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国内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现状与分析
2021-11-10刘晓强刘金玉曲勃
刘晓强 刘金玉 曲勃
摘要:中、高职课程体系能否科学合理地衔接,直接关系到中职与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否有机的统一,这是实施中、高职教育体系衔接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提升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高职 课程体系 衔接
我国中、高职衔接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历经了近30年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果,中、高职已经实现了形式上的接轨,但是尚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衔接过程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快,来实现课程体系的一体化教学。近30年来,中、高职衔接的理论研究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分散到综合、由外在形式到内涵的过程,初步的理论基础已经奠定。
一、中、高职课程结构衔接的重要意义
课程体系是构成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实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也是教学的依据。在中、高职衔接的诸多方面中,课程体系的衔接处在核心地位。因此,中、高职课程体系能否科学合理地衔接,直接关系到中职与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否有机统一,同时又由于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专业设置等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课程衔接也有其必要性[1]。
二、现阶段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与分析
1.文化基础课教学衔接存在差异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相关行业或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操作的中等技术型应用性人才,且《数学》和《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相对较为薄弱,造成中职生到高职院校学习时,文化基础课较困难。其原因是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较低,其本质是我国中、高职教育在课程结构设计思想和原则方面存在差异[2]。
2.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重叠严重
中职生通过中高职衔接的方式进入高职院校,有些专业基础课在中职阶段已经学习过,如食品类中职学校开设《食品生物化学》和《食品微生物学》,而高职院校的食品类专业仍然开设这两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重叠明显。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相当
一部分高职院校是近几年由老牌中职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成,虽然中职更名为高职,但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诸多方面没有随着中职升格成高职而有所提高或提高幅度不大,工作惯性较大,更有部分学院在一个学院内同时存在有相同专业的中、高职学生,教师讲授相同课程,教学角色转换较慢,最终导致中、高职教学内容雷同和教学水平相差无几的结果。
3.各类课程的比重、配合和排序相差不大
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学校合并而来,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专业知识等诸多方面受先前的中职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的影响,在工作惯性的影响之下,使得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中,课程结构的设计仍然沿用先前的工作思路与方法,导致中、高职课程结构在各类课程的比重、配合和排序等方面相似度极高。
三、讨论与结果
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提高。中、高职院校通过教师进修和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基本具备完成编制中、高职一体化的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依据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处理中、高职教材内容的能力,因此可以实现依据中、高职一体化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开展“分层递进”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从而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
虽然只有少部分毕业生通过中高衔接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但高职只有以中职为基础,深刻了解并牢牢把握中职的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才能在不干扰和影响中职教育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以赢得就业优势为重要目标的办學原则和方向的前提下稳步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使高职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实现真正中、高职课程的有机衔接,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辉,刘红兵.现代学徒制视角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20(2):34
[2]李鹏程.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职业院校烹饪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9(030):139
作者简介:刘晓强(1980-) 男 汉族 吉林长白人 硕士 副教授 研究领域:食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