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电影《塔洛》中的声音表现

2021-11-10拉姆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声音

拉姆

摘要:藏族导演万玛才旦拍摄的电影《塔洛》,讲述了藏族放羊人塔洛从与羊群为伴,直到因为要办身份证而出发去城里,在城里遇到一个女人之后发生变化的故事。本文从电影的声音与电影情节如何结合的角度,研究电影声音在电影中的作用。该电影中的声音特色表现了浓重的藏族文化特色,与城市声音之间的巨大反差,表现了人物从乡村到城市的心理变化,和社会现代化给人物带来的迷茫和困惑。

关键词: 声音;塔洛;藏族电影;万玛才旦

《塔洛》由万玛才旦执导,题材来源于他本人撰写的同名小说,故事内容围绕一名从未感受过城市生活的牧羊人因为办理身份证的缘由第一次踏入城市的种种遭遇展开,首次上映时间为2016年12月9日。2017年9月16日。影片《塔洛》荣获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好中小成本故事片。

一、电影声音

《塔洛》中的声音对生活在藏区外的人们,以及对藏族的文化生活,风俗习惯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新奇有趣的,目前就《塔洛》这部电影的研究是在电影的符号表征及电影主旨的深刻探讨和研究。对本文研究《塔洛》中出现的声音方式及声音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有很大的启发。电影对声音塑造的方式具有的独特性和声画合一的合理性,以及声音对人物心理的侧面描写的准确性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电影声音是指;电影每一个片段中所拥有的声音,包括语言,音响(除去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一切出现在电影中的声音)和音乐。这部电影中的电影声音包括语言、音响和音乐这三部分。电影声音中的语言,尤其是为了辅助故事情节的展开而加入的旁白(或画外音),不仅可以帮助观众从“上帝视角”了解人物性格,深化人物情感,感受故事情境,更能直接了当的表达作品主题,冲击式的将观众带入其中。 为了渲染故事气氛,扩展想象空间,为故事画面增添真实色彩,打破故事既定格局,音响的效果不容小觑。通过音响的衔接效果,把电影故事中若干情节组合链接,使故事情节的转化更为自然和谐,使人物心境的表达更为自然顺畅,这种专业技术叫做:声画组接。

二、电影《塔洛》中的独白

“独白”原本是指影片中的人物在画面中对个人心理活动所进行的描述。有趣的是,电影《塔洛》的开头有一段显著的人物“独白”——确切地说,导演拍摄了一段形式为独白、实质上为“对话”的场景。电影一开头背景声音是塔洛的背诵声音,而鏡头是聚焦在他喂小羊羔的手和小羊羔上面,等画面再一转就只有塔洛手以上的镜头特写,身后是“为人民服务”四个大字,这里说明他并不在家里。

塔洛的背诵内容是毛泽东主席所写的《为人民服务》一文。通过表现他背诵的死亡的意义的理解,表现了塔洛对世界的看法也是在黑与白之间,对黑白画面也起到了呼应的作用。他背诵的场景中导演表现得是独白,没有其他杂音在里面,但是到第四分钟,塔洛背诵完后,身体稍稍一侧,眼睛看向另一个方向,问道:“怎么样?”的时候,观众们才明白他背诵是有听众的,画面中也出现了派出所的多杰所长。因此这段独白实际上是有听众的对话,在笔者看来这一段人物的语言表现方式是介于独白和对白之间的一种电影表现方式。独白和对白是对很多艺术实践的概括,但是在实际在各种艺术家的表现过程中他们会综合应用和混合应用这种方式。

电影开头部分塔洛与多杰所长的对白中,夹杂了茶壶在火炉上烧开的水的沸腾声相呼应,给一大部分长期生活在现代化城市的观众带来新鲜的听觉感受。因为城市生活中听众大部分时间使用的都是标准的普通话;火炉在现代化城市中也是很少见的。所以这里的人声和器物发出的声音,一方面是对人物正处在偏远的地区生活的交代,另一方面是对人物很少接触到现代文化的反映。塔洛背完以后,派出所的工作人员用藏语夸赞他,这里向观众交代了人物生活的地区是在藏区。谈话中他能记得那么长的背诵内容,但令人奇怪的是他却不记得自己的年龄。从塔洛问多杰所长的问题表明了了他对于自己人生的评判准则。

在这里,万玛才旦导演从一开始聚焦在塔洛这个人物身上的佩戴到只拍摄塔洛的神情,导演的这种特别的表现方式就是为了突出塔洛这个人物的形象和人物性格,突出对于这个主角塔洛的人物形象塑造。前四分钟主人公的“独白”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暗示了人物与“现代生活”的格格不入。在黑白色的影像画面中,塔洛用方言又自带节奏的独白,背自己九岁上学时自己记住的毛泽东语录之一,展现了他异于常人的记忆力,以完全突出塔洛的声音和形象,电影以上述情节作为开头,让观众加深了对人物的印象:塔洛是一个淳朴、善良、对人性的思考只有“黑与白”的单纯的人。

三、人物对白

对白,就是电影情节中的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所用的语言,是电影中使用的篇幅最多,也是最常用的电影表现拍摄手法,因此也是最为重要的语言内容。

这部电影中的对白主要是在塔洛与其他人之间展开,包括塔洛和女主人公杨措的对白,和所长的对白,以及和其他人的对白。

塔洛与杨措的第一次对白,也是交代了塔洛的思想非常单纯。他面对陌生人丝毫没有戒备心理:他对陌生人问的有关于自己的生活卫生方面的问题或者财力方面的问题都毫不隐瞒。在现代生活中,城市里的居民大多不认识自己的邻居,更谈不上彼此闲聊。

在电影中,片头和片尾塔洛两次与所长的谈话中提到的小羊羔幼崽的象征也是很明显的。因为塔洛在片头手里拿着奶瓶,在给自己口袋里的小羊羔喂奶,当多杰所长问起小羊羔为何由塔洛带着时,塔洛对多杰所长说小羊羔的妈妈也是前不久才被狼咬死了,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小羊羔产生同情之心。在影片中塔洛进城到出城几乎从头到尾都是带着小羊羔的,小羊羔其实就是塔洛生活的缩影,因为塔洛自己从小也是孤儿。所以从小羊羔身上塔洛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塔洛在别人那里得不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都从小羊羔那里获得了。而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塔洛告诉所长羊羔被狼咬死了时——这时的塔洛是被骗了后的塔洛——也意味着曾经的塔洛已经死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塔洛,曾经的塔洛也就不复存在了。

通过这些对比,笔者认为《塔洛》电影的声音塑造,传达了电影声音对电影人物的诠释,对电影情节和整部影片起到推动作用。这部藏族电影不仅仅是在说藏地的少数民族离开家乡,来到了陌生的大城市的渺茫、困惑、孤独;更是在说每一个从家乡到城市奋斗的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的塔洛,学了三首拉伊想要唱给心爱的姑娘听的塔洛,为了爱的人剪去辫子的塔洛,想和爱人一起去拉萨、上海、以及其它他不知道的地方的塔洛,被骗了钱而内心怅然的塔洛,他的身上折射了很多普通人的影子。本文更多的用音乐和旁白对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背景进行准确的配合。使电影情节更加生动,人物性格特点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程志芳.孤独者的身份焦虑与价值迷失[J].电影文学,2016.12.05

[2]夏青.电影场景空间设计的多层次感知等[J].当代电影,2015.09.01

[3]张晋辉,姚国强.“真未必美”与“美即选择”:论现实主义的电影声音创作原则.[J].现代传播,2015.2

[4]周彦冰.论我国电影音乐的流行元素[J].北方音乐,2016.12.16

[5]许婧瑶.藏族电影的符号表征——以万玛才旦的《塔洛》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17.06.20

项目编号:Yxm2021031 项目名称: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逻辑与甘宁青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声音
声音艺术中的哼鸣训练技巧
给声音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声
《红楼梦》中的音景
移动有声阅读让儿童文学回归故事本身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浅析纪录片中的声音元素及其使用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声音”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