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政策的国家认同价值研究

2021-11-10王蓉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国家认同

王蓉

摘要:語言影响个体身份认同的构建,处理各种语言问题和语言关系的语言政策也被期以助力建构国家认同。本文由国家认同和语言政策等基本概念出发,重点论证语言政策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建构和巩固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是可以通过语言政策机制对之进行干预和建构,恰当的语言政策能够巩固和加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实现语言政策的国家认同价值。

关键词:语言政策;国家认同;政策价值

“民族就是用语言——而非血缘——构想出来的,人们可以被‘请进’想象的共同体之中”。由于语言和爱国情感的密切联系,现代民族国家的语言政策往往被期望能建构公民的国家认同。本文想要探讨,语言政策的国家认同价值是否可能实现?假如可能,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

一、相关概念简述

(一)国家认同

1、概念

国家认同概念是随着“民族国家”概念的逐渐形成而产生的,是历史的产物。21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国家认同的研究开始增多,但从现有研究看,学术界关于国家认同的定义尚有争论。一种观点从政治心理角度定义,如任剑涛认为“国家认同指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成员对国家所怀抱的历史文化情感、政治认同心态”。学界诸多学者如江宜桦、王卓君等均持此观点;还有一种观点是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国家认同进行界定,例如周平认为“国家认同是一个政治文化概念,所指称的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文化现象”。

本文认为:国家认同就是在民族国家这一政治共同体下的公民,在心理上承认自己属于这一共同体,在主观上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归属意识。国家认同不仅是个人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国家主权的合法性也依赖于国家认同的产生。

2、构成要素

从文化层面、政治层面、利益层面考量,国家认同的构成要素有文化性认同、政治性认同和利益性认同。第一,文化性认同:公民认同以及热爱其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观念等。虽然近代以来民族国家才开始逐渐建立,但同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历史和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是不断传承的。第二,政治性认同:公民认可并接受其所处的国家共同体当前的各种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执政者理念和行为等。国家政权,政党、政治社团等政治组织和法律法规等政治因素是公民构成国家认同的外在基础。第三,利益性认同:公民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认可和接受其所在的政治共同体。民族国家要持续地获得公民的认同,还需要满足其在安全、生存、发展等方面的利益诉求。

完整的国家认同需要包括以上三个层次的内容。人们只有自身的利益得到满足,热爱其国家的文化、政治,对国家赋予的公民身份产生认可,才能够将自己与国家联系起来,将个体归属于国家,并且能够主动在国家利益受到危害时挺身而出,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二)语言政策

1、概念

本文对语言政策的概念界定采用著名语言学家陈章太作出的定义:“语言政策是政府对语言文字的地位、发展和使用所作的行政规定。”具体来说,语言政策是国家和政府制定的关于语言的准则和规定,一般包括该国国家通用语言的选择、使用和推广,国内不同语言关系的协调和语言问题解决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策略。语言政策属于行政行为,是国家、政府对语言所持的态度,体现着国家的政治理念。

语言政策可以是显性的,通过语言立法等形式明示,成为各种语言法规;也可以是隐性的,没有具体明确的法律条文,通过各种语言规划的活动加以推行。

2、语言政策的价值取向

语言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个分支,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即语言政策的主体——国家和政府制定和实施的语言政策也是为了实现某些目的,一般是为了实现本国的某种利益目标。

价值取向是主体根据需要在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对自身行为方向的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选择与把握。语言政策的价值取向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实用价值,即语言政策首先是为了解决和语言相关的问题而制定的。语言政策选择和确定了国家通用的语言和文字,方便公民交流、阅读,便于国家和政府处理事务、普及教育、传播政策等。除了最基本的实用价值,语言政策的价值取向一般带有政治性,如维护国家安全,保证政治稳定,塑造意识形态氛围,提升主权国家凝聚力等。

(三)国家通用语

语言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政府确定并推广国家通用语,并且国家通用语和国家认同有重要关系。国家通用语作为通用语的一种,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的国语或官方语言。国家通用语一般由政府显性或隐性规定,通常是该国语言中是强势语,会由以国家通用语为主的语言政策在全国推行通用。国家通用语的确立就相应产生“非国家通用语”,即其他未被选择为国家通用语的弱势语言。

通用语的选择一般要依照该国的民族构成和语言国情而定,根据民族结构和民族语言的强弱对比情况慎重确立。对于民族及语言数量单一的主权国家而言,国内没有其他语言竞争,无须考虑通用语的选择问题,民族共同语可以顺利成章地成为国家通用语。但对于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而言,通用语的选择应该慎重考虑,处理不好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民族冲突或社会矛盾。

二、语言政策的国家认同价值

(一)语言与认同

语言政策针对的是不同语言和语言问题,国家认同是认同在国家层面的具体体现,要研究语言政策和国家认同,应先研究语言和认同,回答语言与认同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的话,是什么样的关系?

广义上的语言包含语言和文字。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除了最基本的交际功能,语言还有象征功能、思维功能、认知功能、社会文化功能等。语言帮助人们彼此交流和沟通,建立社会关系;语言离不开思维,深刻影响着思维;语言是人们认知的重要工具和媒介,人们要利用语言获取对外界的认知,用语言表述世界;语言象征着你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象征着你所属的群体……总之,人们要借助语言来掌握文化,塑造自我,认识并融入社会,建立社会联系,确立社会地位。

认同是个人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对所属群体的认知,通常伴随相应的情感和行为模式。认同具有多个不同的层次,可以有“文化认同”“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等。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学术研究,认同常常联系的是民族和国家,是一种主观的、政治因素很强的概念,并且能够被建构。

由于语言的功能和认同可以被建构的特性,语言和认同是有关系的,“语言在认同里面属于比较主观的弱认同,是可以构建的”。简单来说,认同就是个人在试图回答“我是谁”和“我们是谁”,语言首先是个人认知和交流的工具,一方面个人必须利用语言获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对所处群体乃至整个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外界也同样利用语言影响和塑造着个人。而后,语言的象征功能、社会文化功能也就进一步构建着个人的认知。认同可以通过语言建构,语言实践、语言习得决定人的语言认同,而且也改变人的语言认同。

在确定语言与认同的关系后,我们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语言和怎样的语言政策对哪种层次的认同有作用。该判断需要因国家、民族、地域的差异来回答,接下来本文试图从一般意义讨论语言政策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

(二)语言政策与国家认同

认同是可以通过语言来建构的,那么作为一种集体身份的国家认同也应当可以通过语言加以建构,但并非所有的语言都可以建构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只有当群体具有自我意识,即拥有共同语言和共同世界观的时候,他们才变得更加团结”。语言因素助力国家层面的认同建构,需要的是整个国家的共同语言,即国家通用语。

国家通用语作为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一般由该国的语言政策规定、推广并在全国通用。正是其“国家通用”的本质,使得国家通用语能够从多层面加强公民的国家认同。首先,语言是历史文化和爱国情感的载体。国家通用语的使用使得相同语言的人们学习和了解相同的历史和文化,产生相同的文化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文化性的国家认同得以建构。其次,语言象征着人们的身份,人自出生就决定了应习得的语言,后天学习语言需要时间和能力,所以绝大多数人不能随意通过改变语言来改变自己的身份属性,只能通过已经习得的语言去认知世界。国家通用语的使用使得同一国境内的人们感觉到自我和群体的身份存在,使得分布全国各地的人们更好地认知政府和国家,接受同样的政治理念和政治熏陶,政治性的国家认同得以建构。最后,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和沟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语言与升学、求职、技能获取、社会流动等一系列问题密切相关。对于原本操不同语言的人们来说,国家通用语的使用方便互相交流、贸易往来,促进人口流动;对于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内部的弱势语言使用群体来说,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使其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获得更多生存和发展机会等,利益性的国家认同得以建构。

语言政策是国家和政府制定的关于语言的准则和规定,核心就是解决国家通用语相关问题,处理国家通用语和非国家通用语之间的关系,展开语言和文字工作。因而,国家认同是可以通过语言政策机制对之进行干预和建构,恰当的语言政策能够巩固和加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实现语言政策的国家认同价值。

三、语言政策对国家认同建构的现实意义

从一般意义上探讨语言政策的国家认同价值后,我们需要考虑,就现实层面而言,语言政策的国家认同价值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

(一)恰当的语言政策促进国家认同建构

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往往更为重视语言、语言政策的政治作用,恰当的语言政策往往能够有效促进国家认同建构。

语言政策对国家通用语进行选择和确立,使国家通用语的象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的人口中华人占绝大多数,其次是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民族。为了避免单一国语或官方语言带来的民族冲突,新加坡规定英语、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马来语为象征性国语。多种国语的语言政策,发挥出了国家通用语的象征作用,提醒着国民多种语言之间地位平等,不同语言使用群体是融为一体的,巩固了不同族群的国家认同感。

语言政策协调国家通用语和非国家通用语的关系,消除不同族群之间因语言造成的交流不便,进而促进人员相互流动,加强了民族和國家凝聚力。刘元贺对我国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状况展开实证调查,研究显示熟悉国家通用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国家认同感更强。他发现“国家通用语言熟练程度每增加一个等级,公众形成完整意义上国家认同的率就会增加约0.391倍。”通过相应的语言政策和教育政策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是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内容。

对于许多受殖民历史影响的国家而言,语言政策的对其构建民族国家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殖民统治使得东南亚国家的语言以及语言政策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如越南出现了拉丁字母拼写的越南语,法语在越南、柬埔寨、老挝的社会上层被普遍使用,英语在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广泛使用。所以,反殖民和民族解放运动后,东南亚国家大多采用单语制的语言政策,即在一个国家主要推行一种语言,“语言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对东南亚国家的国家认同建构意义重大。

除此之外,语言政策促进国家认同建构还体现在:规定统一的语言和文字,使教育、传播工作得以顺利展开,方便政治理念宣传和政策推广传播,加强了人们对政府的理解和认同;重视移民人口的语言教育规划,以相应的移民人口语言政策帮助移民快速融入社区和国家,巩固群体认同感等。

(二)不当的语言政策导致国家认同问题

语言政策的核心是国家通用语政策,语言政策的国家认同价值期以实现,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国家通用语政策的推广和实施,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国家通用语不重要。对于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而言,恰当的语言政策需要充分考虑各国的民族、人口、语言使用状况等基本国情,需要发挥出语言作为民族、国家认同的中介所内含的积极力量,处理好国家通用语和非国家通用语的关系。

语言政策制订不当,往往会导致国家认同问题出现。以苏联和南斯拉夫为例。十月革命后,苏联没有建立将俄语作为通用语推广的法律框架,但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稳固后,在实践中却超越法律框架推广俄语,并将推广俄语与构建“苏联人民”联系起来。由于没有辩证地区分语言的身份标志作用与交流作用,引起了一些非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情绪的反弹,苏联的语言政策未能有效地发挥对国家认同应有的促进作用。南斯拉夫则是恰好相反,过于宽松的语言政策为各联邦的语言民族主义提供了生存空间,使其发挥语言的民族认同作用,甚至导致了民族分裂倾向。

(三)语言政策的国家认同价值有限

如前所述,语言政策的国家认同价值从理论和现实来看都是能够得以实现的。但我们需要注意,语言和语言政策只能有限实现国家认同建构,即语言政策加强公民国家认同感的程度是有限的。

一方面,语言和语言政策只是国家认同建构的手段之一。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很多,建构国家认同的手段同样也是多样的,比如,通过加快经济发展使公民的物质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和提升,通过主流文化宣传和意识形态唤起公民的爱国情感,通过爱国教育增强公民对国家、政府的认同等等。从根本上来说,真正强有力决定和影响国家认同的并非是语言和语言政策。另一方面,语言和语言政策对公民国家认同意识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并非独立、直观、立竿见影地产生成效。語言潜移默化地对国家认同产生影响,同样的语言无形地提醒着人们的身份,使用同样语言交流的人们逐渐产生同样的文化认同感;语言和认同的关系是弱相关的,语言对国家认同构建产生影响往往都从侧面发生,助力其他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进一步发挥作用,从而整体性地提升国家认同。因而,语言政策的国家认同价值实现是有限的。

四、结语

语言是多民族国家认同建构不可或缺的要素,多民族国家都在以语言政策和其他多种方式促进语言在国家认同的建构中发挥正向作用。恰当的语言政策能够巩固和加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实现语言政策的国家认同价值。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也有自身独具特色的语言政策。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语言政策需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2].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16世纪的资本主义农业与欧洲世界经济体的起源》,郭方、刘新成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3].任剑涛:《胡适与国家认同》,《开放时代》2013年第6期。

[4].周平:《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问题分析》,《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1期。

[5].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6].连谊慧:《“语言与认同”多人谈》,《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1期。

[7].刘元贺:《人口流动、国家通用语言使用与国家认同——基于2018年新疆城乡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8].田鹏:《语言政策与国家认同:原苏联民族语言政策的失误与思考》,《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3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的建构机理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新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
民族国家认同的层次结构及其关系模式分析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
从社会资本视角看中国政治发展的条件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