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保机构信息服务
2021-11-10高田
高田
摘要:随着现代化信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互联网成为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有效工具之一。看病就医以及办理各项医保事务是否便捷,是老百姓最关心和最直接的关键事情。所以,本文借助于互联网的手段,阐述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和基本公共卫生机构对其需求,进而提高和整合医保机构的有效运行和资源利用,推动我国医保机构服务的加速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医保机构;提升医疗水平
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以确保医疗机构信息服务的有序发展和建设。互联网+与医疗机构服务的结合,在此次抗击疫情面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医保机构分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四个类别。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主要从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三个层次,就互联网+的价值,医生与患者的需要以及如何实现和应用进行阐述,从而打造一个公开、透明和权威的医疗机构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弥补目前医保机构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各医保机构信息服务现状
(一)基级医疗卫生机构
1.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建设现状
基层医疗机构是为社区提供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的基层机构。目前已经建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门诊构成。截至2018年基层医疗机构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乡镇卫生院由于撤并后与卫生院合并,村卫生室由于乡村一体化的整合,这两个机构的数量有所减少。
2.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现状
(1)基层医疗机构学历构成
从表2可以看出乡镇卫生院中医疗人员大部分为大专和中专学历,村卫生室医疗人员的学历水平为中专水平,社区卫生中心医疗人员以大学本科和大专学历为主。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学历偏低,缺乏专业人才和队伍。
(2)双向转诊中的困境
随着医改的进行,双向转诊开始实施,但是在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基层医疗机构很少接治重患病人和疑难杂症病人,所以会把病人进行转诊。但是等病人情况好转以后,病人再转诊到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数极少。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原因,一是从病人角度出发,他们不愿回到基层医院治疗,防止病情复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同度不高。二是从其他医疗机构自身利益出发,不愿将病人转诊到基层医疗机构,而是留院继续治疗。
(二)医院
1. 医院服务建设现状
医院分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截至2018年之前,医院的数量不断增加。按等级划分2018年三级医院数量为2548个,较去年增加208个;二级医院数量9071个,较去年增加595个;一级为10831,比去年增加781个,医院数量增加代表着人们对医疗机构需求的增加。
2. 医院服务能力现状
(1)医院学历构成
近年来,我国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重视高技术人才的引进,但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医院卫生人员高学历占比较低,结构不够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2)医院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医院公益性质淡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看病难、看病贵;第二、过度医疗,医生和患者信息的对称,医院为追求经济效益,对患者进行过度医疗。医生为追求自身经济收益,实施过度医疗;第三,医院拥有着双重身份,在药品的流通过程中,医院既是消费者又是提供者,对于药品这种特殊性产品来说,医院拥更多的决定权,可以从中谋取差价。
(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1.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服务建设现状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别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卫生监督所,由于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的整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数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我国医疗机构在不断扩大,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疾控机构却出现萎缩的趋势。
2.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服务现状
(1)预防疾病形势状况
通过表1所示,近年来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率在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一些传统传染性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抑制。
(2)信息化整体落后
目前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化较为封闭,只在特定领域和特定范围内开展。对公共卫生信息的管理是一个静态状态,只能是记载有限的信息,信息独享和实施过程的随意性,以及信息滞后导致更深层的问题。互联网相通、信息共享的多功能平台的缺少,不能满足群众对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需求。
(3)临床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离
临床医生大多只关注个体疾病,忽略人群疾病的模式,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关注健康教育,却不能像临床医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二者的分离阻碍疾病的及时和有效的诊疗,不能发挥其各自优势,导致广大人们的健康得不到切实保障。
二、互联网+:基层医疗机构的切实需求
(一)互聯网+:医院的切实需求
医联体建设的目的在于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定位、实现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工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使医疗机构有序合理运行。一级医院承担常见、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疗和管理,二级医院承担一般疑难杂症和常见、多发病的诊治,并进行一些常规手术,三级医院承担部分危重疾病的治疗和手术。整合医院的有效运行和管理,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各个医院联网进行实时有效的沟通,对于病人实施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诊疗,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互联网+: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切实需求
近年来慢性疾病人群的扩大,直接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健康中国”的战略核心和严峻的形式,中国疾病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势在必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全国慢性疾病监测系统以及全生命周期系统,开发基于HIS系统的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利用率、疾病检测和早期预警。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通过“互联网+医保机构信息服务的需求”的分析,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全面推进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依托的新型智能医疗,让全国人民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的便利和高效。以网站、手机APP、公众号等多种方式为载体,向群众提供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网络诊疗等一体的全面医疗服务。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改进诊疗流程,提升群众就诊满意度,让群众真实感受到互联网和信息化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第二、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互联网+医保机构信息服务”能快速地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对其进行全方位培训,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复合型人才紧张的局面,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型人才。
第二、医院实施“互联网+医保机构信息服务”,实现各个医院的信息化互通,从而有效整合医院的技术、设备和人才,满足患者更高的医疗服务水平要求,打造全新智慧型医院服务体系。
第三、专业公工卫生机构实施“互联网+医保机构信息服务”,能有效提升群众整体健康水平,减少传染疾病的发病率,降低非传染疾病的患病人数,建立以人为本的智能化和保障全民健康的公共卫生体系。
第四、需要注意问题:一是人才问题,医保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的涉及面很广,包括临床医学、管理、后勤和财务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其中包含医学、计算机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这要求医院信息化人才拥有全方位知识和经验,但目前缺少这种复合型人才。二是数据安全问题。医保机构涉及每位患者的隐私和健康安全,信息的泄露会给患者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和伤害。
参考文献:
[1]郭世英,白维军.“互联网+社会保障信息服务”需求的生成逻辑与实现路径[J].行政论坛,2019,26(04):140-144.
[2]游戏露,杜仕林.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现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8,31(10):22-24.
[3]刘浩,邹玲.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型医养新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05):56-57.
[4]许兴龙,周绿林,陈羲.“互联网+”背景下医疗服务体系整合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02):105-108.
[5]王坤,毛阿燕,孟月莉,杨玉洁,董佩,邱五七.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历程、现状、问题与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07):801-805.
[6]吴淑金.我国公共卫生的现状及发展举措[J].医学信息,2008(05):615-617.
[7]吴铮.中小医院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1):177+186.
[8]邓峰,吕菊红,高建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发展与改革情况综述[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35(04):436-440.
[9]王卫军,李砚明.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思考[J].实用预防醫学,2019,26(04):507-509.
[10]俞新莲,荣飚,林文斌,等.基于 HIS 系统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子系统功能设计与应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17( 1) : 64-66.
[11]胡越,蔡恩茂,杨欢,等.诊疗信息化医疗机构中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工作方法的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2):1409-1411,1456.
[12]赵娜娜.新媒体时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健康传播管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