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污染治理现状策略研究展望

2021-11-10张治潘清唐杰鹏宋文贺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治理策略水污染政府

张治 潘清 唐杰鹏 宋文贺

摘要:通过水污染防治技术开发层面、政府管理层面、社会公共治理层面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国内水污染治理的现状情况,提出国内水污染治理未来研究方向,对国内水污染治理管理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治理策略、水污染、水污染治理、流域治理、政府

水污染问题由来己久,也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或多或少地都对水体产生了污染,一般都经历了污染产生、污染加剧、污染治理到环境改善的过程,水环境的污染使得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已经上升到了影响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因此迫切的需要相应的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对于水污染的研究,从微观上的研究到宏观上的探讨都在持续的进行,使得水污染治理研究内容更丰富、层次更多样、范围更广泛。

1、水污染防治的研究

(1)水域环境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污染防治,但水环境管理中存在生态环境意识、认识不到位的情况,限制了水环境系统功能的实现,尤其是在区域水域管理当中[1]。应当逐步完善以水域为单位、跨行政区域的管理体系,保持水生态结构完整的同时推进水环境管理、水污染防治措施。

(2)相关部门的经济政策不能有效的执行,污染防治资金短缺是目前水污染现状的重要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政策也在不断的完善,需要多元化的环境发展才能够更好的改善现在的水环境问题。

(3)水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着水环境管理权分割、水环境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流域水环境管理关系不清等问题,应当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处理,从原则、制度、体制、法制各个方面予以完善[2]。

2、水污染防治技术开发层面的研究

自1980年代以来,更多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湖泊,使我国在水污染防治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和政策研究是较为分散和薄弱的,这成为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主要瓶颈。

我国的水污染治理主要依靠的是政府的促进,通过加强立法和执法来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监控,治理水污染。对于个人和其他社会自治,我国采用的方式是加强宣传教育,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治理水污染的过程中来,同时因行政区域划分不明确[3]、欠缺水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4]等问题,让水污染治理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3、政府管理体制的研究

环境区域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必须体制一致及环境资源分配一致,设置统一的管理机构或者协调相关部门形成步调一致的区域管理[5]。环境管理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又要在必要时理清思路体系重构,通过环境管理达到促使经济转型的目的。

地方政府在水污染防治中,特别是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相关部门首先要做到监测信息互通且统一,监测信息统一是下一步监管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应该经常性地召开联席会议,分享监管信息,加强对各种监管信息的综合研判,站在更高地高度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同时各地域的资源禀赋,对水污染防治工作来说都是决策基础。

以指令性控制为主、经济激励为辅、公众参与为补充的新机制是水污染防治的大势所趋。并形成一套辅之以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教育手段的以经济激励手段和产权管理手段,形成相互促进防治体系。

4、水污染管理机制的研究

水资源管理的体制分割,将导致水资源与具体使用间极度不协调、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以及供水系统调度难等问题进行分割。随着而来的是水资源匮乏、洪涝不断、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直接危害人们的生产与生活[6]。

5、政府在水污染整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研究

政府在水污染整治必须处于核心地位,但同时在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需要考虑经济发展與环境保护的平衡点。

6、关于公共治理的研究

公共治理理论存在酝酿兴起阶段、百家争鸣阶段、共识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其概念在国家治理视角下达成了概念上的共识:主张分权导向,社会公共管理应由多主体共同承担;重新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服务而非统治,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发生变革,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是协调的产物[7]。当前国内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在充分发挥政府行政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优势,以此来打造企业、公众参与、多方参与的新机制,改善水污染民间治理力量参与不足。

7、政府间协同治理的研究

水环境具有典型的跨界性,因此要实现政府的跨部门政府协同。在水环境治理中,政府必须要承担起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实现政府的纵向和横向协同。需通过结构性协同机制和程序性协同机制的建立实现协同政府。

8、水污染治理中政府责任的研究

水环境作为公共资源的同时,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而政府是这种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因此对其供给负有天然的责任。外部性也是水环境的重要特征,政府应当通过管制、征税等方法措施,参与到对水环境的保护当中。

同时有必要将生态安全确立为我国环境法的基础性价值目标,并内化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核心价值,不断改变社会治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环境监管能力,加强信息公开与有效的公众参与,并坚持实行依法治理。

9、网络化治理的研究

跨界水污染的网络治理方法,在网络中分别有政府、企业,和公众这几个方面的主体共同进行治理。并通过信任机制、协调机制、维护机制来使网络得以正常运行[8]。将公众参与纳入网络化治理体系,并从个人层次、组织层次、跨区域层次构建公众参与的水资源网络治理框架[9]。

10、流域治理的研究

(1)我国流域治理的现状:我国的流域治理存在明显的层级性差别,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三种治理模式:跨省域治理呈现为中央调控下的派出机构层级管控模式;省域内省政府调控下的地方政府协作模式以及城市内政府主导下的层级考核模式[10]。

(2)我国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国流域治理主要存在协同失灵和碎片化两大问题,协同失灵主要是指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造成了地区间、部门间、地区和部门间协调困难;碎片化主要指价值整合、资源和权力的结构性分布、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碎片化[11]。

(3)流域治理策略:科层治理走向网络治理是我国流域治理的必然趋势,流域网络治理机制主要包括权威的流域协调机构、区际地方政府间的协商机制、行政分层治理的考核体系和自愿性激励政策等。

(4)流域治理效果评估:“环境人口容量”指标对流域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应该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来考察流域治理的效果。

11、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以往水污染防治的研究分析,从类别上看,研究的领域相对宽泛,综合防治机制方面、政府监管方面、基础设施投入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都有所研究。从研究对象上看,很多是研究流域水污染或者跨区域协调防治机制的,说明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政府间管理矛盾问题是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问题。从研究层级上看,多是研究市级以上政府或者跨市级行政管辖的流域管理,较少涉及区级及乡镇(街)政府。从研究方法看,调查研究类的较少,研究具体问题的较少,宏观分析体制机制的较多。从得出的结论看,多數学者觉得针对微观排污者,经济激励是解决目前水污染问题的一把钥匙,特别是排污权交易制度要优于排污收费制度;而针对宏观排污者(即政府来说),建立协调机制是解决目前“多龙治水”困局的根本出路。

对水污染治理问题都进行了广泛研究,一致性认可政府在水污染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如果政府强化监管、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加大污染处罚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水污染问题,但仍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国内学者还认为,排污方与治理方之间存在动态博弈,如果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将很难落实严格的水污染整治方案,因此要借助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通过构建全社会的监督网络打破信息不对称。

通过对国内学者对于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制定及执行所持观点及相关模型可以看出,在政策执行之前,政策制定的科学合理性对后续政策的执行十分重要。其次,在执行过程中,治理手段也逐渐趋于全面,更加强调高新技术的应用及非政府机构的参与。最后,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与此同时执行环节各个执行主体的参与、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也十分重要。在执行环节,无论是经济发展程度、污染治理水平、机构间协调能力还是公众参与等因素都对政策执行环节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注重调动各方执行者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加强对于执行过程的监督与执行效果的评估。

参考文献

[1]马溪平,周世嘉,张远等.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法与指标体系探讨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2)

[2]黄振华.滇池流域水环境管理研究.云南财经大学.2015-05-01.

[3]王树义.流域管理体制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11-30.

[4]王灿发.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框架和内容的思考.法学论坛.2005-09 -18.

[5]吕忠梅.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决策法律机制.中国法学.2014-06 -09.

[6]张馥张涛.我国城市给水现状与发展趋势.科技信息.2011-04-25.

[7]何翔舟;金潇.公共治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中国定位.学术月刊.2014- 08-20.

[8]易志斌.国内跨界水污染治理研究综述.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 04-15.

[9]锁利铭;李雪;阚艳秋;马捷.“意愿-风险”模型下地方政府间合作倾向研究——以泛珠三角为例.公共行政评论.2018-10-15.

[10]王佃利;史越.跨域治理理论在中国区域管理中的应用——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为例.东岳论丛.2013-10-01.

[11]任敏.“河长制”:一个中国政府流域治理跨部门协同的样本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05-10.

[12]肖玉保;齐实;周铁军;冯明汉;赵阳.小流域治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中国水土保持.2005-04-05.

作者简介

姓名:张治,男,1977,:汉,籍贯:四川省大竹县,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城市排水管理,水污染治理。

姓名:潘清,女,1979.06.11,民族:汉,籍贯:广西桂林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水污染治理,市政给排水工程。

姓名:唐杰鹏,男,1992.05.27,民族:汉,籍贯:广东省肇庆市,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修复,材料研发。

姓名:宋文贺,男,1986.11.26,民族:汉,籍贯: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水污染治理,水源生态保护。

猜你喜欢

治理策略水污染政府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浅析公路路基边坡病害的防护与治理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常规治理策略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探讨
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政府责任
实验室水质分析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网络失范言论的治理策略分析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