展并不能产生相关联系,同时培养内容也不具有全新特色。当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进行就业于不同岗位,为了能促使学生清晰自己的优势所在,才能使其进行精准就业,在社会和企业中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岗位,明确自己岗位胜任目标,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理清培养目标,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好的就业。
(三)有效规划课程内容,奠定专业技能基础
国家多个文件提出,各个高校应该全面实行课程改革,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撰写和创新全新的技能教育,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课程。全面推进精品课程和教材,并建立在原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更新,在设置课程时应该紧紧贴合产业转型和升级,随着产业升级要求和产业结构有效调整课程体系。另外,课程教学内容中,还要涉及到定岗实习的相关内容,以此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从容面对并解决问题,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中职院校还可以开设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其中包括对学生进行的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一系列内容[6]。合理设置课程内容,适当调节课程难度,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相关学习技能。与此同时,中职院校还要创设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系列技能,这些技能大多数都是机器无法替代的技能,进而优化学生个人优势并在就业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结束语:
总之,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各个中职院校都要创新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形式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同时也能实现人才个性化发展,以此为社会与国家输送更多技能型人才,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昕.技能大赛背景下的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J].速读(下旬),2019(9):271.
[2]吴倩.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9(11):144-145.
[3]刘兆波.高职院校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窥探—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J].纺织报告,2021,40(1):99-100.
[4]吴倩.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4):111-113.
[5]富鹏博.加强中职服装专业建设,培养新型服装实用性人才——以德清职业中专服装专业建设实践为例[J].职业,2021(3):71-72.
[6]蔡迎春.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职服装专业学生管理[J].教师,2018(18):99-100.
唐彪,性别男,四川宜宾市,四川宜宾高场职业技术学校,中职服装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