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1-11-10李春阳
摘要: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最繁荣的时期,也是对外贸易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时期。对外贸易的重心开始发生转变,贸易制度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趋于完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一些改变。随着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大量的外商涌入,促进了唐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这对以后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并且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对我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国际上的一些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为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
关键词:唐宋;对外贸易;特点;影响
一、唐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1.贸易线路以海路为主
唐宋以前,我国的对外贸易渠道主要是陆路运输,其中最著名的是起源于西汉的丝绸之路,即路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东起长安,沿河西走廊经由西域,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更远的欧洲,是当时连通东西方的主要通道。而海上丝绸之路自开辟以后至隋唐以前,仅作为路上丝绸之路的补充形式而存在。唐朝中期以后,路上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唐中期以后,路上丝绸之路因割据、战乱等阻塞,陆路交通困难,加之这一时期经济重心由北方逐渐南移,使得海上贸易盛况空前,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的主要通道。
唐宋时期,陆路运输已经不能满足蓬勃发展的对外贸易的需求,海路运输开始得到重视和迅猛发展。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重心由陆路转移到了水路,这促進了航海业的发展以及船舶行业的不断发展。唐朝时,对外贸易队伍主要从广州出发,经过水上交通到达印度南端,然后北上途经南亚次大陆西海岸,再横渡阿拉伯海,到达中亚、西亚诸国。这条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航路,被称为“广州通海夷道”,即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称呼。到了宋朝,这条对外贸易的海上交通线又延伸到了东亚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2.贸易中心转移至南方
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高潮。此前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一直流转于北方的众多城市,主要是长安等处于北方的政治中心,这也是由于唐宋以前的国家大多定都在北方地区。而唐宋时期,对外贸易城市多集中在南方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自魏晋始,我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黄河流域小幅度南移,但唐中期以前经济重心仍处于华北平原。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南移加速,唐后期至五代时期南北经济持平。两宋时期,经济重心持续南移并最终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促成了对外贸易中心的南移,同时南方对外贸易的兴盛也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广州、泉州、明州、扬州等地作为当时的主要外贸口岸,也大多处于南方地区。
3.来华贸易的外商人数众多
唐宋时期,我国打开国门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来华贸易商人。盛唐时代,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留学生还有商人纷纷来华,来华商人聚集在长安等大城市进行贸易活动。唐长安城中的西市汇集了大量来自西域诸国或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客商。宋朝时,与宋保持贸易关系的国家有五六十个,其中大多数国家都有商人来宋贸易,商人来华人数最多、最频繁的主要有高丽、日本、交趾、占城等。据史料记载,当时仅扬州一地的外商就有五千多人,其中许多外商甚至长期定居在扬州。宋政府允许外商自由来往,一些外商不仅自己长期定居,有的还举家迁至中国。这些长期居住于此的外商一般聚居在某一区域,宋政府在此设立蕃坊,以方便统一管理。外商在华时间长了,许多风俗渐渐同化于本地居民,但也保留了一定的本国习俗,从而形成了中外文化习俗的融合互鉴。我国不仅有大量本土商品持续输出,同时也有大量海外商品不断输入,既加速了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对中外文化交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创建专门的外贸管理制度
唐代始设市舶使,置于广州等地,总管海路邦交外贸事务。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主要职责有:向来华贸易的外来船舶征收关税;对市舶贸易进行监督和管理;为皇家采购舶来品;管理外来国家或商人进贡的物品;等等。
宋代在市舶使设置的基础上设市舶司,形成管理对外贸易的专门机构。除广州外,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等地均曾设置市舶司。市舶司的主要职责是:核验申报,发给公凭;点检船只,核阅人货;抽取市舶税(抽解);购买舶来品(博买);等等。
二、唐宋时期对外贸易的影响
1.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唐宋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促使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阶级结构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非农业人口增加
中国古代强调以农为本,农业是历代王朝的支柱产业。唐宋时期商业特别是海外贸易空前繁盛,海外贸易带来的高额利润促使一些人脱离传统的农业经济转而从事手工业或与海外贸易相关的行业。自战国以来的租佃制度在唐宋时期也有了新的发展,北宋颁布《皇官庄客户逃移法》,明文规定了佃客的人身依附减弱,这也有利于农业从事人员转向其他产业。
(2)种植业结构调整
随着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唐宋时期的经济作物不再是单一的农作物种植,贸易深度以及贸易范围的不断深化,使得经济作物的种类与范围也不断扩大,人们开始探索新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方式,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其中最主要的例子是,纺织品的出口量增加,导致桑麻以及棉花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促使非传统农业发展更上一层楼,种植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如我国茶叶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随着海外市场对茶叶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大,茶叶的种植规模与生产规模也不断增加,就是这样的相互促进,使得对外贸易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断发展。
(3)手工业繁荣发展
唐宋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与之相关的行业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促进了造船业的进步。由于大量的贸易商品导致出口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宋时期航海及造船技术的发展,船舶作为漕运及海运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此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唐宋时期,虔州、吉州、温州、明州等是著名的造船基地。除此之外,对外贸易的兴盛也促进了制瓷业的繁荣。我国的瓷器行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而由唐至宋,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商品逐渐由丝绸变为瓷器。瓷器作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在贸易商品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瓷器出口量虽然巨大,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这就导致了瓷器在对外贸易中身价倍增,从而刺激了制瓷行业不断进步与创新。随着贸易深度与范围的拓展,制瓷行业发展更加丰富、多元。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的陶瓷产地增多,瓷窑产地分布密集,陶瓷器的生产数量与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2.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政府部门的财政收入,一个国家拥有稳定的经济发展趋势,能够为国家带来具有保障性稳定性的财政收入。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需要提升经济水平,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提高经济水平不仅要发展国内的商品经济,还要扩大海外经济市场。唐宋政府积极鼓励商人进行对外贸易,扩大商品市场,提高商品的出口量,同时设置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的机构,约束和规范对外贸易。宋代市舶收入成为宋王朝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北宋中期,市舶收入每岁达四十二万缗左右。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实现国内经济的繁荣发展的同时,又极大地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推动了商品经济观念的形成
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打开国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使节的一个最繁荣的时期。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商品经济观念开始有了最初的模型。例如,长沙窑设立的初衷就是生产向海外出售的商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确立了其市场定位。这种经济模式以及具有明确定位的商品经济带来了两方面的便利: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与其他商品的竞争中,由于这种商品具有的独特工艺和对口属性,可以更容易地占据竞争优势,从而带来高额利润。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对外贸易市场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积极吸收先进文化理念,如长沙窑在陶瓷装饰与形状上进行创新,并将佛教、伊斯兰教等装饰元素纳入其中。让我们把目光快进到宋朝,随着唐朝对外贸易发展的盛行,这对宋朝起着良好的借鉴作用,宋朝在唐发展的基础之上将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向了高潮,这一举动不仅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推动了重商思想与人们经济观念的转变。
4.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
唐宋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的不仅仅是自身,因为贸易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中外贸易对贸易对象双方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不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涉及政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中国船队满载货物出发,向世界各地行进。在此基础上,我国的经济文化成果也随着货船得以向世界各地传播。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许多国家受到了我国各个方面的影响,中华文化包括汉传佛教文化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其中深受我国佛教文化影响的当属日本,遣唐使就是最好的证明。中日文化的交融更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另外朝鲜各国受我国文字以及服饰的影响也很深。对外贸易的发展已经对世界各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产生了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唐宋时期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的整个发展时期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给经济方面带来深刻变化,而且对国家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现如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结构多元,然而唐宋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进程给予我们的启示仍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唐宋对外贸易的发展动机、发展线索,在其发展中寻找其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唐宋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以及对国内外各方面产生的影响,探索其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社会其他方面的影响,及其对现今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对后世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海刚:《唐宋时期广州商业区的区位特征探究》,载《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31期。
[2] 牛攀:《唐宋元明时期的中阿(曼)关系研究》,暨南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3] 郑学檬:《唐宋元海上丝绸之路和岭南、江南社会经济研究》,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2期。
[4]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岳麓书社1996年版。
[5] 杨威、张秀梅:《唐宋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及其当代启示》,载《文化软实力研究》2018年第3期。
[6] 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重心变迁的历史考察及现实启示》,载《闽商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
[7] 李小红、谢兴志:《海外贸易与唐宋明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载《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5期。
[8] 李慧、孙悦:《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载《东方企业文化·策略》2011年第12期。
[9]《新唐书·地理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10]《宋會要辑稿·食货》,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11]王赓武著,姚楠编译:《南海贸易与南洋华人》,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8年版。
[12]黄纯艳:《论宋代南海贸易体系的形成》,载《国家航海》2012年第3期。
作者简介:
姓名:李春阳 出生日期:1994.12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黑龙江省鸡东县
职务/职称:无 学历:本科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方向:唐宋经济史 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北京市海淀区,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