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马克思和罗尔斯平等观比较

2021-11-10孙悦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罗尔斯公平正义比较

摘要:公平正义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也是一直以来人们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每当社会矛盾最尖锐的阶段,也是公平正义呼声最高的时候。罗尔斯的《正义论》吸引社会各界纷纷阅读和探讨,对探求“正义”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马克思理论中所包含的正义的观点,也吸引着众多学者和社会人士拜读。希望从中吸取理论精华,这对现实社会建设公平正义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二人理论的社会和理论背景、理论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进一步得出构建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启示。

关键词:公平正义;罗尔斯;马克思;比较;启示

正义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它对维持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正义问题也一直是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文主要对马克思和罗尔斯的正义观进行比较,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正义观,从中汲取营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正义问题提供思路。

一、马克思和罗尔斯的正义观背景

(一)马克思正义正义观的理论和社会背景

从柏拉图开始,正义理论作为社会“首要美德”被提出,在《理想国》中得到论证。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理论来源是“善”。“善”不仅是柏拉图理念论中的最高要义,也是正义等诸多美德的源头,还是人们践行美德的基本前提。此外,柏拉图将正义诠释为多种概念,诸如“正义是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等等。马克思正义观袭承了柏拉图正义理论的政治转向,并在19世纪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对正义进行了更为深入而具体的阐释。19世纪,以英法为代表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政治、文化、科技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一批哲学家从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表象背后透视到了这个制度的实质与弊病,并精确阐述了资本主义的潜在危机与内在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经济危机的出现,更是让无产阶级处于艰难的处境。于是乎,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发出了革命的诉求,并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马克思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完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蕴藏了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内核,也昭示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时代价值。

综上所述,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典正义理论与19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实情共同构筑了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背景,并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参考和鲜活的革命实践。

(二)罗尔斯正义观的理论各社会背景

(1)理论背景

罗尔斯汲取了古希腊的正义思想、近代契约论的精华,批判了功利主义,形成了自己的正义论。古希腊政治家梭伦确定了社会与德性意义的概念。随后苏格拉底开启了古希腊时代的“德性论”传统,他明确指出德性就是知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正义论,使这一理论在当时达到了顶峰的水平。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系统阐述了正义问题,这是关于正义的最早论述。他把正义和国家的和谐以及社会的分工结合起来分析,提出正义就是正确的分工。亚里士多德则撰写了《尼各马可伦理学》,这是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本系统论述伦理学的专著,提出了“德性论”坚持道德的理性本质,反对反理性。他对正义分为了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类别,认为正义应该是每个人得其应得。这为后来的罗尔斯提出最少受益者的补偿思想奠定了基础。近代以来,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开起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契约时代,开始对与“平等”思想相抵触的“德性论”的正义观展开了深刻的批判在传统的契约论理论里,社会的善并不是根据人们先天带来的或后天形成的德性品质,而应该首先看一个人根据先天性的自然条件知道他拥有什么不拥有什么。在正义的社会里,人们的天赋权利应该得到有效地保护,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社会权利。

(2)社会背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推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美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的霸主。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罗尔斯教育公平正义的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是在美国高速发展的同时,美国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首先是“外患”一苏联的崛起。二战后,苏联成为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这一时期,世界霸权的争夺中,美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两国实力的此消彼长,也晃动着整个世界的神经。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大力发展苏联的军事力量,苏联一跃成为成为了军事上的超级强国,并推行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策略。美苏争夺的重点在

欧洲,双方都在欧洲集结了重兵,军事处于严重的对峙状态。欧洲上下都随着美苏双方争霸的神经扭动。罗尔斯看到这种情况后,分析了欧洲当时的社会状态,为他的论文的写作打下了现实的基础。其次是“内忧”一经济滞胀和民权运动的双重打击。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开始走向衰退,进入了滞胀阶段。此时,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财富和权力也日益高度集中,阶级矛盾一触即发。首先是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蓬勃兴起。美国黑人的境况长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仍是社会的底层,生活也比较悲苦。教育上的不公平、社会差异化过大、种族歧视屡见不鲜,种族矛盾日益严重。50年代,黑人为了维护自身教育权利而不断采取各种行动,60年代,马丁路德金领导黑人为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进行了一系列的运动,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美国不得不应对国内的冲突。其次是校园运动的不断兴起一“反文化”运动和“新左派”运动错综复杂。虽然该项运动包括了校园民主運动、妇女解放运动等积极向上的活动,但是退学、吸毒、放纵等消极活动也充斥着这个运动,因此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新左派”运动也在与之相互影响。“新左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越战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异化、失范,奉行权威主义,并与黑人激进主义交互影响,对美国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虽然这两项运动都是对现存制度的不满,同情妇女、和少数民族,但是却在美国境内掀起了抗议运动的高潮,给美国当局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迫使美国政府在一些方面不得不做出让步。美国的这些严峻的现状越来越让罗尔斯认识到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促使他不得不认真思考美国的社会问题,这是他写作的现实基础。

二、马克思和罗尔斯正义观的比较分析

(一)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和罗尔斯的正义观都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反映了时代的诉求。这些新的主张和观点充分反映了人们迫切的诉求。他们的思想是时代诉求的呼应,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发挥出巨大的优越性。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人们在生产领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生产的社会化使得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厂,于是庞大的工人阶级出现了。工人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面产生,两者有不可调和的矛盾。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呼吁正义,马克思的理论在其中发出有力声音。

罗尔斯生活的时代,社会正义又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在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世界大战和全球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成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的缓和。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待遇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权利向无产阶级过渡。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公的现象依然存在。罗尔斯正是看到了这样现象和潜在的危机,呼吁以“差异原则”将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群众,从而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

(一)正义的来源

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来源复杂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说:“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思想、意识、观念不是主观形成的,而是客观的物质关系的产物。因此,对于马克思的正义观应该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去,放在特定的生产方式中去理解;另一方面还要历史眼光去看待正义,看到正义观是一种历史发展的产物。马克思的正义观是建立在具体的人、现实的人之上,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得以发展的,离开社会的个人只能是抽象的、孤立的的个体;同时,个人也只有承担起社会责任、社会义务,在社会整体利益得以实现的情况下,个人的价值、利益才能得到充分实现。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并不是从自己出发,他们的活动要受实践活动规律的支配,必须要受社会中其他个体以及社会整体利益的制约。

罗尔斯正义论的前提预设“原初状态”。在“原初状态”中,人是原子式、孤立的个体,他们都处于“无知之幕”背后,不了解对方和自己的一切。首先,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阶级出身以及天生资质和自然能力程度。其次,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善的观念、合理的生活计划乃至自己的心理特征。再次,也没有人知道社会的经济情况或政治情况。总之,在“原初状态”中的人是与现实分离的、隔绝的人,没有任何相关时代的信息。因此,在隔离状态下的人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其他人的利益。人在原初境地下的正义理念完全是建立在个体利益基础上的,社会无非就是个实现实现个体利益的价值目标和场域。

可见,在正义逻辑起点来看,罗尔斯和马克思是不同的。罗尔斯是通过一个假设的实验“原初境地”来设定背景和试图设定正义的具体内容和规则。他所设定的人是抽象的、无知的,价值中立的人。而马克思在正义问题的论证上,采用的是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方法。马克思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的出发,把正义观念看做伴随人自身的发展而发展的,受生产力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相适应的物质交往制约的,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二)两种不同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于社会矛盾尖锐的时代,具有革命性的特征。马克思的正义观也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的特征。

资本主义社会巨大的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一系列社会问题应运而生,突出的问题就是贫富分化问题。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推动了无产阶级凝聚成巨大力量,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奔走疾呼。马克思支持用革命斗争的方式争取全人类的解放,去赢得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于面临的类似的问题,马克思罗尔斯提出了不同的构想和思路。罗尔斯承认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固有的矛盾,提出社会改良的方式去解决社会问题。从罗尔斯的出身看,我们可以找出其中的合理性。首先,罗尔斯处于资产阶级文化精英阶级,自身的阶级和受到的文化教育就决定了他不会对资产阶级有一个彻底性的批判。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新形势、新动态,阶级矛盾也有所缓解。鉴于此,罗尔斯更倾向于进行改良而并非革命。

(三)理想目标

批判现有社会的弊端,解决现实问题是马克思和罗尔斯共同的目标和意指。两人所阐述的不同的美好社会和社会构想,分别代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美好愿景。以下我将进一步分析二人在理想目标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的理想目标是构建共产主义社会。他对共产主义的具体描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共产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社会,消除私有制,消除贫富两极分化。第二,共产主义政治制度是以无产阶级领导的全民共治。在这样的社会之中阶级矛盾就得到彻底解决。第三,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是解放全人类。使得每个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罗尔斯所设想的社会模式,是一个良序社会。跟马克思所构想的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良好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为基础。罗尔斯虽然致力于公平分配,实现资源合理分配。但是这不能解决根本社会矛盾的根源。第二,良好的社会统治阶级依然是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得到的是一部分的福利,而两个阶级之间真正的公平难以实现。第三,良好社会目标是社会有序发展。罗尔斯正义观依旧停留在问题表面,致力于社会改良。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

三、马克思、罗尔斯正义观比较的意义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一直引领着社会潮流。在与罗尔斯正义观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不同的哲学家对正义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付诸实践对社会的影响也大相径庭。

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备受争议,经历了一次次争论,一次次对其作出新的解读。在不断的进一步的深入解读和理解后,让人们能更加客观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在政治哲学所带来的成果与贡献。

对于罗尔斯《正义论》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所代表的政治哲学派别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私有制基础上,在社会固有顽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哲学所体现出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正义观深入理解和比较为当代中国公平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公平正义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对我国的公平正义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努力达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标准。在现阶段的中国,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主题。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指导实现公平、促进和谐的措施,从而为实现真正公平正义添砖加瓦。

四、总结

马克思和罗尔斯的正义观明显有着不同的内涵。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不同的理论结果。我从理论背景、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等方面梳理了马克思、罗尔斯正义观的具体内容。在比较之后,我们进一步去把握马克思和罗尔斯正义观的具体内涵和重要意义,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建设中公平正义的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卡尔·马克思.共产党宣言[M].人民出版社,2014.

[4]霍妍.马克思与罗尔斯正义观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5]白双翎.马克思与罗尔斯平等正义观比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8, {4}(05):31-33.

作者简介

孙悦,女,1996年1月28日,汉族,山东省滨州市,研究生在读,单位:天津市,天津商业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罗尔斯公平正义比较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道德愤怒
把阳光加入想象
把阳光加入想象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朱前鸿 刘伟: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把阳光加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