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理想国》与《乌托邦》政治思想之异同

2021-11-10夏婧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理想国公有制乌托邦

夏婧

摘要:本文从《理想国》和《乌托邦》政治思想的异同出发,以两种思想的社会背景、国家治理思想和金钱观三个切入点进一步论述两种思想的共通之处,并分别阐释了两种思想在社会等级划分、公有制实施范围、家庭观以及女性公共事务参与权等方面的差异。最后,对两种思想的先进性和落后性进行辩证性的评价。

关键词:理想国;乌托邦;社会动荡;公有制;哲学王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呈现了一個实行公有制、充满正义和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社会,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而莫尔《乌托邦》一书的书名意为“乌有之乡”即没有的地方,他以对话体的形式假借拉斐尔之口揭露了英国的政治腐败以及抨击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同时描述了乌托邦这样一个具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按需分配”人人从事劳动的美好社会,是空想社会主义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不难看出《乌托邦》汲取了《理想国》大量思想,同时又具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一.两种思想的相同之处

(一)两种思想均产生于社会动荡时期

柏拉图的《理想国》产生于奴隶制走向衰败,民主派掌权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奴隶主阶级负隅顽抗。同时,由于民主政体所产生的多数人的暴政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在此之前柏拉图对民主政体抱有很大的期望,然而苏格拉底的去世使得柏拉图对民主政体失去了信心并转而支持奴隶制。因此《理想国》的实质是主张奴隶制。

莫尔的《乌托邦》也写作于一个并不安稳的时期。这一时期正值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由于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羊毛的需求增加,其价格也随之上升,“羊吃人”的圈地运动随之兴起,农民被驱逐出自己的土地,流离失所,这种资本积累的方式将农民逼迫到一个悲惨的境地。同时政治腐朽,官场阿谀奉承之风盛行,哲学家的思想毫无用武之地,不被采纳,出现了“哲人不王”的情况。而莫尔正是通过对于乌托邦的塑造来比照现实,乌托邦是应然性的,莫尔正是以这种应然来批判现实的实然性。

(二)两种思想都崇尚有智慧的哲学王

柏拉图主张治国靠人格,哲学家是爱智慧的人,他们天性理智,热爱真理,能够把握事物永恒不变的本质,最符合正义的国家,只有哲学家或者具有哲学家的智慧和品德的人当统治者,国家才能兴旺发达,走向繁荣。否则,庸碌无能之人当道必将国无宁日。

乌托邦的高级行政官员也是从明事理的哲学家和学者当中选拔出来,由秘密投票选出,如无过错可以终生任职。莫尔认为只有在贤能的统治者的带领下才能使社会更加文明、民众有更高的素质。可见,无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莫尔的《乌托邦》都特别强调了统治者才能的重要性,突出了统治者才能在国家长治久安当中的重要性。

(三)两种思想都表现出对于金钱的蔑视和反对私有制

柏拉图认为人们热衷于财富是社会罪恶的根源,为了防止统治者被金钱所污染,应该把私有财产从统治阶级的生活制度中消除掉,他们的生活资料由劳动者提供,过度追求财富以及贫富差距过大这些都是对社会发展不利的。

在《乌托邦》当中,乌托邦人认为以金钱来衡量一切的社会是可笑的,仅仅因为财富便奴役他人或被他人奴役的行为是荒谬的。人不应该成为金钱的奴隶,因此乌托邦人将金银贬低为小儿的幼稚玩物和罪犯的象征,在乌托邦金银被用于制作马桶和拴住奴隶的脚镣,是低贱之物。在乌托邦,整个乌托邦的经济都是一体的,一切生活资料共有,不需要金银财富,金银只是根据他的实际用途被使用,甚至在乌托邦人眼中还没有铁重要,就算有所储存也是以备战争之不时之需。可见,无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莫尔的《乌托邦》都反对私有制,都认为私有制不利于社会发展,主张要反对金钱对人的奴役,避免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二.两种思想的相异之处

(一)柏拉图认为人有高低贵贱之分,等级森严,而莫尔主张人人平等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将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王,治理整个国家,第二等级是护卫者,负责保卫国家和维护国家的法律,第三等级是劳动者,是物质资料的提供者,第二、三等级要服从于第一等级,等级森严,划分严格。其划分的的依据是人的天赋,他认为每个人身上的金、银、铜铁的比例是不同的,统治者是金质的人,护卫者是银质的人,而劳动者是铜质的人,如果“铜铁当道,国将不存”,第一、二等级的人是无需参加劳动的。另外,奴隶被排除在三个等级之外,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且世世代代均为奴隶。同时,柏拉图主张实行精英教育,即教育只面向哲学王和护卫者,劳动者不需要接受教育,通过三个阶级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来保障三个阶级各司其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柏拉图从三个等级职能的划分、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向我们展现了理想国等级的森严。

而在《乌托邦》当中社会是没有等级的,劳动在乌托邦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劳动是全民的活动,乌托邦鼓励公民参与劳动,凡年龄体力适合劳动的人无论男女都要参加劳动,甚至连摄护特朗格也很乐意以身作则参加劳动。同时,定期将培训好的公民送往乡间,参加农业劳动,期满则返回城市。只有不到五百个人可以豁免,这些人主要是进行各种学术研究的人,他们由教士推荐或摄护格朗特秘密投票产生。奴隶也被当中人看待,并且战俘、奴隶的孩子和在国外处于奴隶地位的人在乌托邦都不被当做奴隶。同时,教育也是面向所有公民的,每个人、无论什么年龄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公民平等享有国家资源,学习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在接受教育方面人人平等,主张每个人都平等接受教育才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无论是劳动全民化还是教育全民化都展现出乌托邦的社会是一个没有等级的社会。因此,乌托邦和理想国在社会等级划分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公有制的实行范围不同

在柏拉图所描述的理想国当中公有制的实行范围仅限于第一、二等级,第三等级可以拥有私人财产,享受天伦之乐,但是要注意节制。统治者和护卫者共同拥有财富,实行国家供给制,但是不能拥有私人财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统治者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以免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因为,在柏拉图看来,一个社会无论是过贫还是过富都是不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

而莫尔的《乌托邦》则是实行完全的公有制,取消商品和货币,人们按需分配。在乌托邦,人们定期搬家、穿着统一的服装并在公共餐厅就餐,同时由于人们可以生产出比所需更多的生活资料,因此人们根本不会产生将生活资料据为己有的想法。因此,乌托邦公有制实行的范围比理想国公有制实行范围大,实行的是更为彻底的公有制。

(三)柏拉图主张废除家庭,共妻共子,而莫尔主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提倡一夫一妻制。

柏拉图认为家庭的存在将不利于各等级的人民恪守职责和社会发展,只有取消了家庭,人们才能全心全意的为国家服务而不被家庭所限制,人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于城邦的公共事务。同时,柏拉图认为只有父母的各方面素质俱佳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后代,因此他主张优生,即优秀的女人和优秀的男人才有资格生儿育女,由此,生儿育女是由国家统一规划的。另外,柏拉图主张将新生儿交由专职人员统一抚养,这样每个的孩子都是所有母亲的孩子,每个母亲都是所有孩子的母亲,在理论上就可以达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状态。

而莫尔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家庭建设好了社会才能够稳定。在男女双方结婚之前应坦诚、赤裸相待以防止婚后产生纠纷。一个男人只能迎娶一位妻子,私通、通奸等行为将会受到处罚,重则贬为奴隶。同时,男女婚姻关系不得中断,除非发生死亡或者夫妻双方性情实在是不够融洽。因此,在有关家庭的观念方面,莫尔更加强调要以家庭为单位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而柏拉图则倾向于取消家庭,以每个个人为单位,将每个人都置身于国家的发展计划和规划当中。

(四)女性公共事务参与权的范围不同

虽然柏拉图也主张根据禀赋和能力而不是男女性别来划分社会分工,并给予女性一定的财产权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但是,他主张只有女卫才能够参与公共事务,和男人一样并肩作战,从而忽视了下层妇女和女奴隶,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妇女的社会活动范围和女性公共事务参与权的范围。同时主张两性结合的前提不是感情而是国家优生优育的需要,女性要承担繁衍后代、培育优秀后代的职责。

而莫尔则主张全体女性都可以参加社会公共事务,人人平等,甚至妇女可以伴随丈夫共赴战场,“她们出发后,在战场上被位置于自己丈夫身边。每个战士周围有自己的儿女及妻子和其他亲属,他们天然地休戚相关,就会彼此非常紧密地团结,相互支援”。但是女性只有把家务做完才能和男人一样参与劳动。因此,在莫尔的《乌托邦》当中,女性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比理想国更为广泛。

三.评价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柏拉图和莫尔都没有提出实现公有制的纲领,他们二人的思想都不过是对于现实的无力只能寄托于心灵的追求。

柏拉图的理想国思想始终是在为奴隶主阶级服务,没有走出奴隶制的桎梏,并没有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其共妻共子的思想也缺乏可操作性,泯灭了人的天性,忽视了人的情感,容易导致社会伦理混乱。把奴隶当做会说话的工具,具有其落后的一面。尽管柏拉图的思想有其不完善之处,但是《理想国》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乌托邦思想的著作,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其关于国家的规划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莫尔的乌托邦按需分配的思想忽略了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封闭的小国寡民的社会,他将人性理想化,忽略了人的劣根性和贪欲,因此只能是存在于書本之中。乌托邦思想虽然被后人称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并成为“空想”的代名词,但是他的存在也具有其合理之处,我们不能越过当时的时代局限性,而苛责莫尔的思想,莫尔本着对于农民的怜悯而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关于乌托邦的设计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连著名的社会学家哈贝马斯也说“乌托邦不是幻想,而是立足于现实批判基础上的合理性建构,乌托邦的力量就在于为人类在理想与现实的紧张对峙中时刻提供重要的参照力量,使人类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从而实行由此岸向彼岸、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迈进。”

参考文献

[1]刘丹忱.从《理想国》到《乌托邦》人类理想社会的求索历程刘丹忱[J].鲁东大学学报,2009,(6).

[2]唐小云.从柏拉图的《理想国》看莫尔的《乌托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1).

[3]袁骅笙.从历史角度探究《理想国》和《乌托邦》中的女性地位[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3).

[4]张玉玲.哲人与城邦《乌托邦》与《理想国》之比较[J].时代文学,2014.

[5]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戴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猜你喜欢

理想国公有制乌托邦
理想国叠影之魅
全民抗疫下集体主义的当代内涵与制度优势探讨
大理:梦游理想国
乌托邦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名创优品的“理想国”
大理,抵达自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