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关联性分析
2021-11-10李丹
李丹
【摘 要】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对建筑工程进行先期的整体性把握和控制,为建筑工程中其他工作环节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一个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机制是在建筑工程实施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是能够切实有效发挥作用的。文章旨在通过对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分析,从而探究我国的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体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造价;完善管理
1 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是以建筑工程为研究对象,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编制工程预算来确定工程造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无论是建设方、承包方还是设计方都非常重视工程造价的确定。
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下,为确保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的经济权益所进行的对工程造价全过程、全方位的和符合政策及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
2 我国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就一直存在建设工程造价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同时,这也是严重影响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管理的因素。我国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①政府政策性影响相对较多,工程预算与造价的形成缺乏市场机制。建筑工程造价应该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运行的经济行为,需要由价格机制实现其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而不是通过政府直接决定价格,过多的管理经济来取得经济效益。政府职能一般是借助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引导投资以及生产等各种经济行为。我国目前尚且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与磨合的时期,强行地运用政策性的决定来替代市场机制的自由选择,从而实现追求经济目标的目的。比如价格(包括投资品价格)变动超出了市场决定价格情况下正常变动幅度和范围,也超出了工程造价增长预留费中估计的增长幅度。同时。我国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的形成缺乏市场机制,建筑业价格体系同建筑业的资源分配优化出现相脱节的现状。
②对于工程造价的把握缺乏规范性与主动性,过于随意地更改工程设计原稿。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与预算的把握没有形成规范性和系统性,缺乏应有的全局意思,从而需要通过过多的事后救济来弥补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其他方面的损失。对施工图预算缺乏审定方案和报批程序,削弱了工程造价承上启下的作用,并直接带来施工图预算与竣工结算之间相互脱节,不仅加大工作量形成重复劳动,而且给工程造价超投资限额提供了条件。建筑工程预算计价依据过分市场化,忽视了计价依据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从而造成工程造价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预算设计缺乏全过程意识,施T设计会受到市场、环境、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变更,这种变更的随意性带给工程造价管理无法准确把握和控制,从而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超预算等问题。
③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基础工作相对薄弱,造价信息工作相对落后和片面。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相当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石,决定着整个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和发挥应有的作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态度不够过硬,在编制与计算造价与预算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或者与实际情况不符,同时工程招标和设计制度还不完善,大中型项目设计预算,小项目则不设计或简单设计预算;有的建设项目既不编制,也不上报审批,在工作程序上與规定严重不符。造价信息工作相对落后和片面,没有进行全局性地了解,从而无法保证信息的透明化和精准化,以至于相关工作虽然进行,但都是雾里看花般的与实际要求不服,设备材料价格信息系统尚且不够健全,并且不能定期公布材料价格指数,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预测和调整,造成在预算和造价环节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后续的施工进程。
3 探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主要对策
首先,加强建安工程概预算与造价基础工作的管理,我国建安工程概预算造价管理仍然沿用“定额+费率”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属于“静态”管理模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建筑市场的规范发展,整个基建经济活动都是“动态”的,用“静态”的定额来衡量,难免失准。尤其劳务市场的活跃,材料价格的放开,价格波动非常频繁,定额中的材料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的“价差”增大,品种增多,用“静态”的定额来管理,建安产品价格难免失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建安工程概预算与造价基础工作的管理,必须实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所谓“静态”管理,即定额基础工作中各种消耗指标和消耗量的管理,所谓“动态”管理,主要是价格涨落,政策性变化等。“静态”管理主要是对定额中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的统一管理,形成全国统一法定的量。“动态”管理是建安工程概预算与造价的可变部分,即“动态”造价。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工工资、材料价格、燃料动力价格等均由市场调控。近几年实践表明,由于价格和政策性变化致使工程造价超出定额水平的30%以上,统一的定额水平已不能正确地反映真实的工程造价。只有尽快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动态”管理模式,把工作重点转向对造价影响较大的材料价格的管理上,建立健全“材料价格管理中心”,按时测算当地各种材料的预算价格,定期公布各种材料的价格系数和价差系数,完善建安工程概造价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才能达到加强建安工程预算造价管理的目的全部工作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筑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是贯穿在建筑工程整个过程中的具有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步骤、严谨的系统,从而达到资源配置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想要顺利的实现工程造价的最优,采用相应科学合理的建设程序是必要的,也是顺应行业规则和是无规律的表现。只有按照基本的建设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工程造价与估算,才能保证从工程造价开始到后续的一系列的环节顺利进行,从而真正地实现缓解“三超”现象的目的,实现建筑工程的最优化。
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造价形成体系。所谓科学合理的造价形成体系是指按照不同的投资主体分别进行又针对性的工程造价管理,充分发挥造价工程师的作用,更新工程造价的意识,实行施工设计负责制,签订合法的合同,细化责任,充分利用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实现造价过程信息的公开化、系统化、资源化。规范管理,建立有形工程造价咨询市场机制,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制度,更好地保证工程造价管理体系顺利进行。
最后,实行工程造价监督管理制度。工程造价监督是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程造价监督模式,是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将分专业、按照程序的进行监督管理,责任人需要认真完成分内任务,监督者按照工程总体要求和标准对各个过程及最后的造价预算进行监督管理,定期举行汇报会议,讨论一阶段内的工作,总结经验教训,辅助工程造价与预算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4 结语
建筑:工程中的预算与造价管理是否科学、有效,影响着整个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它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紧密相连,提升造价与预算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强化和提高技术经济分析论证能力,提高造价计算成熟度,完善造价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造价信息平台,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体制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在具体的建筑工程实施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平.探析概预算编制质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0,(11)
辽宁跃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31