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策略研究

2021-11-10段成宝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落实初中历史教学

段成宝

摘要:初中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提升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作为教育领域所热议的话题,初中历史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策略已成为所有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策略

引言

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教育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需要以教育为立足点,围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国民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渗透,因此历史教师应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科学的教育方法。

1遵循初中历史立德树人教学原则

1.1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指的是,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前,教师应深入了解任务的根本教育要求,掌握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特点,在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活动,确保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过程符合客观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1.2阶段性与差异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存在假大空或高大全现象,德育渗透需要长期持续进行才可收获效果,而并非短期强行灌输教育,更不可为了追求实现“德育”教学目标而刻意增强历史知识的德育价值。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具有针对性,遵循阶段性原则,关注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与教学任务,使“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所呈现出的德育需求。初中阶段的学生是首次系统化学习历史知识,所以在初始教学阶段应高度重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动态,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加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如中国近代史所涉及的民众责任与担当,也是当代社会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要求。此外,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如德育需求、德育认知及德育能力等差异,因此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2在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策略分析

2.1树榜样人物,真实中感真情

历史教科书里记录着丰富的历史事件,事件中蕴藏着杰出的历史人物,只进行简单的人物描述,学生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不能打动他们的内心,也不能很好地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面对部分学生“明星梦”的人生目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历史榜样,感悟历史真情,吸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提高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辨别能力,引领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目标和健康的个人品质。

教科书中的人都是真实历史人物,他们的聚合汇成了历史这条长河。在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誓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气概……更要讲述历史伟人背后的真实故事,左宗棠70岁抬棺西征的责任与担当,霍去病“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的家国情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唯物论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引导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伟大贡献与精神境界,哺育学生精神成长。历史伟人浩气长存,普通人生平凡伟大。历史课本中的黄继光、邱少云、王进喜、雷锋等英雄,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诠释着平凡的伟大人生。乡土资料往往也是落实历史立德树人的重要帮手,在讲抗日战争时,可以增添安康市费廷瑞、费廷纬兄弟变卖家产,组织游击队,开仓放粮,救济穷人的故事。在乡土历史人物故事中,感悟榜样的力量。树立榜样人物,体悟历史的真情与温度,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在教学历史人物、树立学习榜样时,教师必须对历史事件与人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用情感共鸣,学生才能在历史学习中有感、有情,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之念才能在他们心中扎根发芽开花。

2.2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引导学生素质发展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对于教师来说,应在不断强化自身政治意识、社会意识与国家意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与国际意识。正确认识到历史教育工作与学生成长乃至未来发展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时刻关心民族的未来与国家的发展前途,为弘扬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教师应着重培养自身的师德修养,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将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放在重要地位,提升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层次。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其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作为教师,应严格遵守重教为先与传道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识到立德与树人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以充实的学识着力提升教育水平,遵守师规与爱岗敬业的精神要求,以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对于每一位学生,教师应具有尊重与关爱之心,通过对学生的理解与爱护了解学生独特的优势特性与内在品格,挖掘其潜在的闪光点与优秀品质,借助于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将思想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带动其学习知识内容的积极性。

2.3结合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结合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历史事件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良好素材,如体现保家卫国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抗日战争等;体现民族融合的辽宋和战、文成公主入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国家意志、主权意识、依法治国等理念,强化对学生的家国主权意识教育、民族团结统一意识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从历史事件中自主感悟家国情怀,进而增强他们保护家国的意识。

例如,在讲授“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张骞出使西域”的具体史实,提出以下问题:“根据史实可以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先后两次被匈奴抓获。十年扣押期间,单于不仅没有杀他反而为他娶妻生子,采用威逼利诱的方式挽留他。如果换作你,你会怎样做?还会继续完成国家的西行使命吗?”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将自己“化身”为张骞,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结合史实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方法,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情感共鸣。学生虽然难以真正体会到张骞当时的真实想法,但是能够在教学情境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如面对同样的历史环境,有的学生会犹豫,有的学生会坚持。正是在这种“如何取舍”的自主思考中,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历史事件所蕴含的深刻的家国情怀,从而树立良好的家国意识,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教学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教育使命,因此应充分发挥历史课堂的德育作用,不断充实学生文化知识内涵,引导其形成知行合一、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完善自身人格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正玲.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J].科普童话,2020(28):95.

[2]郑格丽.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探讨[J].智力,2020(03):127-128.

[3]周秀娟.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J].科幻画报,2020(01):200.

[4]张泽春.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J].天津教育,2019(12):125-126.

[5]张晓红.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2019(03):18.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落实初中历史教学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发挥基层一线党代表作用是关系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