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物纪录片的拍摄
2021-11-10沈婕周怡钱炜吴华蓥杨曙
沈婕 周怡 钱炜 吴华蓥 杨曙
摘要:本文分为拍摄的意义、拍摄的过程、遇到的问题、视频的不足之处、受到的启发、拍摄人物纪录片的要点这六个部分,根据《一位老人院院长的故事》的创作,来浅析人物纪录片的拍摄。文中就金南山老人院院长宗荷琴的故事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如何做好老年人安抚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倡导。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金南山老人院院长宗荷琴、赡养老人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快速的人口增长率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妨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即使在计划生育的口号下,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加之人口发展的惯性,使中国人口现状堪忧。然而,正当人们讨论如何控制人口数量时,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又摆在人们眼前——人口老龄化。
高龄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从道德上讲,还是从法律上讲,他们都是整个社会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因为他们作为曾经的劳动者,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国家和社会理应在他们年龄逐渐增长、身体逐渐衰老时,给他们以特殊的关爱,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最适当的照顾,在他们丧失劳动力、陷入困境的时候给他们以支持,让他们能够安享一个幸福的晚年。这不仅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需要,而且也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本次实践我们来到金南山老人院,采访了一位终身为改善老人生活条件而做出贡献,奉献爱心的宗荷琴女士,来听听她对现在老人面临的生存问题的看法。
宗荷琴女士年轻时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期间,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据宗院长讲述,他父亲也致力于为孤寡老人谋生计,将无依无靠的老人们接回自己的家,宗院长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回家就和父亲一起照看家中的老人。在她的父亲过世后,她秉承父亲“为老人谋幸福”的宗旨,于1990年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家庭托老所——城中托老所,并于当年收住19位老人,为老人提供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老年病护理。不幸的是,1991年2月26日因煤气发生故障引发火灾,她为了保证19位老人的安全,奋不顾身,勇敢地冲了上去,一把将燃烧着熊熊烈火的煤气罐抱到远处,将生的希望留给那19位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们,将自己置身于死亡的危险中。最后,19位老人安全脫险了,而她却被烧成重伤,100多天的抢救和治疗虽然挽救了她的生命,但是她却失去了姣好的面容,也永远地失去了赖以劳动的一双手。肉体上的创伤和精神上的痛楚曾一度使她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但是宗院长在出院后看到老人们拄着拐杖在自家门口焦急地等待她时,她终于重拾活的希望,重新站了起来。“我不后悔”宗院长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如是说道。
自1990年以来,她的家庭托老所收养了200多位孤鳏残痴育瘫老人,为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用自己的一片爱心,铸就一座尊老爱老的丰碑,奏响了一曲无私奉献的精神文明之歌。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1995年她又在城中托老所的基础上兴建了全国第一所由个人筹资开办的金南山老人院。老人院集托老、养老、娱乐、医疗、临终关怀、送葬等许多功能于一体,进行一条龙服务。至今已收住老人500多人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拍摄的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少子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入住老人院已成为养老的主要方式。目前社会各界对老人院的看法层出不穷,有些老人院被爆出院长“殴打老人”的丑闻,甚至有人扬言“住在老人院就是等死”,此类报道对老人院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老人院本是照看孤寡老人的慈善机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将老人送至老人院。目前我国老人院发展水平虽还不能满足我国日益老龄化的需求,而关注老人院的真实情况极其重要。本次拍摄聚焦常州市金南山老人院院长宗荷琴女士,展现老人院的真实情况,旨在弘扬尊老爱老的社会正气。
二、拍摄过程:
本次拍摄的地点是常州天宁区金南山老人院,这是宗荷琴院长私人出资建立的老人院,是社会公益性的服务单位,从1990年的城中托老所20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金南山老人院120张床位,已跨过23年的历程。我们小组在2019年下半年就去看望过这里的老人并且初步了解到了这个老人院的一些情况,小组成员也购买了一些慰问品并且亲手制作了一些食物给院里的老人。在2020年下半年我们小组再一次到金南山老人院采访到了院长宗荷琴并且了解到她的事迹,那里的环境设施建设和2019年相比越来越完善,院长之前居住的房间也被改造成整洁的办公室。院长讲述到在政府的关照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慰问下,院里的设施床位环境等得到改善,还拓展出一个专门的活动室,用于举办老年人的文娱活动,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院里有位92岁的老人,在这个老人院已经居住了十多年载,院长带我们拜访了这位老人,这个老人看到院长来了就绽开了笑容,努力地想从床上坐起来,她不会完整地表达自己想法,嘴里却一直念叨院长是好人,这是一位老人对宗荷琴院长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谢,院长让我们给这位老人戴上红围巾,给我们讲述了这位老人的故事。院里还有很多这样的鳏寡老人,我们在拜访过她们之后,也采访到了院里的一位院里的工作人员,她向我们介绍了院里的情况和自己的工作。
三、遇到的问题:
通过与院长的沟通和我们小组的走访观察,我们了解到金南山老人院规模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院里的环境和设施也是较为简陋,因此对于视频拍摄环境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们在取景时较难找到干净整齐的画面,由于有些老人有精神疾病的问题,我们在拍摄时无法全面展示出金南山老人院房间的全貌。其次就是金南山老人院的老人都是有困难的,大多是残疾人士或被其他养老院拒收的,还有无力支付养老费被院长收留的,这里的很多老人是不具备思维和行为能力的,在采访老人时,他们无法准确地用言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因此我们不便拍摄视频,视频中很多内容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的。在与院长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她毕业于常州卫校,后来在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做护士长,因此我们来到了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可惜的是,受疫情影响,我们不被允许进入校园与学校督导沟通,最后在查询到卫校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后,我们通过电话了解到宗荷琴院长是常州卫校1960届的的校友,学校对于她的慈善事业表示很荣幸,还在2019年去看望了宗院长,并且专门为她出了一本书名为《校友宗荷琴的故事》,存放在学校档案室中,虽然我们没能进入学校档案室品读这本书,但是学校督导告知我们当时探望宗院长的照片被放在了学校官网上,我们最终在常州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官网上看到了宗院长手拿书和常州卫校领导们的合照。
四、视频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拍摄视频的素材太少,由于一些老人身体情况的特殊性,我们不便拍摄有关他们的视频和采访,大多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在视频中很大层面上可以看出“静”是大于“动”的,这就导致了视频整体比较平淡,没有悬念和趣味性。其次是在宗院长讲述自己的英勇事迹时,没有直接采用人物采访的片段,而是以旁白加常州卫校赠予宗院长关于她的书的照片来间接的讲述了她的事迹,视频的侧重点放在了宗荷琴院长善待老人的缘由,而忽视了展现她个人的精神风貌和事迹。
五、受到的启发:
在拍摄人物纪录片中,使用对话式采访的形式,让院长讲述自己开办老人院的缘由,也展现出了院长个人的魅力,通过对老人院里的一些鳏寡孤独老人的采访和工作人员的评价侧面展现出宗院长心怀大爱的精神,也能给纪录片增添层次感。在拍摄人物纪录片时,可以通过了解人物经历加深对人物的认知。在《一位老人院院长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院长毕业于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这个学校的知名校友,因此我们从这里入手,通过电话采访学校督导了解到宗院长对常州卫校的情怀,可以说常州卫校的培养是她心怀大爱、开办老人院的奠基石。常州卫校特地为她出了一本名为《校友宗荷琴的故事》的书。通过这次的拍摄,我们了解到人物纪录片的拍摄并不是直白的讲述人物的故事经历,要用视频内容代替文字呈现,从多方位、多角度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备感染力。
六、拍摄人物纪录片的要点
人物纪录片,顾名思义,就是以记录人为主,从中反映人們对于生活的视角和感悟,它可以真实再现生活,具有其他纪录片中所不能达到的沟通人类情感的使命。在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予观众深刻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情感交流,更可以加强人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一)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即使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所表达的方式不同,但目的却有相同之处,观众可以通过摄像机所拍摄出的画面来获得直观信息,体会拍摄者的意图。通过镜头语言的多种表达形式来升华人物纪录片的内涵感情。“长镜头”在人物纪录片中具有叙事和表现两种功能。所有人物纪录片都会将记录的视角聚焦在人身上,关注他们的日常活动以及整体命运,从而挖掘出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由此来塑造人物的个性,由最开始的记录表象转向记录心灵,将要报道的人物灵魂呈现给观众。优秀的人物纪录片运用多种镜头语言,并能正确地将其剪辑组合,使得作品本身结构清晰,内容精练不显冗杂,在观众获取画面信息同时获得情感共鸣,有效地达到人物纪录片的教育感化目的。
(二)拍摄视点
无论哪一类别的影视作品都会拥有其独特的视点,通常会采用被摄人物视点、旁观者视点、创作者视点,或者三视点共同运用。人物纪录片也是如此,英国BBC电视台所创作的人物纪录片《戴安娜王妃最后的时光》,根据警方调查以及证人口供所改编而成,因所记录的人物历时多年,所以许多真实场景无法还原,创作者没有参与纪录片的演绎和采访,而是站在全知的角度上完整地展现王妃生前最后几个星期的状态以及最后悲剧的来龙去脉。在访问的过程中,即使创作者与采访对象只有面对面之隔,却也不做任何评论性语言,创作者这样做的原因也是追求整个作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情景再现
“提取甚至创造一定的意象,这种意象能够成为人物在经历历史时的情感状态的附着物,观众把这种主观化后的意象置于上下文情境中,从而感知当事人的情感。因此情景再现蕴含着某种情感的场景来暗示和启发观众,唤起观众该类情感的感知,他必须借助心理联想来实现。”而情景再现对于人物纪录片的作用在越来越多的作品出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历史纪录片《杜甫》中,因为所记录的人物离我们太过久远,所以不得不使用情景再现手法,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有许多网友认为这样的情景再现容易对真实的历史情况产生歪曲,这样画面的插入很容易“顾此失彼”。情景再现的初衷是为弥补人物纪录片缺少的资料,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断不可因为不恰当运用情景再现造成大家对于真实历史情况的错误认知。种种如此,应该在日后创作人物纪录片中多加注意。
作者简介
沈婕,常州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2018级学生。
周怡,常州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2018级学生。
钱炜,常州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2018级学生。
吴华蓥,常州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2018级学生。
杨曙,江苏海门人,博士,常州工学院副教授。
本课题为2019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人物专题片:《一个老人院院长的故事》”(2019297Y)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